价值冲突与文化自信

2018-12-19 11:07曾宪灵
教育界·下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

【摘要】当今,中国的崛起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文化力量结构,引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警惕和敌视。文化自信是国家自立、自强的根本,在复杂多变严峻的国际大环境中,只有坚守和遵从自己的价值观,才能以更加自信和开放的胸怀,在融入世界的同时发展和壮大自己。

【关键词】价值冲突;文化自信;世界格

在文化体系中,最核心的內容就是价值观“价值是外部客观世界对于主体需要的作用和意义,价值观就是主体对客体价值的评价,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原则、立场和要求等。”

价值观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背后有着深厚的经济和政治背景。在当今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都存在占据主流地位的价值观,它是在历史和现实中产生的,是具体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体现,也是政治活动的体现,所以在世界上必然存在多元文化和多元的价值观,在多元价值观之间,或有着一致性,或有着差异性,或有着对抗和冲突性。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如何在价值冲突中找到平衡,如何根据自身利益诉求构建价值观,如何在多元文化尤其是强势文化存在的环境中保持自身特质而不被强势文化同化,这是值得探索的极其重要的课题。

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由西方主导的世界格局已经被固化,西方资产阶级利益集团通过这样的“等级”安排,享受着从“低级”国家那里获得的各种利益,一旦这样的既得利益受到挑战,就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从而全力进行维护。今天的世界很大程度上已经被西方国家垄断集团所摆控,一切以它们的话语权来决定,以它们的利益标准来衡量,西方国家垄断集团的逻辑,就是世界的一切都应该为他们所利用,包括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等一切资源。长期以来,它们以经济实力、科技力量和军事力量来维持其拥有的特权优势,掌控国际分工,把低端产业、有污染的产业推向发展中国家,这样的格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给它们带来了丰厚的利润,维持了西方国家的繁荣与发展。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深入,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在谋求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壮大起来。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从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数十年的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快速发展,成为实力和体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加强。中国在文明形态、社会制度、国家意识形态等方面与西方国家存在不同,也即是说,“在政治制度、社会管理、伦理道德、生活方式等方面含有大量不同于西方的观点和立场”。所以,随着中国在世界上影响力的增强,遭致西方的警惕和敌视在所难免。

当今世界上价值冲突表现为几个方面。

第一,价值主体的冲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其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利益集团掌控国家权力,利益驱动是西方国家一切决策和行动的核心,西方资产阶级利益集团的逻辑就是认为它们才是理所当然的世界主宰者和管理者。“全球权利结构的最高等级是由华尔街财政部集团及其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政治傀儡和经济联盟构成的。”它们往往打着维护国家利益的名义,采用各种手段实现着集团的利益,并且以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结盟来巩固和扩大集团地位的利益。西方世界雄霸世界多个世纪,至今仍然不希望被其他“低级”国家来平等分享它们的利益和资源,谁“冒犯”了它们,就会受到经济制裁、武力打击、政治孤立,它们划定的普世价值标准是双重的,表面上看是为多数人谋利益,而实际上最终的好处则是极少数人获得。然而占世界人口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独立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对内谋求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对外谋求世界的和平发展和国家间的平等互利合作,以此为基础建构国家的价值观,这种有别于西方国家的价值观是引起价值冲突的重要原因 。

第二,现实利益中的价值冲突。二战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期控制国际的政治和经济秩序,并在这样的格局中享受着实实在在的实惠,广大发展中国家为它们付出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生态代价,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西方国家的发展。但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多极化世界格局的形成,美国推行的单边主义气数已尽,原有的不合理的旧格局正在动摇,西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力量日渐削弱,国际社会要和平,争取平等发展的呼声日趋高涨,正在形成越来越强大的力量,所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存在的利益鸿沟是价值冲突的现实原因。

第三,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引起的价值冲突。当今世界上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地区,虽然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资本主义制度,但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正显示出勃勃生机,成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世界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和贡献者。有研究认为,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之间的价值观通常存在冲突和非冲突,社会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都会成为导致文化冲突的因素,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不同,必然导致国家追求的社会发展目标和发展成果惠及的社会群体不同,全球化开放竞争的环境也必然会引起国家之间的价值观冲突。中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其价值导向就是要让社会中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享受发展成果,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以满足和维护资产阶级利益集团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第四,民族性格不同引起的价值冲突。中华民族以爱好和平、不屈不挠、勤劳勇敢、中庸平和为主要特征,这种民族性格是在长期艰难的生存环境中养成的,它与西方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工作加班对国人来说很容易接受,而对于西方人来说,就不愿以牺牲生活享受来加班。民族性格的差异导致的价值观冲突虽然不具有本质属性,但也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上中华民族曾经与众多国家通过商,达到万邦仰慕的高度,但中国并不占领和奴役这些国家和地区,而是采取恩泽四海的政策。反观西方国家,惯常的做法就是对外进行侵略和殖民活动。经过长期的建设和积累,今天的中国又处在近百年来最接近民族复兴的时候,这与长期以来中国人的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分不开,中国取得的成就引起西方国家的焦虑就不足为奇了,因为西方人的逻辑,就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会挑战现存大国,哪怕这个新的大国是和平崛起,只是为了走好自己的发展道路。

文化具有实践性和流动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并列在一起,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在这个时间节点提出文化自信重要性的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文化自信是民众对本民族文化认知、认同、维护和尊崇的过程。文化自信心的建立,是与国家的发展状况、发展成果,人民的获得感分不开的;同时,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国家有强大的凝聚力,最大限度减少内耗,而减少内耗的前提条件就是需要建立国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只有这样才会形成相对统一的思想和行动,所以国家发展与文化自信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目前是我国处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时期,文化自信的提出,就是要求我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满怀信心,全力维护我国来之不易的社会发展道路和建设成果,才能实现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

第二,从近代以来,在国民中形成的中国在西方国家面前技不如人、制不如人、思想文化不如人的观念还深深影响着社会上一部分人,他们文化自卑,崇洋媚外,看不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强大思想力量,不理解中华民族站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国家从贫穷落后到强大的转变中蕴藏的文化力量,看不到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优势和特质。这部分人对西方世界的了解和认知也是片面的、不合时宜的,他们缺乏正确的历史观和分析比较的正确方法,甚至通过主观臆想,把西方世界描绘得美轮美奂,一边倒地颂扬西方文化,把自己的文化贬得一无是处,全然无视西方社会中存在的生产力发展衰退、失业增多、社会动荡甚至道德堕落、失信等现实社会问题,由于这部分人在社会上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他们的言行对广大群众有误导,产生副作用。

第三,西方国家别有用心唱衰中国,妖魔化中国,不希望有一个与他们同台竞争的中国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出于利益需求,西方国家要么说“中国威胁”,要么说“中国崩溃”,自相矛盾,其目的就是制造混乱,遏制中国发展。为了达到目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从文化上对中国进行颠覆,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欲从最根本的价值观上摧毁我们的国人尤其是后代人的思想和意志、尊严和自豪,他们以“温柔”的方法代替过去用军事手段才能达到的目标。在中国历史上,我们的先辈受到外族入侵后,文化不仅没有被同化,反而被外族所接受和利用,说明我国文化具有坚韧性和生命力。但近代中国开始衰落,受尽西方欺辱,割地和赔款,在世界上没有话语权,直到现在,西方国家仍然掌握着主流话语权,打压着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所以这样的局势需要去扭转。

文化自信的当代意义在于:一切国家和民族都是平等的,这是符合公平正义原则的,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是不公正的历史的产物,每个国家和民族有权按照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而不应受到外力的干扰和控制。我国提出文化自信,既是对那种“外国月亮比中国亮”的错误认识进行矫正,也是摆脱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影响的明智选择。我们坚持文化自信的理由在于:国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的科学性,国家发展和综合实力提升的成功实践,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国家的创造力创新力凝聚力不断增强,尽管中国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得以有效解决。随着中国越来越被世界所关注,中国外交政策中体现出的蕴含中国儒家文化精髓的“和”文化,深受发展中国家的认同和赞誉,国家因文化自信而更加开放和包容。

文化的本质既是实践的反映,也是实践的产物。“凡是符合该民族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历史必然性要求的文化,既具有存在的合理性,也有存在的权利。”任何文化的产生都是与国家特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的,这是文化产生的规律,也正因为如此,世界的文化才是多元的,所以文化冲突也是难免的,世界上各种文化独具特色,各有优势和劣势,文化之间不能被强行同化、改变和取代,否则就是文化霸权主义的做法。文化冲突与文化自信所不同的是,文化冲突是无法避免的,而文化自信是可以主动选择和建构的。文化的自信,既是实际行动也是情感升华,它是从思想深处进行的由文化认知,到认同,到笃信,到尊崇的过程。我们的文化自信,不是凭空建立的,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是在民族独立到民族强大的长期奋斗中建立起来的自信。

文化自信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文化自信是要在开放视野中、在动态的对比中找出自信,没有开放与对比,找不出文化的优劣,就难以真正产生思想认识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对于曾经饱受西方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饱受欺凌与宰割的中华民族来说,没有什么能够取代民族独立获得的尊严所带来的自信,没有什么能够取代在不合理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背景中,中国经过艰难探索、奋发图强,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带来的自豪和自信。我们的自信,是在鉴别西方文化本质的过程中产生的自信,是对西方文化从不知到知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程中增强的文化自信,是参与改变世界格局过程中产生的自信。

第二,文化自信是要在世界格局变化和重构中建立自信。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于西方的中国,秉承独立自主原则,不接受西方摆布的中国,长期以来被西方世界丑化妖魔化,深受国际话语权弱小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这种语境下,中国人接受的是被美化、理想化的西方社會,出现了非理性认识西方、虔诚地仰慕西方,甚至连审美观也甘被同化,以追求西方生活方式为荣,接受西方在科技、文艺等方面的评判标准,唯西方是从的很多不正常现象。当今,中国的快速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和在国际社会影响力的提升,是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坚实后盾和充分条件,必须把握好契机。

第三,文化自信是要在广大民众思想中打造自信。文化自信绝不是少数人的觉悟,而是整个社会的觉悟,是从对西方的仰慕到发自内心的认同和维护本民族文化的转变过程,只有发自内心喷薄而出的文化自信,才会使国人更加珍惜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国民身份意识和自豪感,凝聚成强大的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自信也是一场“人民战争”,文化自信需要通过全民教育和社会大力宣传来实现,这种教育既可以在学校里进行,也可以在社会范围内进行,以生动的形式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人生活中。比如大型电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通过对美食的介绍,唤起了亿万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彰显中华民族热爱生活的态度和生存的智慧的重视,加强了国人对本民族文化的珍视,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作用。

第四,文化自信是理智的自信、实事求是的自信,是能够找出自身差距的自信,是执着坚守的自信,是有远大理想和使命的自信。社会上存在一种过激的现象,盲目认为中国已经很强大了,中国社会没有严峻的社会问题了,缺乏对西方世界的冷静分析与判断,一厢情愿地认为西方已经严重衰落、气息奄奄、不堪一击了。这种基于脱离实际主观推断的做法是极端错误的。事实上,中国还有许多艰难的路要走,而在这个过程中,还要面临西方的抱团干涉,情况还将更严峻。我们的文化自信应该是建立在踏踏实实谋发展基础上的自信。

第五,文化自信是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自信。坚信中国文化自有体系,与西方文化相比各具特色。中西方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构成多元文化的分子,应坚信中国文化有其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在当今,中国秉承和平、平等、共赢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人民的认同和支持,使中国能够与世界其他文化之间找到更多的共鸣音,形成更加广泛的国际合作力量,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曾宪灵.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文化认同[J].贵州社会科学,2010(06):45-47.

[2]张礼伟.全球化与价值冲突[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3]伯尔尼德·哈姆,拉塞尔·斯曼戴奇.论文化帝国主义:文化统治的政治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4]林剑.论文化中的冲突性因素与非冲突性因素[J].学术界,2013(07):70-79.

[5]朱云汉.高思在云:中国兴起与全球秩序重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

[6]程光泉.全球化与价值冲突[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55-57.

[7]边芹.谁在导演世界[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233.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
以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自信,登高望远
网络文学 很有“文化自信”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