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学校心理咨询与家庭治疗

2018-12-19 11:07何欢
教育界·下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家庭治疗

何欢

【摘要】研究表明,在专家指导或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下将有行为问题的儿童安排在功能完善的家庭中抚养,这些儿童的行为改善情况与在行为治疗专业机构中的成效一样好。作为学校心理咨询师,需要灵活运用来访者所有的社会关系,联合形成支持系统,通过改变个体所在家庭的功能状况,以有效地改善个体的心理行为。

【关键词】学校心理咨询;家庭治疗;咨询关系;咨询目标

一、心理咨询的理论基础

(一)哲学基础

1.人性论。“性本恶”的哲学观点在精神分析学派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性本善”的哲学观点认为人生如白纸,后天的污点是人为画上去的,在西方充分体现为洛克的“白板说”。“性本善”的人性观让我们在做心理咨询过程中相信當事者自己有能力面对、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并且陪伴他们共同成长,一同寻找获得问题解决的方式的最佳途径,整合生活周围可利用的任何支持系统。而所有的过程都是以当事者为中心的,即当事者是计划方案的制订者、行动的执行者、结果的反思者。所有的过程都伴随着当事者对自己行为、情感、认知的监控与调节。

2.系统论与控制论的影响。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比如家庭治疗理论中强调家庭成员相互之间的行为与情感、价值观的动态交流对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它并不能静态地分析个体本身的心理问题是什么,现成的咨询技术有哪些,再往面对的当事者身上套,而是在这个家庭动态系统背景下,探讨个体成长发展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控制论强调信息的收集与使用是为了促进某个受控个体的发展与完善,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获得信息反馈,达到预定的目的。如家庭治疗坚持中立及平等的价值观,即在家庭治疗中,应保持价值中立的态度,不对家庭成员谁对谁错进行评判和工作者平等地对待家庭成员,以及要引导家庭成员构建家庭成员地位平等的家庭氛围。

(二)心理学基础——主要是积极心理学

所谓“积极心理学”就是对人的认识的根本转变。无论是行为主义还是认知主义,都是把人放在机械位置上,人似乎是没有灵性的。咨询师在面对当事人的时候是抱着“我是一个助人者”这样一个居高临下的姿态展现在当事人面前。换句话说,他们不相信当事人能够具有解决自己问题的力量和能力;相反,正因为缺乏这样的能力所以才找到咨询师,前提条件是只要给予当事人足够的支持系统。笔者强烈赞同人本主义的观点,虽然有点理想化。在运用到实际的心理咨询中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当事人内心总是会受到生活事件的刺激而产生抵抗情绪和自我防御本能——毕竟让已经形成的习惯改变是很痛苦的,这样的治疗过程又总是伴随着“前进三步后退两步”的缓慢前行,尽管这样的理论对于咨询者的要求是如此之高:要深入性理解(empathic listening and understanding);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把握适当的时机自我暴露;选择最佳的挑战当事人的方式;情感上永远表达“我与你在一起(Im always with you)”。

在我们的生活经验中,大多数人的痛苦与不快乐都是由于朋友、同学或者教师、家长的不理解、不认可而产生自我怀疑、自我贬低、自我冲突等负面情绪,情绪调控能力强的人可以使自己安静下来并且学会适应面对,但这是否能真正使一个人积极向上并有意义地生活,我们并不能确定,所以才会在很多年之后出现这样那样的适应性问题、人生迷茫等。笔者认为除了严重心理障碍患者,剩下来的所有人都适用于积极心理学,它只强调被人自身忽视的那部分潜能与资源的挖掘,是“问题”,不是“缺陷”。积极心理学犹如心理学领域中的一抹春色,摆脱了实验室铜臭般的机器、认知学习只关注知识经验在大脑中的建构,它将人作为生活在意义里的主体、一个开放的系统,在自我内部系统与环境外部系统交互作用中获得一生的发展与完善。

(三)社会学基础——以家庭治疗为例

笔者不赞成根据家庭结构不同划分家庭类型。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基本的动力系统,它是在发挥功能的基础上呈现出不同的类型,很多时候家庭并不能严格地划分为哪一种类型,可以说所有的家庭都是在两端连续体的某一个位置上。如Beavers系统模式(Beavers Systems Model)与环状模式理论(Circle Plex Model)是从静态角度分析各家庭功能发挥情况以及它对个体行为方式、情感、人格发展的影响。笔者更倾向于McMaster家庭功能模式,它认为“对个体身心健康状况和情绪问题的直接产生影响的不是家庭系统结构方面的特征,而是家庭系统实现其各项功能的效果。家庭实现其功能的效果越好,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状况越好”。家庭为实现基本功能,包括物质与精神上的,必须具备完成任务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家庭角色分工、情感反应能力、情感介入程度、行为控制。笔者认为个体成长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背后都隐含着家庭在一定程度上的功能失调,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个体所在家庭的功能状况,以有效地改善个体的心理行为,或者让个体离开家庭功能不良的家庭环境氛围,寻找外部可支持的社会资源系统,形成自身发展的支点,从而降低、减轻家庭功能不良对于个体成长发展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在专家指导或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下将有行为问题的儿童安排在功能完善的家庭中抚养,这些儿童的行为改善情况与在行为治疗专业机构中的成效一样好。积极心理治疗大师佩塞施基安也认为,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家庭治疗看成一种特殊的治疗安排,而是把它解释为一种特殊的思想方法,一种公正地对待人的社会性方法。

二、家庭治疗

(一)家庭治疗的概念

笔者把家庭治疗单独列出来,认为人的一生发展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是最大的。在少年人格发展阶段,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结构以及家庭功能实现程度严重影响个体的性格、行为方式。纵使成家立业,也只是从一个家庭模式换成另一个家庭模式,家庭依然未脱离作为个体生活环境的主要部分,只不过个体从原先的被抚养者转化为家庭责任的主要担负者和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所以笔者认为,一个家庭的完善与否非常重要。从笔者自身的经历看,笔者的家庭属于离心型边缘家庭,家庭成员常常为某种决策和问题解决相互争执,很难说谁在家里有绝对权威,所以经常不知道到底怎样才是正确的,什么又是底线,是绝对不允许的;在面对外界环境的压力时,家庭应变与适应能力不强。笔者跟父母之间以及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方式就是争吵,所以性格也容易情绪化,没有耐心。这也是从一个心理学专业变成合格的心理咨询学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中需要克服的自我缺陷。

谈家庭治疗不得不谈到萨提亚,因为她被誉为“每一个人的治疗师”,她是现代积极心理学的开创者,她的家庭治疗模式是在针对精神分析弊端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但是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并非家庭治疗的全部,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和科学理论的进步,家庭治疗不断发展完善。家庭治疗方法把家庭作为整体看待,着意于病态情感结构及其发展过程,治疗对象不限于个别病人,而是把整个家庭成员作为治疗的重点。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功能单位,组成家庭的每个成员的个性、价值观以及对社会的适应模式,皆在家庭的熏陶下形成,彼此之间的密切交往就会产生正性的或负性的相互影响。但是,由于家庭功能不良,每个成员必定在不同程度上卷入家庭纠纷,在病态的家庭关系中都占有一角,从而导致病态情感或行为障碍。因此,家庭治疗以三个设想为基础:①针对整个家庭成员进行集体心理治疗,纠正共有的心理病态;②“确诊的病人”(identified patient)所存在的问题只不过是症状而已,其家庭本身才是“病人”;③治疗者应避免卷入纠纷,而应在家庭内部调节人际关系,促进谅解,使家庭成员了解家庭中的病态情感结构及其发展过程,改善和整合家庭功能,产生治疗性的影响,达到和睦相爱,向正常方向发展。

(二)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家庭治疗

可以这么说,在经过建构主义、女性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的影响之后,现在的家庭治疗一开始走向整合对特定情境下特定家庭问题的最有效治疗。也就是说,无论何种理论都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当事者自身的主动探索与改变为目标。实践也证明,家庭治疗领域的高级治疗师往往涉猎多种治疗手段与理论,并且轻车熟路。现代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中国社会的变革与日俱增,很难说哪一套理论适用于所有心理问题,皆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同样,笔者认为人的发展不局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以及自我认知能力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原因。比如虽然个人家庭背景因素使得笔者现在还不是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但在经过专业的心理课程学习与自我修养的不断提高后,笔者可以改变身上的缺陷,不断完善。在分析个人行为与情感障碍原因时,尽可能从不同背景去挖掘原因和未使用的资源。方法与理论是用来为我所用的,而不是为了实现方法与理论本身的超越性。

三、咨询关系的重要性

首先肯定的是咨询中的咨询关系属于社会关系的一种——咨询师与当事者。笔者认为咨询关系并不只是作为达到某种治疗目的的手段和工具,还有其本身就具有治疗的作用。很多当事者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得不到被理解被尊重的情感需求的满足,而在咨询中咨询师对当事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对当事者叙述事件的充分理解与接收,并伴随他一起面质问题的原因,这样一种和谐温暖的咨询关系会转移当事者生活中的紧张焦虑和不安全感关系,可以转化为新的成长的支点。很多具有人际交往问题的患者可以将这种良好的咨询关系迁移到生活环境中去。

咨詢关系与医学上的医患关系的本质不同,咨询关系强调咨询师与当事者是“工作联盟”。咨询师与当事者是合作关系,而不是咨询师针对当事者做的处理,也不要试图强迫当事者改

变或治愈。咨询效果的好坏依赖双方的人际互动能力,如沟通、挑战、倾听、归纳、设定目标等。

咨询关系应当是灵活多变的,不存在完美的唯一的咨询关系。不同的当事者有不同的咨询动机和需要。也许有的当事者是被迫来咨询的,咨询一开始的阻抗心理就很严重,那么这个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信任、和谐融洽的关系,咨询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与持久力,真正的咨询主题最好在几次见面之后。另一些当事者是主动来寻求帮助的,但是他们的问题程度又不同,有些是不知道问题在哪,有些是知道问题在哪但不愿意改变(找借口,推卸责任,试图隐瞒),有些是知道问题在哪也愿意改变但不知道该如何改变或者试图采取行动但是失败了。所以,应用助人模式的框架,我们要清楚地知道当事者处在哪一个阶段上,他要面临的挑战任务是什么。但始终要坚持一点,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咨询师一厢情愿,决定权在当事者。

四、学校心理咨询的目标

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目标。第一阶段主要是对于现状的蓝图展现——“我的生活发生了什么”,要求咨询师帮助当事者阐明需要改变的关键事件;第二阶段主要是当事者倾向的蓝图——“我到底想要什么”,要求咨询师帮助当事者确认、选择并设定解决问题的目标;第三阶段主要是采取行动——“我如何做才能达到我想要的”,咨询师帮助当事者发展问题解决策略并指导实现目标。而整个阶段都伴随着“我该如何做才能使其发生”的思维监控过程。在具体咨询过程中要灵活运用这种模式。从心理咨询的最终结果来看,是要达到当事者获得完美生活的各项能力,以及能够积极应对和处理生活事件的心理能力。

【参考文献】

[1]田秀英.家庭治疗模式的本土化探析[J].青春岁月,2004(03):248-249.

[2]Epstein N B, Bishop D S, Baldw in I M.McMaster Model of Family Functioning: a View of the Normal Family.In: Olson D H, Miller B C.Family Studies: Review Yearbook (Vol.2).Sage Publications, 1984:59-75.

[3]易进.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家庭理论[J].心理学动态,1998(01):37.

[4]车文博.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5]赵芳.家庭治疗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93-98.

[6]Gerard Egan.The skilled helper: A Problem-management And Opportunity-development Approach To Helping[M].Thomson, 2007.

猜你喜欢
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对躯体化障碍临床效果的干预研究
国内外青少年药物滥用家庭治疗的研究回顾与反思
婚姻家庭暴力案例辅导报告
爸爸,我需要你的爱
在小学尝试运用家庭治疗的实践案例
家庭治疗在社区戒毒中应用的理论探讨
不停歇的家庭三人舞
“角色扮演”体验“人际沟通”
外婆的担忧
精神疾病家庭治疗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