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课程信息化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2018-12-19 11:07陈家斌
教育界·下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互联网+互联网

陈家斌

【摘要】当前各中职院校在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越发重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如何在此背景下通过信息化课堂建设的方式,使学生最有效地获得具有实践价值的计算机学科的相关知识,是当前从事计算机教学的相关人员所需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化;计算机教学

【基金项目】安徽省蚌埠市2017年度市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点项目“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实施策略研究”(编号:19)。

当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正在进行着极为迅速地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社会中的各个行业对于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都表现出极为明显的渴求状态,社会各界对于专业性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呈现日益提高的趋势。为了保证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中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格外注意对于其实践、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有获得较高水准的能力,学生在未来创业和就业的过程中才能拥有更高的成功保证。当前国务院已经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各项行动计划进行了明确规划,其对于教育部门提出了“互联网+”时代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与正在蓬勃发展的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全新思路的教学计划的制订。

一、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仍处于发展过程之中,在各个领域还不完善。在此背景下,各个中职院校进行计算机学科教学的相关人员需要对于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下进行具有信息化时代特征的教学课程编排如以考虑。当前绝大部分学校受到教学资源方面的限制,其普遍有师资力量普遍薄弱,且部分中职院校的教学资金还不够承租,其予以教育培训支持的教学设施存在各种不足。在此背景下,我国绝大部分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所进行的教育仍是以授课教师为主体,教学结构呈现原始化状态,其对于所需要传授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展示式传授,并将各个教学资源予以单独的缺乏系统性规划的单向传授。

当前我国计算机专业的相关课程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部分中职院校仍存在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这种不合理的情形。在此不合理的课程体系下所进行知识获取的学生,其实践创新能力没有受到有效的培养,导致其走上社会后相关能力明显呈现显著的欠缺。当前从事该门课程教学的教师普遍存在教学形式单一和教学方法落后的情况。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当前已经有很大一部分中职院校教师将信息化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融合,期望对学生实施具有信息化特性的计算机学科教学。但仍有很多教师在实际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是将传统理念下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和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简单地复制粘贴到多媒体课件之中,这种平移式的教学方法改变的仅仅是教学形式的表面,其本质仍旧是传统方式的教学,其实并未获得应有的改变。可以说,这种浅层次且不具备理念转变的传统式教学形式、方法向新型具有信息化特征的教学形式、方法的转变,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与实际效果的。

当前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普遍存在一种较为不利的情况,便是理论课时数远远多于实践课时数,理实比例不协调。此外也有相当一部分中职院校对于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规划。此两种情形反映出中职学校教学体制的不完善现象对于学生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当前我国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老旧、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在此情形下进行计算机学习的学生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对于课堂所学理论的实际操作,以及对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不具备开展相关工作的能力。

二、“互联网+”时代下教学体系的设定

计算机专业的各门课程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相关知识更新速度快。因此当前多数中职院校所存在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落后状况将对于计算机课程教学產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当前部分学校为计算机专业各门课程所进行的教学资源配备和该学科教学实践环境的设置所主要针对的方向是该学科的理论课程。此种情形就使得计算机学科教学过程中对于已有的教学资源使用率较低,对于教学资源缺乏有效配备的能力。“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信息的流通传递和将各项已有教学资源进行自主整合的操作平台,“互联网+”所提供的这个平台具有自由性、自主性、开放性和对于特异性的高度兼容性,将帮助相关教学工作者对于计算机相关课程进行全新的具有时代特性的规划。通过“互联网+”平台所构建的计算机相关课程将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在“互联网+”模式下所构建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平台,其对于学生毕业所需要从事工作的岗位需求予以特异性规划,对于学生计算机知识结构体系、相关能力以及职业素养都进行极具现实价值的综合性定位,针对学生所处位置和将来所期望从事行业的不同,为学生建立出与其个人特异性相符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根据该模式制定出相应的计算机教学课程体系。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该平台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课程体系的调整。“互联网+”平台下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既拥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最合理融合,也具有以每节课程为基础的教学模块的合理组成。在该体系下,各项目的具体任务是为学生进行具体课程设置,且专业课程的综合性设置的最主要依据是各个课程的个体特性和其相互之间的关联情况、可能达成的衔接情况。可以说,使用此种方法所建立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技能培训体系是具有层次性、体系化、模块式的极具使用效用的专业性课程体系。

在进行具体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互联网和云计算可以为每一个学生设计出以其所希望进行教学资源和实践环境配备的课程为主体、相应虚拟课程的具体模块形态。在此过程中可以将该虚拟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实践教学部分、已存在相关教学资源部分、已存在实践教学环境等相关问题进行整合,从而帮助学生设计出具有较高的开放性、共享性和实效性的虚拟情形下的教学课程。

三、“互聯网+”与信息化相结合的计算机教学方式

在使用“互联网+”和信息化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计算机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相关的操作原理是对学生的个人能力进行实践预测,并将此能力进行阶梯性划分,此后根据学生所处的阶梯性划分模型的具体位置,通过信息化数据对比,为学生设计出最适宜的实践型课程,并使其获得具有特异性的计算机课程内容的培训。可以说,“互联网+”和信息化的有效结合对于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提升起到极为显著的促进作用。此种课程设置方式对于学生的能力差异性和个性差异性都可以进行综合审视,然后为其安排具有个体差异性的最适宜的课程。

在进行课程内容设置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所应掌握的计算机技能应有意识地按照从基础到高级的方式进行设置。这种课程设置方式有利于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核心知识点的理解并能提高计算机理论的应用能力。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对于所涉及的每一个知识单元都进行相应的把控,并与现今时代所倡导的实践型教学相结合,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共同提升。在使用“互联网+”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计算机课程设置的过程中,重点是围绕专业课程展开,根本目的是对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能力予以提升。该方式下所进行的计算机课程设置,可以划分为多个小项目,这些小项目每一项都包含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学生所应掌握的知识点。所进行的具体课程设置工作,便是将这些知识点使用信息化分析的方式进行最有效、最适宜的整合。

随着“互联网+”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广泛的高效应用,其对于传统的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极大的冲击。此外,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教学领域的普遍使用,教师对于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各项内容所进行的具有组织式网络体系结构的预先设置,将对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进步起到极为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随着教学的进步,学生在进行此项学习后也将获得更具有价值的、可以对于其日后从事具体工作的相应岗位进行更高程度专业性满足的计算机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梁伟静,薛晓芳,李晓智.大数据及云会计背景下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基于统计与会计相结合的核算方法[J].财会通讯,2016(10):74-76.

[2]刘汉民,郑丽,康丽群.交易成本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基于1993~2013年国外英文权威文献的统计分析[J].经济管理,2014(08):179-186.

[3]成力为,戴小勇.研发投入分布特征与研发投资强度影响因素的分析——基于我国30万个工业企业面板数据[J].中国软科学,2012(08):152-165.

猜你喜欢
计算机教学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