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老年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的效果探究

2018-12-20 00:35鹏,朱永,李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4期
关键词:胆管韧带开腹

易 鹏,朱 永,李 兴

(安徽省怀远县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安徽 怀远 233400)

肝内胆管结石是胆管结石的一种常见类型,是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支胆管内出现的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常发生于左侧肝叶与肝脏的右侧后叶。此病在中老年人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中老年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病程普遍较长,对其进行保守治疗的效果欠佳[1]。近年来,临床上对中老年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本文中,笔者主要研究对中老年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07年1月至2017年8月安徽省怀远县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86例中老年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这8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中,有女17例,男26例;其平均年龄为(54.34±5.17)岁,其平均BMI为(23.11±1.23);其中,ASA评分(美国麻醉师协会麻醉评分)为1分、2分和3分的患者分别有28例、10例和5例;并发肝内胆管梗阻的患者有6例;在这些患者中,进行左肝外叶切除、左半肝切除和肝脏右侧后叶切除的患者分别有19例、7例和17例。在观察组患者中,有女18例,男25例;其平均年龄为(55.26±5.50)岁,其平均BMI为(22.51±1.32);其中,ASA评分为1分、2分和3分的患者分别有29例、11例和3例;并发肝内胆管梗阻的患者有5例;在这些患者中,进行左肝外叶切除、左半肝切除和肝脏右侧后叶切除的患者分别有20例、8例和15例。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相比,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本文中患者的纳入标准是:1)其结石仅局限于肝内胆管内,且对其进行胆道镜取石的难度较大。2)其健侧肝脏的功能良好,在接受部分肝切除术后不会发生肝功能障碍。3)其病程较长,且其病变肝脏已发生萎缩。本文中患者的排除标准是:1)合并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2)肝门部的胆管狭窄。3)不具有进行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的指征。

1.3 方法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方法是: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进行气管插管和全身麻醉。采用四孔法(腹腔镜穿刺孔均位于患者的脐部,其余三个穿刺孔应根据患者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位置进行穿刺)对患者进行手术,术中将其气腹压保持在12~15 mmHg之间。在腹腔镜的辅助下确定患者肝内胆管结石的位置。用超声刀离断其肝周韧带(在必要时可对肝周韧带进行缝扎),游离其肝脏,暴露其病变的肝脏。根据患者肝脏病变部位的不同,对其进行肝段或肝叶切除术。在切除患者的局部肝脏时,要先标记切除线,然后沿着切除线用超声刀将病变肝组织切除。在此过程中,若遇到较粗的血管或胆管,应先对血管或胆管进行分离,然后用lisuger技术将血管或胆管切断,并用钛夹将其夹闭。对患者的肝脏创面进行止血,为其放置引流管,最后退出手术器械,缝合其手术切口。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开腹肝部分切除术,方法是: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进行气管插管和全身麻醉。在其上腹部的正中处做一个12~15 cm长的切口(在必要时可将切口向左上方延长),切断其剑突和肋弓软骨,分离附着在其病变肝脏上的结缔组织和韧带。切断并结扎其肝脏的圆韧带、镰状韧带、冠状韧带及肝三角韧带。游离其肝脏,暴露其第一肝门及肝静脉的左侧支(或右侧支)。根据患者肝脏病变部位的不同,对其进行肝段或肝叶切除术。最后对患者的肝脏创面进行止血,为其放置引流管,关闭其腹腔,缝合其手术切口。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毕至排气的时间、术毕至进食的时间、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术后住院的时间、切口的长度、术后接受镇痛患者所占的比例、术后接受输血患者所占的比例及其术后发生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胆漏、腹腔感染等)的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术毕至排气的时间、术毕至进食的时间、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和术后住院的时间均更短(P<0.05),其术中的出血量更少(P<0.05),其切口更小(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中接受镇痛患者所占的比例和接受输血患者所占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

2.2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

3 结论

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胆道被细菌或寄生虫感染是诱发此病的主要原因。此病在中老年人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研究表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病情若持续恶化,就容易发生化脓性胆管炎,进而可威胁其生命安全[2]。过去,临床上对中老年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多进行开腹手术。对此类患者进行开腹手术虽然能够将其发生病变的肝段(或肝叶)切除,但对其造成的创伤较大,其术后恢复的时间较长。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不少医院应用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对中老年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4]。与对此类患者进行开腹肝部分切除术相比,对其进行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具有诸多优点,如术中的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及切口处的瘢痕小等[5]。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对中老年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的效果显著,可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缩短其术后恢复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胆管韧带开腹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人工胆管
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1 32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避免中转开腹的治疗体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12例
胆管支气管瘘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