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胺碘酮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评价

2018-12-20 00:35方敏燕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4期
关键词:房性早搏快速性早搏

方敏燕

(犍为县人民医院,四川 乐山 614400)

老年冠心病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若未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其心肌缺血症状会不断加重,其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会不断恶化,严重时可危及其生命安全[1]。胺碘酮是一种Ⅲ类抗心律失常药。此药能够增加冠脉供血,降低心脏后负荷。近年来,此药在治疗冠心病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在本次研究中,犍为县人民医院采用胺碘酮对74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犍为县人民医院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4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74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冠心病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3]。其中,排除有房室传导阻滞病史或肺纤维化病史、合并有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甲状腺病变的患者。这74例患者中有男55例,女19例;其年龄为60~82岁,平均年龄(72.3±8.9)岁;其中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4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3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患者6例,持续性心房纤维性颤动患者8例,阵发性心房纤维性颤动患者53例;存在心绞痛的患者有18例,存在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有14例,存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有45例。

1.2 治疗方法

对这74例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其加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胺碘酮(生产企业:杭州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3254)的用法是:静脉滴注,首次剂量为3~5 mg/kg(负荷剂量),5~10 min滴完。若治疗效果不佳,可在0.5~1 h后再次滴注上述剂量的胺碘酮。之后以0.5~2 mg/min的速度为患者持续滴注胺碘酮,并根据其病情调整用药量(24 h内的总用药量应控制在1200 mg以下),1次/d,连续用药8周。

1.3 观察指标

在用药期间,观察患者心率、血氧饱和度和血压的变化情况。记录治疗前后患者发生交界性早搏、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的频率。在患者入院时和治疗8周后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测定其QT离散度(QTd)。

1.4 疗效评价标准[4]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心室率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心室率降低≥20%或≤100次/min。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心室率降低<20%或>100次/min。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处理本文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本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分析

本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19%(66/74);其中53例阵发性心房纤维性颤动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68%(47/53),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0%(4/4),6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0%(6/6),3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6.67%(2/3),8例持续性心房纤维性颤动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0%(7/8)。详见表1。

表1 对本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分析[n(%)]

2.2 治疗前后本组患者心率、QTd的对比

治疗前,本组患者的平均心率、平均QTd分别为(97.1±9.1) 次 /min、(61.0±17.2)ms。 治 疗 后,本 组患者的平均心率、平均QTd分别为(71.6±8.6)次/min、(49.6±15.2)ms。与治疗前相比,本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心率更低,其QTd更短,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本组患者心率、QTd的对比()

表2 治疗前后本组患者心率、QTd的对比()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时间 例数 心率(次/min) QTd(ms)治疗前 74 97.1±9.1 61.0±17.2治疗后 74 71.6±8.6* 49.6±15.2*

2.3 治疗前后本组患者交界性早搏、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发生频率的对比

治疗前,本组患者交界性早搏的发生频率平均为(431.2±162.2)次/周,其房性早搏的发生频率平均为(353.8±176.6)次/周,其室性早搏的发生频率平均为(1833.1±536.1)次/周。治疗后,本组患者交界性早搏的发生频率平均为(152.7±57.3)次/周,其房性早搏的发生频率平均为(125.0±43.7)次/周,其室性早搏的发生频率平均为(956.7±361.4)次/周。与治疗前相比,本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交界性早搏、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的发生频率均更低,P<0.05。

2.4 对本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分析

在治疗期间,本组患者中有1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4.86%。其中,有6例患者发生低血压,5例患者发生窦性心动过缓(心室率为50~60次/min)。这5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窦性停搏。但经相应的处理后,其心室率很快恢复至60次/min以上。

3 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心脏传导系统和心肌组织会发生许多变化,如窦房结起搏细胞减少、弹力纤维增生、瓣环钙化并累及右束支、希氏束等。老年冠心病患者因存在心肌纤维化、心肌缺血,常会发生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冠心病并发症之一。此病主要是由心肌缺血、心肌自律性异常增高、心肌细胞膜电位不稳定、心肌细胞除极或复极过程受到干扰引起的。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气短、心悸、胸闷、乏力等。老年冠心病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若未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可发生血流动力学指标紊乱和心肌缺血加重,严重时可危及其生命安全[5]。胺碘酮是一种非竞争性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此药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可通过阻滞钙通道、钾通道降低窦房结、房室结的自律性,延长动作电位时间,从而可起到阻滞房室传导、减慢心率的作用。有研究指出,胺碘酮具有扩张冠脉及降低心脏后负荷的效果好、负性肌力作用小等特点。廖新慧等[6]研究指出,用胺碘酮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地降低其心脏骤停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胺碘酮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1)对β肾上腺素受体具有良好的阻断作用,能够显著延长动作电位时间,并可有效地抑制钙离子内流进入心肌细胞。2)能够降低交感神经的活性,对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具有调节作用。3)可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肌耗氧量。4)对儿茶酚胺的过度释放具有拮抗作用,能够显著降低异位兴奋灶的自律性,增加心肌细胞的电稳定性。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本组74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19%(66/74)。这一研究结果与相关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与治疗前相比,本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心率更低,其QTd更短,P<0.05。这表明,用胺碘酮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在治疗期间,本组患者中有1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4.86%。这些患者经相应的处理后,其不适症状均完全消失。这表明,用胺碘酮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的安全性较高。与治疗前相比,本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交界性早搏、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的发生频率均更低,P<0.05。这表明,胺碘酮具有良好的改善早搏症状的作用。

综上所述,用胺碘酮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房性早搏快速性早搏
查出早搏,不等于得了心脏病
一种提升三浮陀螺标定快速性的磁悬浮结构优化设计
查出早搏,不等于得了心脏病
查出早搏,不等于得了心脏病
基于遗传算法的三体船快速性仿真分析
22000kW深水三用工作船快速性分析
冠心病高血压及无基础心血管病患者房性早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房性早搏未下传偶遇室性早搏
受阻型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同时出现酷似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1例
频发房性早搏动态心电图Lorenz散点图的图形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