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探究

2018-12-20 00:35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4期
关键词:满意率肌瘤出血量

廖 倞

(南江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四川 巴中 635600)

子宫肌瘤是一种良性女性生殖系统肿瘤。此病多发生于中年女性。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继发性贫血、盆腔包块、月经过多、不孕及流产等[1]。本文对南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旨在探究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南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随机抽选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年龄最小的28岁,最大的67岁,平均年龄(42.65±4.29)岁;其病程为1~10年,平均病程(5.84±1.21)年。观察组患者中年龄最小的27岁,最大的66岁,平均年龄(43.45±4.59)岁;其病程为1~11年,平均病程(5.83±1.48)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P>0.05。

1.2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1)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2)其病情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且经B超检查和宫颈细胞学检查被确诊患有子宫肌瘤。3)具有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证。

1.3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1)合并有其他严重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2)临床资料不全。3)合并有严重的精神疾病。4)合并有子宫颈、子宫内膜的恶性病变。

1.4 方法[2]

为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手术方法是: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进行消毒、铺巾和麻醉。在其脐孔、麦氏点、反麦氏点附近做切口。对于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较大的患者,可将切口适当上移,并扩大麦氏点处的切口,以便于经此切口取出肌瘤。为患者建立气腹,协助其取臀高头低位。将腹腔镜置入其腹腔内,切开其子宫,并探查其子宫肌瘤的具体位置和个数。在较大子宫肌瘤的所在部位注射2支垂体后叶素。使用电凝钩切开肌瘤的包膜,然后摘除肌瘤。使用生理盐水对腹腔和宫腔进行反复冲洗,确保腹腔和宫腔内无活动性出血点后,取出腹腔镜,并逐层缝合切口。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手术方法是: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对其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然后在其下腹部做切口。对其腹腔内的情况进行探查,并切开其子宫。剔除子宫肌瘤,对肌瘤残腔进行缝合。对术区进行止血处理,然后逐层缝合切口。

1.5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的时间、术毕至肛门排气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对治疗的满意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自制的对治疗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该调查表包含十分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三个选项。满意率=(十分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的对比

对照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术毕至肛门排气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和手术时间的平均值分别为(104.64±8.29)ml、(3.84±1.24)d、(6.26±0.26)d、(82.64±4.75)min,观察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术毕至肛门排气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和手术时间的平均值分别为(55.87±7.45)ml、(1.45±0.36)d、(5.54±0.23)d、(99.84±4.67)min。观察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其术毕至肛门排气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其手术的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的对比()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的对比()

分组 例数 术中的出血量(ml) 手术的时间(min) 术毕至肛门排气的时间(d) 住院的时间(d)对照组 34 104.64±8.29 82.64±4.75 3.84±1.24 6.26±0.26观察组 34 55.87±7.45 99.84±4.67 1.45±0.36 5.54±0.23 t值 23.1539 13.6633 9.7945 10.9753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

在术后,对照组34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占2.94%)发生尿频,有3例患者(占8.82%)发生切口感染,有1例患者(占2.94%)发生腹腔粘连,有3例患者(占8.82%)发生胃肠功能紊乱,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52%(8/34)。观察组34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占2.94%)发生尿频,有1例患者(占2.94%)发生切口感染,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88%(2/34)。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

2.3 两组患者对治疗满意率的对比

对照组患者中对治疗工作的评价为十分满意的患者有9例(占26.47%),为比较满意的患者有12例(占35.29%),为不满意的患者有13例(占38.24%)。对照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为61.76%(21/34)。观察组患者中对治疗工作的评价为十分满意的患者有19例(占56.88%),为比较满意的患者有13例(占38.24%),为不满意的患者有2例(占5.88%)。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为94.12%(32/34)。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子宫肌瘤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且患者呈年轻化的趋势[3]。

子宫肌瘤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继发性贫血、盆腔包块、月经过多、不孕及流产等。临床研究发现,子宫肌瘤的发生与患者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精神压力过大、内分泌紊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4]。以往临床上常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

此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可在直视下完成手术操作等特点。但与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创伤大、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多等缺点。夏爱华[5]研究指出,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属于开放式手术,采用此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易导致患者发生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腹腔感染和盆腔感染,从而可严重影响其预后。李春香[6]通过临床实践证实,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降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腹腔粘连、盆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缩短其住院的时间。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55.87±7.45)ml〕少于对照组患者,其术毕至肛门排气的时间〔(1.45±0.36)d〕和住院的时间〔(5.54±0.23)d〕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5.88%(2/34)〕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对治疗的满意率〔94.12%(32/34)〕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地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缩短其术毕至肛门排气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满意率肌瘤出血量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兰州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94.14%
不能在满意率百分比上盲目乐观——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评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更重实效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