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用小儿输尿管镜和封堵取石导管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研究

2018-12-20 00:35刘展东陈其武盛扬杰陈仁虎谭文杰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4期
关键词:石术输尿管结石

刘展东,陈其武,盛扬杰,陈仁虎,谭文杰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广东 佛山 528318)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在输尿管结石患者中,绝大部分患者的患病类型为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2-4]。目前,临床上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方法主要是以输尿管镜手术为主的微创疗法。但在施行这种手术的过程中,如何解决入镜难的问题及如何防止结石发生位移一直是泌尿外科医师十分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主要分析联用小儿输尿管镜和封堵取石导管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60例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15例,女性15例;其年龄为35~45岁,平均年龄为(39.93±6.89)岁;其中存在左侧输尿管上段结石及右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分别有19例和11例;其结石的直径为0.6~1.3 cm,结石的平均直径为(0.95±0.10)cm;经尿检,合并尿路感染、高尿酸尿、高草酸尿、高钙尿、血钙异常和泌尿系统息肉的患者分别有4例、2例、2例、3例、6例和5例。在试验组患者中,有男性17例,女性13例;其年龄为32~42岁,平均年龄为(38.74±6.41)岁;其中存在左侧输尿管上段结石及右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分别有21例和9例;其结石的直径为0.7~1.5 cm,结石的平均直径为(0.94±0.08)cm;经尿检,合并尿路感染、高尿酸尿、高草酸尿、高钙尿、血钙异常和泌尿系统息肉的患者分别有7例、2例、2例、4例、3例和4例。两组患者的肾功能均正常,且在临床资料方面相比,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

1.2 方法

使用成人输尿管镜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是:1)嘱患者取头高脚低的截石位,对其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和硬脊膜外麻醉。2)麻醉起效后,将规格为WolfF8/9.8的成人输尿管镜沿患者的尿道缓慢地置入其膀胱中,同时调节输尿管镜的水压阀以降低灌注压。3)将输尿管镜置入患者患侧的输尿管开口处,并沿输尿管的走向缓慢地将输尿管镜推进至结石的下方。4)经输尿管镜的工作通道插入规格为1.0 mm的气压弹道工作探针,通过连续脉冲将结石粉碎至直径为2~3 mm的颗粒。5)退出输尿管镜,在患者的尿道中留置F5双J管。联用小儿输尿管镜和封堵取石导管为试验组患者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是:1)嘱患者取头高脚低的截石位,对其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和硬脊膜外麻醉。2)麻醉起效后,将规格为WolfF6/7.5的小儿输尿管镜沿患者的尿道缓慢地置入其膀胱中,寻找其患侧输尿管的开口。3)沿输尿管的生理弯曲将小儿输尿管镜推进至结石的下方。4)将型号为IVX-SC7/10的封堵取石导管在生理盐水中浸泡5~10 s,然后将润滑过的导管叶片在展开的状态下缓慢地插入输尿管镜的工作通道中,并将其推送至输尿管镜的镜头前。5)寻找结石与输尿管镜之间的腔隙,紧贴腔隙将叶片缓慢地推送至结石的前方,然后操纵叶片回缩至团状,以封堵结石。6)将结石固定好后,用气压弹道工作探针对结石进行连续脉冲,将其粉碎至直径为2 mm以下的颗粒。7)退出输尿管镜及包裹着结石颗粒的叶片,在患者的尿道中留置F5双J管。

1.3 观察指标

1)手术的时间。2)患者术后住院天数。3)进行一次性手术的成功率。4)结石的排净率。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录入到SPSS17.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并不明显,P>0.05。试验组患者的一次性手术成功率及结石排净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输尿管上段结石是一种常见的上尿路结石,该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可由机体代谢功能紊乱、局部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尿路感染及遗传等多种因素诱发[5-7]。研究认为,机体的代谢功能发生紊乱是导致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主要因素[8]。在本次研究的对象中,存在高尿酸尿、高草酸尿、高钙尿及血液中磷、钙的浓度出现异常的患者人数分别有4例、4例、7例和3例,与上述研究结论及以往的研究数据基本一致[9-10]。

目前,临床上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方法主要有ESWL(体外冲击波碎石术)、PCNL(经皮肾镜取石术)、开放性取石术及输尿管镜取石术等[11]。开放性取石术的缺点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ESWL的缺点是冲击波会对碎石区域的组织器官造成副损伤,且在碎石和排石的过程中易引发尿路梗阻和尿路感染等情况;而PCNL、输尿管镜取石术均存在手术风险较高、结石易发生位移等缺点。据统计,因碎石工具的击打和灌注液的持续冲洗,输尿管上段结石发生位移的几率高达60%[12]。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各种阻石器械应运而生,如Stone Cone[13]、N-Trap[14]等。本研究主要研究联用小儿输尿管镜和IVX-SC7/10型号封堵取石导管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一次性手术成功率及结石排净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由此可见,联用小儿输尿管镜和封堵取石导管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能有效避免结石上移的情况发生,进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结石的排净率,此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石术输尿管结石
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
冰糖葫芦也会引起胃结石!
如何降低泌尿系结石的生成率?
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26例临床观察
输尿管结石并发输尿管息肉66例临床分析
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开放手术辅助输尿管镜处理输尿管结石14例
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59例临床观察
胃结石伴食管嵌顿1例报道
后腹腔镜肾实质切开取石术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