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受院前急救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气管插管的效果观察

2018-12-20 00:36阳立斌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4期
关键词:血氧低氧饱和度

阳立斌

(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西 桂林 541100)

颅脑损伤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昏迷。按照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可将颅脑损伤分为轻中度颅脑损伤和重症颅脑损伤。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危急,预后差。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发病后其脑干会受损,且多数患者合并有吞咽功能障碍或口腔复合伤,易发生呼吸衰竭。因此,多数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需进行气管插管治疗。但是,目前临床上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插管的时机存在一定的争议[1]。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对接受院前急救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气管插管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期间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这30例患者的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均低于8分,且未合并有重症慢性器质性病变及其他重要器官损伤。将这3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15例患者中,有男性8例,女性7例;其年龄为52~79岁,平均年龄为(65.13±1.09)岁;其中车祸所致颅脑损伤的患者有7例,从高处坠落所致颅脑损伤的患者有5例,其他原因所致颅脑损伤的患者有3例;其中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有6例,硬膜下血肿患者有5例,硬膜外血肿患者有3例,其他类型颅脑损伤患者有1例。在观察组的15例患者中,有男性9例,女性6例;其年龄为52~78岁,平均年龄为(65.15±1.07)岁;其中车祸所致颅脑损伤的患者有8例,从高处坠落所致颅脑损伤的患者有5例,其他原因所致颅脑损伤的患者有2例;其中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有7例,硬膜下血肿患者有4例,硬膜外血肿患者有2例,其他类型颅脑损伤患者有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治疗方法是:1)对患者进行止血治疗。2)使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3)使用甘露醇对患者进行降颅压治疗。4)对患者进行CT检查,确定其是否合并有脑水肿等情况。5)评估患者是否发生水电解质失衡的情况,如其发生水电解质失衡,需立即为其补液。6)密切观察患者尿液的颜色及排尿量,综合分析其排泄功能及代谢状况,同时注意控制为其输液的量及输液的速度。7)彻底清理患者口鼻腔及呼吸道内的呕吐物,确保其呼吸道的通畅。在此基础上,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气管插管,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早期气管插管。具体的方法是:1)在对照组患者呼吸的频率>30次/min或<10次/min、发生窒息、经吸氧后其动脉血氧分压仍然较低时,对其进行气管插管。在观察组患者受伤后的20 min内,若其出现口鼻出血、口鼻分泌物增多、出现意识障碍或昏迷、发生呼吸障碍或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对其进行气管插管。2)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的方法是:⑴为患者取仰卧位,将其头部垫高10 cm,使其头部处于后伸位。⑵开放患者的气道,分开其口齿,为其置入喉镜。⑶操作者用右手以执笔的姿势将气管导管从患者口腔的右侧通过喉镜插入导管,在导管顺利导入后,待导管口处有温热气流流出后,使用听诊挤压法对其进行救治。

1.3 观察指标

进行救治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1.4 效果评价标准[2]

1)救治效果良好:救治后,患者的意识和行为能力均恢复良好,不影响其正常生活。2)轻度残疾:救治后,患者有轻微残疾,不影响其独立生活,在他人的协助下可进行工作。3)重度残疾:救治后,患者的意识清醒,有重度残疾,其日常生活不能自理。4)植物生存:救治后,患者的心跳、呼吸正常,但无意识。5)死亡:救治后,患者无呼吸,其心脏停止跳动。

1.5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的数据录入到SPSS18.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的比较

经过救治,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更高(P<0.05)。详见表1。

表1 进行救治前后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的比较(%,)

表1 进行救治前后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的比较(%,)

分组 例数 救治前 救治后 t值 P值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15 15 84.12±1.37 84.09±1.39 0.060 0.953 89.17±1.57 95.16±1.49 10.718 0.001 9.386 21.040 0.001 0.001

2.2 两组患者接受救治效果的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接受救治效果的良好率更高(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接受救治效果的比较[n (%)]

3 讨论

颅脑外伤患者的死亡率是所有外伤性疾病患者死亡率的10倍。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会处于昏迷状态,且常伴有吞咽障碍、咳嗽反射削弱或消失等症状,故其极易误吸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进而导致其发生窒息。另外,颅脑损伤患者会出现肺部通气功能及换气功能障碍的情况,使其发生低氧血症。发生低氧血症对颅脑损伤患者造成的危害是:1)发生低氧血症会导致患者的大脑缺氧,一旦其脑组织缺氧的时间超过其耐受的时间,其脑部神经元就会受到不可逆转的损伤,导致其脑神经死亡。2)发生低氧血症会造成患者体内乳酸堆积,并释放出大量的炎性递质,使患者出现全身性的炎症反应,造成多各器官的损伤。3)低氧血症会引起患者的颅内压升高,并与其脑部缺氧的状况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保持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的顺畅,及时纠正其氧合状况,对提高其救治效果、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纠正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缺血、缺氧状况最有效的方法是对其进行气管插管。相关的研究结果证实,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气管插管,能够显著降低其耗氧量,减轻其脑组织缺氧、缺血的症状,进而提高其救治的效果、改善其预后[3-4]。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更高,其救治效果的良好率更高。这说明,对接受院前急救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气管插管的效果显著,能够更好地改善其血氧状况,提高其救治的效果。

猜你喜欢
血氧低氧饱和度
糖臬之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低氧促进hBMSCs体外增殖中的作用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
巧用有机物的不饱和度
乳腺血氧与多普勒联合检查在乳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
柔情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