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效果研讨

2018-12-20 01:15李红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21期
关键词:批准文号丙种球蛋白血型

李红霞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新生儿科 ,上海 201700)

新生儿溶血症是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同组免疫性溶血。当孕妇与其胎儿的血型不一致时,就会出现母体中产生的血型抗体与胎儿血型抗原不相匹配的情况,当母体中与胎儿不相匹配的抗体经胎盘流入到胎儿的体内后,就会使其发生免疫性溶血反应[1]。新生儿溶血症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贫血、黄疸等。新生儿溶血症分为Rh血型溶血和ABO血型溶血两种,临床上以ABO血型溶血较为多见[2-3]。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使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11月至2018年2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0例新生儿溶血症患儿。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患儿的病情符合新生儿溶血症的诊断标准(即母婴血型不一致、进行新生儿血清学检查的结果显示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为阳性等),并被确诊。2)患儿在本院完成所有治疗。3)患儿家长签署了参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1)因母体合并疾病所致黄疸的患儿。2)合并有自身免疫性溶血的患儿。3)Rh血型不合的患儿。将这120例患儿平均分为A组和B组。在A组患儿中,有男33例,女27例;其日龄为1~6 d,平均日龄为(2.20±0.58)d;其出生体重为2.39~4.26 kg,平均出生体重为(3.21±0.20)kg。在B组患儿中,有男32例,女28例;其日龄为1~6 d,平均日龄为(2.15±0.64)d;其出生体重为2.41~4.32kg,平均出生体重为(3.25±0.18)kg。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儿均进行综合对症治疗,方法是:1)采用“双面间断性疗法”法对患儿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每次治疗8 h,每天治疗2次。在每次治疗结束后,为患儿检测血清总胆红素的水平,若其血清总胆红素的水平<136.00 μmol/L,需暂停对其进行蓝光照射治疗,停止治疗的时间为24 h,当其皮肤出现中度或重度的黄染反跳表现时,再次继续对其进行蓝光照射治疗。2)对患儿进行补充白蛋白治疗。用1.0~1.5 g/kg的人血白蛋白(由河北大安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S20043016)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1次/d,治疗的时间为2~3 d。3)对患儿进行肝酶诱导治疗。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让其口服100 mg/kg的尼可刹米(由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045076),3次/d;或让其口服3~5 mg/kg的苯巴比妥(由广东邦民制药厂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44021835),1次/d。4)让患儿口服思密达﹝由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000690﹞,以免其发生肝肠循环。5)让患儿口服茵栀黄退黄合剂,以促进其黄疸症状的消退。6)对患儿进行预防感染及补液治疗。在此基础上,为B组患儿加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方法是:用800~1000 mg/kg的丙种球蛋白(由辽阳嘉德血液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S20053007)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滴速为0.75 ml/min,1次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血清总胆红素的水平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将患儿的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1)痊愈:在治疗2天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的水平降至100μmol/L以下,其黄疸症状全部消失。2)有效:在治疗的4天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的水平降至100μmol/L以下,其黄疸症状有所缓解。3)无效:在治疗结束时,患儿血清总胆红素的水平未降至100μmol/L以下,其黄疸症状无变化。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录入到SPSS17.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比较

经过治疗,与A组患儿相比,B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比较[n(%)]

2.2 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比较

经过治疗,与A组患儿相比,B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的水平更低,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比较(mg/dl,±s)

表2 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比较(mg/dl,±s)

注:*与A组相比,P<0.05。

治疗后的第3天A组 60 16.25±1.24 13.41±0.58 12.20±0.54 11.15±0.34 B组 60 16.18±1.25 11.10±0.63* 10.54±0.26* 10.36±0.15*组名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的第1天治疗后的第2天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在接受治疗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新生儿溶血症是新生儿科的常见病。此病的发病机制为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抗原抗体反应[3-4]。丙种球蛋白是从健康人的血浆中分离出来的生物制剂,其中包含的IgG抗体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并能特异性地结合相应的抗原[5]。丙种球蛋白能够与红细胞结合形成脱敏反应,进而控制溶血症状。另外,丙种球蛋白还可抑制巨噬细胞吞噬致敏红细胞的过程,避免体内红细胞的快速减少。有研究表明,为新生儿发生的溶血症患儿大剂量地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不仅可提高其机体的免疫力,还可抑制其体内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免疫增强和免疫抑制的双重效果。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新生儿发生的黄疸一般在其出生后的一天内会快速加重。但是,新生儿溶血症患儿体内的血红蛋白在其胎儿期就会受到破坏,在出生后其体内血红蛋白的含量较低,故在其出生后及早使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对其进行治疗,可明显提高其治疗的效果。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降低其血清总胆红素的水平。

猜你喜欢
批准文号丙种球蛋白血型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附表6 2021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
附表6 2021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
附表6 2020 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
附表4:2019 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吗?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妊娠合并ITP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