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医外治法对手术后的肛肠疾病患者进行镇痛治疗的效果

2018-12-20 00:36贾英杰段玮琪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4期
关键词:外治法肛肠肛周

贾英杰,段玮琪

(1.河北省高阳县中医医院肛肠外科,河北 高阳 071500;2.河北省高阳县中医医院肛中西医结合科,河北 高阳 071500)

肛肠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疾病,包括外痔、内痔、肛裂、肛瘘、肛周脓肿、肛窦炎、直肠脱垂等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近年来,肛肠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1]。手术是临床上治疗肛肠疾病的主要手段。绝大多数肛肠疾病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均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疼痛症状,从而可导致其出现一系列的生理、病理改变,影响其术后康复[2]。因此,在肛肠疾病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应对其进行必要的镇痛治疗。本文主要研究用中医外治法对手术后的肛肠疾病患者进行镇痛治疗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7年1月至11月河北省高阳县中医医院收治的肛肠疾病患者中选取1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镇痛治疗方法的不同,将两组患者分为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68例)。在对照组患者中,有女30例(占44.12%),男38例(占55.88%);其年龄为21~68岁,平均年龄为(45.31±3.45)岁;其中,进行外痔手术、混合痔手术、肛裂手术、肛瘘手术、肛周脓肿手术和直肠脱垂手术的患者分别有21例(占30.88%)、15例(占22.06%)、11例(占16.18%)、8例(占11.76%)、6例(占8.82%)和7例(占10.29%)。在观察组患者中,有女28例(占41.18%),男40例(占58.82%);其年龄为23~70岁,平均年龄为(46.27±3.66)岁;其中,进行外痔手术、混合痔手术、肛裂手术、肛瘘手术、肛周脓肿手术和直肠脱垂手术的患者分别有20例(占29.41%)、14例(占20.59%)、12例(占17.65%)、9例(占13.24%)、7例(占10.29%)和6例(占8.82%)。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用尼美舒利对对照组患者进行镇痛治疗。尼美舒利的用法是:口服,1片/次,3次/d,连续用药7 d。用中医外治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镇痛治疗,方法是:1)用1000 ml的清水对大黄(30 g)、黄柏(20 g)、赤芍(20 g)和乳香(15 g)等中药材进行煎煮,取药液500 ml。将500 ml的药液倒入2000 ml的开水中,对患者的肛门和肛周进行熏蒸,每次熏蒸的时间为15 min左右。熏蒸结束后,擦干其肛门和肛周的水迹,保持其肛门和肛周干燥、清洁[3]。2)协助患者取俯卧位,将中频治疗仪的电极贴于患者肛周的长强穴、秩边穴、下缪穴等穴位上,将电压设为220 V,预热2 min后,将电疗仪上的“输出选择”按钮旋转至“治疗1”档,对患者进行电疗。每次进行电疗的时间为20 min,1次/d,连续治疗7 d。3)协助患者取俯卧位,对其白环俞穴和承山穴处的皮肤进行消毒,用毫针对其上述穴位进行针刺,采用提插法与捻转法运针,得气后留针20 min,1次/d,连续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术后3 d、5 d和7 d,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总分为10分)[4]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症状的严重程度。评分为1~3分,表示患者存在轻度的疼痛症状;评分为4~6分,表示患者存在中度的疼痛症状;评分为7~10分,表示患者存在重度的疼痛症状。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1.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3 d、5 d和7 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分,)

表1 对比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术后3 d 术后5 d 术后7 d对照组 68 6.34±1.54 4.57±1.30 3.04±1.18观察组 68 5.21±1.38* 3.18±1.21* 1.68±0.73*

2.2 对比术后两组患者切口愈合的时间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术后两组患者切口愈合的时间(d,)

表2 对比术后两组患者切口愈合的时间(d,)

组别 例数 切口愈合的时间对照组 68 33.14±3.32观察组 68 19.78±2.13 t值 9.382 P值 0.03

3 讨论

人的肛门周围有丰富的神经,对各类疼痛刺激非常敏感。因此,肛肠疾病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易出现较为严重的疼痛症状。另外,肛肠疾病患者的手术部位较为特殊,其手术切口多为Ⅱ级切口或Ⅲ级切口,加之其术后排便可对切口造成污染,因此可导致其切口愈合缓慢,进而可增加其术后的疼痛感。目前,西医主要采用镇痛药对手术后的肛肠疾病患者进行镇痛治疗,但效果一般,且易使患者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近年来,不少医院采用中医外治法对手术后的肛肠疾病患者进行镇痛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本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中药熏蒸治疗,可显著减轻其肛门(或肛缘)水肿的症状;通过对其进行电疗,可促进其肛周的血液循环,降低其臀肌的肌张力;通过对其进行针刺治疗,可起到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作用[5]。

综上所述,在对肛肠疾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采用中医外治法对其进行镇痛治疗,能显著缓解其术后疼痛的症状,促进其切口愈合。

猜你喜欢
外治法肛肠肛周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中医外治法在ICU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应对早期麦粒肿
常见肛肠疾病的诊治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肛周脓肿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21例
活血润肠汤治疗肛肠术后便秘40例
中医护理干预肛肠术后患者排便50例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