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热敷疗法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效果研讨

2018-12-20 00:36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4期
关键词:痉挛上肢康复训练

王 磊

(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医院,北京 100053)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脑血管疾病之一。该病属中医“中风”的范畴,具有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相关的研究指出,脑卒中患者经过治疗后,可出现以肌张力异常增高所致的上肢痉挛和手功能障碍[1]。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进行治疗,但治疗的时间过长、疗效较慢且费用较高。有研究表明,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采用中药热敷疗法联合康复疗法进行治疗可有效促进其上肢功能的恢复。本文主要探讨用中药热敷疗法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对象是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将这80例患者分为康复组和联合组。在康复组患者中,有男24例,女16例,其年龄为50~74岁,平均年龄为(66.86±11.15)岁。在联合组患者中,有男23例,女17例,其年龄为51~75岁,平均年龄为(67.25±10.4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其病情符合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诊断标准,并被确诊[2]。2)患者存在上肢屈肌痉挛及手功能障碍。其排除标准是:1)患者合并有其他类型的脑血管疾病。2)患者存在意识障碍。3)患者无法配合本次研究。

1.3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采用康复疗法进行治疗。进行康复疗法的具体方法是:由专业的康复训练师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通过使用手动功率车、磨砂板、认知玩具等器械对患者进行关节活动训练、精细动作训练等康复训练。进行康复训练的时间为45 min/次,每周5次。在此基础上,为联合组患者加用中药热敷疗法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是:1)所用中药方剂的药物组成是:制川乌、制草乌、鸡血藤、透骨草、川芎、苏木、红花、桂枝、当归及花椒各10 g。2)将上述药材加入到3000 ml的40℃温水中浸泡1 h,然后煎煮30 min。2)将毛巾投入到煎药锅中,继续煎煮30 min,然后,取出毛巾。4)待毛巾的温度降至45~55℃后,将其拧至半干的状态,对患者患侧上肢进行热敷。热敷的时间为30 min,每隔5~10 min更换一次毛巾。1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判标准[3]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其MAS的评分和FMA的评分。应用MAS对患者的协同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患者的得分越高,说明其协同运动的功能越好。应用FMA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患者的得分越高,说明其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得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MAS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MAS的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其MAS的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提高。与康复组患者相比,联合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其MAS的评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MAS评分的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MAS评分的比较(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3个月后 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 40 1.81±0.15 2.23±0.29 3.25±0.56康复组 40 1.03±0.09 1.51±0.19 3.22±0.51 t值 0.251 13.134 28.201 P值 >0.05 <0.01 <0.01

2.2 两组患者FMA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FMA的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其FMA的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提高。与康复组患者相比,联合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其FMA的评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FMA评分的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FMA评分的比较(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3个月后 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 40 3.35±1.14 9.07±2.19 9.81±1.45康复组 40 3.37±1.15 6.25±1.71 8.07±2.12 t值 0.078 6.419 4.285 P值 >0.05 <0.05 <0.05

3 讨论

脑卒中后引发的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可使患者皮质脊髓束、皮质延髓束发生病变,致使其瘫痪肌肉出现反射性收缩,进而诱发上肢痉挛[4]。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中医认为,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发生于脑卒中后的1~3个月内。治疗该病应以补气活血、化痰通络为主。本研究所用中药方剂中,制川乌、制草乌具有温经通络、祛风除湿的功效;川芎可行气活血,其药性走而不守。诸药合用具有活血益气、痛经止痛的功效[5]。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 前,两组患者MAS的评分和FMA的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其MAS的评分和FMA的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改善。联合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其MAS的评分和FMA的评分均高于康复组患者。这说明,用中药热敷疗法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上肢痉挛,促进其上肢功能的恢复。

猜你喜欢
痉挛上肢康复训练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