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

2018-12-20 00:36任玉平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4期
关键词:满意率入院常规

任玉平

(泸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四川 泸州 646100)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患者进入终末期的典型临床症状,对患者的危害性较大。诱发心力衰竭的原因有很多,如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指标超负荷、患有心肌炎、心肌梗死等。上述诱因均会引发患者的心肌结构、功能发生改变,致使其心室的泵血功能及充盈功能受到严重的影响。心力衰竭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该病患者极易出现惊慌失措、精神压力巨大等不良情绪。所以说,加强对这类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十分重要[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泸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在常规组35例患者中,有男性18例,女性17例,其年龄为46~85岁,其平均年龄为(66.23±2.34)岁。在试验组35例患者中,有男性19例,女性16例,其年龄为45~84岁,其平均年龄为(66.28±2.1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根据其基础疾病及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对症治疗,同时对其进行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及心理指导等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试验组患者进行系统性的健康教育。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是:1)进行第一阶段(患者入院1~3 d)的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充分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健康教育手册等传统宣教方式覆盖面广的特点,及对患者进行一对一讲解等新兴宣教方式针对性强的优势,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系统性的健康宣教,使其能够掌握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发病机制及病理知识。同时,护理人员要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嘱其多休息或进行适当的运动。此外,对于服用不同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用药指导,并密切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比如,对于服用抗凝剂进行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其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对于使用利尿剂进行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其水电解质的变化情况,并嘱其及时补充钾盐;对于使用洋地黄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其脉搏的变化情况。2)进行第二阶段(患者入院3~6 d)的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坚持低盐低脂饮食等。此外,护理人员还要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为其制定相应的盐分摄取控制标准:1度心力衰竭患者的盐分摄取量应为4~5 g/日,2度心力衰竭患者的盐分摄取量应为2~3 g/日,3度心力衰竭患者的盐分摄取量应低于1 g/日。3)进行第三阶段(患者入院6~10 d)的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病情监测、自我病情评估和自我管理,如观察病情、监测体重、控制饮食、监测副作用、识别危险因素及进行合理的运动等,以使其能够及时了解自身的实际情况。4)进行第四阶段(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在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跟踪随访,以及时了解其病情的变化情况,并对其在自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

1.3 观察指标[2]

1)用自护行为量表(SCHFI)对患者进行自护管理评分、自护信心评分及自护维持评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在上述方面的自护能力越强。2)用笔者自制的量表对患者掌握健康知识的程度进行评分,评分越高表示其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越高。3)用笔者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对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评分。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的分值为0~100分,当评分≥85分时,表示患者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当评分在65~85分时,表示患者对护理工作较满意;当评分<65分时,表示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满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录入到SPSS17.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自护能力评分的比较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护,试验组患者的自护管理评分、自护信心评分及自护维持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自护能力评分的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自护能力评分的比较(分,)

分组 自护管理护理前 护理后自护维持护理前 护理后自护信心护理前 护理后常规组 42.98±15.47 55.96±14.78 34.52±14.20 46.85±14.56 48.96±14.54 50.69±12.45试验组 42.69±15.23 70.58±15.63 34.51±14.12 58.96±15.14 49.20±14.28 68.12±13.20

2.2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的比较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护,试验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的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的比较(分,)

分组 护理前 护理后常规组 4.52±1.23 7.03±1.20试验组 4.48±1.26 8.25±1.23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的比较

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的比较[n(%)]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的舒张、收缩功能发生了障碍,导致其无法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地排出心脏外,进而引发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等现象,是多种心脏疾病患者进入终末期的典型症状[3-4]。

为了帮助心力衰竭患者尽早恢复健康、提升其生活质量,笔者的团队采取四段式健康教育模式对其进行全面性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其出院后的自护能力及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5-6]。在进行四段式健康教育的第一个阶段,护理人员注重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和心力衰竭危险因素的宣教,以缓解其不良情绪,使其尽快地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在第二个阶段,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及作息习惯,以使其能够在出院后继续保持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第三个阶段,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评估和自我管理,以使其能够及时地了解自身的情况;在第四个阶段,护理人员重点做好对患者的出院护理,同时做好跟踪随访服务。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自护管理评分、自护信心评分、自护维持评分、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的评分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由此可见,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系统性的健康教育不仅能提高其自我护理的能力及其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满意率入院常规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常规之外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兰州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94.14%
别受限于常规
不能在满意率百分比上盲目乐观——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评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更重实效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提高96659热线服务满意率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