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方面的应用效果

2018-12-20 00:36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4期
关键词:计划性圈员品管圈

花 蕊

(如皋市人民医院ICU,江苏 如皋 226500)

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临床上治疗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在支气管镜的引导下,对患者进行经鼻腔气管插管是为其建立人工气道的首选方法[1]。非计划拔管是指在未经医护人员同意的情况下,患者自行拔出体内的导管或导致导管意外脱落的情况[2]。ICU患者的病情较为危急,若其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可能会导致其病情恶化,甚至会导致其因二次插管而发生多种并发症[3-4]。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方面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如皋市人民医院ICU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重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该院于2017年5月开始针对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问题开展品管圈活动。将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期间(未开展品管圈活动时)该院收治的40例重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5月至11月期间(开展品管圈活动时)该院收治的40例重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有男23例,女17例;其年龄为55~90岁,平均年龄(79.33±6.19)岁;其中有重症哮喘患者8例,晚期肺癌患者10例,重症肺炎患者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10例。观察组患者中有男22例,女18例;其年龄为54~89岁,平均年龄(79.12±6.11)岁;其中有重症哮喘患者7例,晚期肺癌患者9例,重症肺炎患者1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1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如皋市人民医院于2017年5月开始针对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问题开展品管圈活动。方法是:1)成立品管圈小组。圈成员共6人,设1名圈长,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其余4人为圈员。将圈名定为“生命圈”。2)确定主题。采用头脑风暴法将活动主题定为“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3)现状调查。统计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期间本院ICU收治的40例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情况。统计结果显示,这40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其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为20%。4)原因分析。采用柏拉图分析法对上述ICU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这些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主要与其存在痰痂堵塞气道、呼吸机牵拉过紧、导管固定不牢固、镇静不充分、意识不清等因素有关。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患者存在导管固定不牢固和镇静不充分。5)制定对策。(1)加强对圈员的培训。定期召开圈会,让圈员分享各自的护理方案。并采用床边实际操作指导的形式对圈员进行培训,确保每名圈员都能完全掌握对ICU患者进行护理的规范方法。(2)规范固定导管的方法。圈员应采用双固定法对ICU患者的导管进行固定,即在使用3M胶带将导管固定于患者前额的基础上,再将2条寸带交叉系于气管导管上,并将寸带向患者颧部后环绕一周后打结(打结的部位应为不易被压到的部位,松紧以能伸进1指为宜)。(3)合理使用镇定剂。对于存在烦躁症状的患者,应遵医嘱使用镇静剂或肌松剂对其进行治疗。对于清醒的患者,使用疼痛评估量表对其疼痛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若其疼痛评估量表的评分>2分,应立即遵医嘱对其进行镇痛治疗。采用Ramsay镇静评分法对接受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状态进行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为其调整镇静药的用量。(4)加强夜间监护。实行弹性排班制度,合理安排圈员加班。选择高年资的圈员担任夜班组长,以确保夜间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5)加强对患者肢体的约束。圈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肢体进行约束。对于躁动不安的患者,可让其穿上约束背心来固定其躯干。对于有拔管倾向的患者,应在其手部佩戴约束手板。对于使用约束工具的患者,应定时对其进行巡视,以防止其发生意外事件。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和对护理的满意率。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该调查表中有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选项。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本文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对比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的对比

对照组患者中对护理工作的评价为非常满意的患者有25例(占62.5%),为基本满意的患者有6例(占15.0%),为不满意的患者有9例(占22.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77.5%(31/40)。观察组患者中对护理工作的评价为非常满意的患者有35例(占87.5%),为基本满意的患者有4例(占10.0%),为不满意的患者有1例(占2.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7.5%(39/4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3 讨论

ICU患者的病情危急、变化快,需要及时接受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临床上对ICU患者进行治疗的常用方法。非计划性拔管是ICU患者最为常见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之一。据统计,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高达16%[5]。近年来,品管圈活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6]。有研究指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护理人员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20.0%),其对护理的满意率(97.5%)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77.5%)。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方面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猜你喜欢
计划性圈员品管圈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如何提高品管圈圈会质量
浅谈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预防ICU患者发生CVC相关性不良反应及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超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计划性转入ICU临床研究
特性要因图对非计划性拔管分析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