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呼吸训练的效果观察

2018-12-20 00:36迪,张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4期
关键词:呼气步行分级

胡 迪,张 莹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患者终末期的临床表现。相关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为1%~3%。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为7%~12%[1]。慢性心力衰竭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室收缩能力下降,其心排血量不足,导致其心肌功能发生失代偿[2]。多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呼吸困难的症状,而呼吸困难则会导致其运动耐力下降,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呼吸训练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这92例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为Ⅱ级~IV级。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有精神病史的患者。2)合并有恶性肿瘤的患者。3)合并有严重肺部疾病的患者。4)存在语言功能或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将这92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组和B组。在A组的46例患者中,有男性24例,女性22例;其年龄为42~78岁,平均年龄为(63.8±4.2)岁;其中心功能分级为Ⅱ级的患者有18例,为Ⅲ级的患者有24例,为Ⅳ级的患者有4例。在B组的46例患者中,有男性26例,女性20例;其年龄为45~77岁,平均年龄为(63.2±4.5)岁;其中心功能分级为Ⅱ级的患者有15例,为Ⅲ级的患者有26例,为Ⅳ级的患者有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方法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抗血小板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强心剂和利尿剂对其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方法是:1)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2)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3)告知患者要以低盐、低脂、少食多餐为饮食原则,并让其多进食蔬菜和水果。在此基础上,对B组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方法是:1)让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训练,即让其用鼻吸气,随后将口唇缩成口哨状,屏气5 s左右再用口唇慢慢呼气,逐渐将屏气的时间延长至10 s。2)让患者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即让其在吸气时最大限度地扩张其腹部,在呼气时最大限度地收缩其腹部,其胸部保持不动。3)让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即让其取舒适的体位,先缓慢呼气至最大的肺容量,随后屏气3~8 s,再慢慢呼气,逐渐将屏气的时间延长至10 s。以上训练均以20次为1组,在每天三餐后的2 h 进行训练。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6 min步行的距离、生活质量评分及心功能分级为Ⅱ级的患者所占的比率。1)进行护理前后,使用NYHA(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评价量表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评估。⑴Ⅰ级:患者在日常活动中无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⑵Ⅱ级:患者在日常活动中偶尔出现乏力、呼吸困难等心力衰竭症状。⑶Ⅲ级:患者进行少量的活动即会出现乏力、呼吸困难等心力衰竭症状。⑷Ⅳ级:患者在休息时也可出现乏力、呼吸困难等心力衰竭症状。2)进行护理前后,采用6 min步行试验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3)进行护理前后,使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的数据录入到SPSS20.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的比较

接受护理后,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中心功能分级为Ⅱ级的患者所占的比率更高(P<0.05)。详见表1。

表1 进行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的比较

接受护理后,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6 min步行的距离更长(P<0.05)。详见表2。

表2 进行护理前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的比较(m ,)

表2 进行护理前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的比较(m ,)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A组 46 302.14±21.46 358.41±32.14 B 组 46 301.54±21.56 432.51±35.63 t值 0.133 10.473 P值 0.893 0.000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接受护理后,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详见表3。

表3 进行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

表3 进行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A 组 46 32.01±5.47 45.69±2.36 B 组 46 31.84±5.63 55.41±4.17 t值 0.146 13.758 P值 0.883 0.000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郭庆平等[3-4]的研究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吸气肌无力现象,而吸气肌无力会导致其运动耐力下降,进而影响其心功能,并形成恶性循环。史珣瑜等[5]的研究表明,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可有效地缓解其心血管的刺激性反应,降低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提高其自身神经的调节能力,增强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控制作用。史珣瑜等[6]的研究发现,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训练,可延缓其呼气的流速,增加其呼吸道的内压,促进其肺泡内气体的排空,防止其外周小气道过早地陷闭。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接受护理后,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中心功能分级为Ⅱ级的患者所占的比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更高,其6 min步行的距离更长。这说明,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呼吸训练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其心功能。笔者认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具有以下优势:1)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可明显改善其肺泡的换气功能及通气功能,减轻其呼吸肌疲劳的程度,增加其肌肉的力量及耐受程度,起到改善其心功能的作用[4]。2)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可扩大其肺活量,达到改善其心功能的目的。3)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可增加其机体的摄氧量及骨骼肌的血流灌注量,从而增加其运动的耐力。4)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同时进行深呼吸与腹式呼吸,可减慢其呼吸的频率,改善吸入气体在其体内分布不均的状态及低氧血症。5)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可提高其体内气体的交换能力,达到缓解其呼吸肌疲劳、改善其心功能的目的。

综合上述,对慢性心力衰竭进行呼吸训练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其心功能及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呼气步行分级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步行回家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从步行到奔跑
分级诊疗路难行?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