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需终止妊娠的瘢痕部位妊娠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研讨

2018-12-20 00:36祁苏娥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4期
关键词:满意率瘢痕部位

祁苏娥

(浙江台州三门县人民医院产科,浙江 台州 317100)

瘢痕部位妊娠(GSP)是指接受子宫手术或剖宫产术后发生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情况。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瘢痕部位妊娠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1]。瘢痕部位妊娠可引发子宫大出血、瘢痕穿孔性腹腔出血等并发症,从而可危及孕妇的安全。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探讨对接受终止妊娠的瘢痕部位妊娠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从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浙江台州三门县人民医院接受终止妊娠治疗的瘢痕部位妊娠患者中抽选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经B超检查和血β-hCG检查被确诊患有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且均存在停经、明显的早孕反应、不明原因的阴道出血、上腹部轻微不适等症状。这32例患者的年龄为22~39岁,平均年龄(28.76±3.98)岁;其接受剖宫产手术至发病的时间为1~6年,平均时间(3.34±1.25)年;其中有2次剖宫产史的患者有18例;孕囊与子宫浆膜层的距离超过4 mm的患者有28例,不足4 mm的患者有4例。将这3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6)和对照组(n=16)。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1.2.1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诊断标准 1)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的结果显示,其子宫前壁下段瘢痕处有明显的血流信号,且出现孕囊样回声。2)对患者进行血β-hCG检查的结果显示,其血β-hCG的水平在2180~31524 IU/L之间(明显高于正常范围)。

1.2.2 治疗方法 在确诊患者的病情后,根据其具体情况为其采用药物保守疗法、清宫术或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对于孕囊与子宫浆膜层的距离超过4 mm的患者,使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MTX)对其进行治疗。米非司酮的用法是:口服,50 mg/次,2次/d。甲氨蝶呤的用法是:肌内注射,20 mg/次,1次/d。连续用药5 d后对其进行B超及血β-hCG复查。对于孕囊周围血供明显减少、血β-hCG的水平显著下降的患者,继续使用米非司酮对其进行治疗,直至其血β-hCG的水平恢复正常。对于部分孕囊较大的患者,应使用米索前列醇对其进行治疗,随后对其进行清宫术。对于孕囊与子宫浆膜层的距离不足4 mm的患者,应采用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对其进行治疗。在术后,对其进行常规的抗感染处理。3 d后,对其进行清宫术。

1.2.3 护理方法 在治疗期间,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对其进行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和出院指导等。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1)进行病情观察。护理人员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观察其子宫出血的颜色、性质和量。定时询问患者是否出现腹痛加剧的情况,注意观察其血压、面色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其出现子宫大出血的征兆,应立即告知医生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2)进行心理护理。患者因担心治疗的效果和丧失生育能力,常会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从而可严重影响其治疗的效果及预后。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应详解地向患者讲解瘢痕部位妊娠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和应对的方法等。告知患者病情痊愈后其生育能力不会丧失,使其能够正确地认识自身的病情,积极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告知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遇到问题及时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嘱咐患者家属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应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和安慰性语言,避免刺激患者的情绪,增加其心理压力。3)进行药物治疗的护理。护理人员详细地向患者介绍药物的用法、作用机制及用药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使用米非司酮前后应禁食2 h、使用米索前列醇后应卧床1~2 h)。告知患者用药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如部分患者使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后可能会出现呕吐、头晕、腹痛、乏力等不良反应,少数患者还可能出现肢体发麻、发热、寒战等症状)。嘱咐患者在出现上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告知护理人员。定期协助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查,以防止其发生肝功能受损。在患者使用甲氨蝶呤时,应注意其是否出现消化道反应。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排尿量,嘱咐其多饮水,注意保持会阴部的清洁,以防止其发生尿路感染。4)进行清宫术的护理。在患者接受清宫术期间,护理人员应注意预防其发生术中及术后子宫大出血,做好充分的急救准备(如为其建立静脉通道、准备好无菌纱布等急救物品等)。在患者发生子宫大出血时,应积极地配合医生对其进行止血处理。密切观察患者子宫的出血量,遵医嘱为其肌内注射缩宫素,并协助医生对其进行子宫腔纱布填塞术。5)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护理。在术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备皮处理。在术后,密切观察患者阴道出血量的变化情况,对其穿刺部位进行加压包扎,以防止其发生穿刺点出血。6)进行出院指导。护理人员嘱咐患者在出院后每周到医院进行1次血β-hCG检查,直至其血β-hCG的水平恢复正常。在治疗后1个月内,应禁止过性生活和洗盆浴。在治疗后6个月内,应注意避孕。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治护的效果和对护理的总满意率。2)对比接受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本文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护效果的对比

经过治疗和护理,两组患者均成功地终止妊娠,且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率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7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率的对比

2.3 两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的对比

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的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的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16 45.58±4.59 30.27±3.48* 47.95±4.53 32.94±3.42*对照组 16 44.94±4.54 39.48±4.09 48.28±4.44 40.22±3.96

3 讨论

瘢痕部位妊娠是临床上常见的剖宫产术后的并发症[2]。此病患者若未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可发生子宫大出血、瘢痕穿孔性腹腔出血等并发症,从而可危及孕妇的安全。进行药物保守治疗、清宫术或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是临床上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常用手段[3]。相关的文献指出,在对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进行上述治疗期间对其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较为理想[4-6]。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和护理,两组患者均成功地终止妊娠,且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100.00%)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75.00%)。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对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能够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率,改善其心理状态,促进其康复。

猜你喜欢
满意率瘢痕部位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兰州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94.14%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不能在满意率百分比上盲目乐观——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评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更重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