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效果分析

2018-12-20 00:36李明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4期
关键词:循证脑梗死发生率

李明霞

(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重庆 408000)

脑梗死又被称为中风。此病具有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的特点[1]。有研究指出,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促进其语言及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2]。在本次研究中,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44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神经内科于2016年7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87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循证组(44例)和参考组(43例)。循证组44例患者中有男22例,女22例;其年龄为26~79岁,平均年龄(52.6±4.8)岁。参考组43例患者中有男23例,女20例;其年龄为27~80岁,平均年龄(53.5±5.2)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对这两组患者均进行控制血压、溶栓等治疗。在此期间,对参考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进行对症护理、饮食指导等。对循证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具体的方法如下: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具体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循证护理方案。2)脑梗死患者因存在各种功能障碍,常会出现恐惧、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与其进行沟通,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和护理。3)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进行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训练的方法和训练计划的安排。在患者意识清醒、生命体征稳定、病情不再进展后48 h,开始指导其进行康复训练[3]。协助患者取良肢位,以防止其发生患肢痉挛、水肿,提高其舒适度。定时协助其翻身,并对其躯体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以防止其发生压疮。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训练,包括自行翻身训练、桥式运动训练等。在其病情有所好转后,循序渐进地指导其进行转移动作训练、坐位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和平衡训练。遵医嘱对患者进行针灸、理疗和按摩等辅助治疗,以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恢复[4]。4)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自理能力对其进行生活护理,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增强其舒适感。在其运动功能有所恢复后,指导其进行洗漱、进食、如厕、穿脱衣服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并鼓励其下床活动,以防止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5)对于存在严重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应在其床旁安装护栏和扶手,以防止其发生坠床、跌倒。在指导其进行康复训练期间,应要求其家属全程陪护,以防止其发生意外事件。

1.3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患者的治护效果。治护效果的评价标准是:1)显效。经治护,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2)有效。经治护,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3)无效。经治护,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改善。治护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SF-36)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5]。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越高,表明其生活质量越好。统计两组患者接受治护期间其并发症(包括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治护效果的分析

循证组患者中治护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27例(占61.36%),为有效的患者有16例(占36.36%),为无效的患者有1例(占2.27%)。循证组患者治护的总有效率为97.73%(43/44)。参考组患者中治护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16例(占37.21%),为有效的患者有22例(占51.16%),为无效的患者有5例(占11.73%)。参考组患者治护的总有效率为88.37%(38/43)。循证组患者治护的总有效率高于参考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对两组患者治护效果的分析[n(%)]

2.2 对接受治护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分析

接受治护前,循证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平均评分为(61.34±5.78)分,参考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平均评分为(61.37±5.76)分;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相比,P>0.05。接受治护后,循证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平均评分为(90.27±10.37)分,参考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平均评分为(77.38±8.72)分;循证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高于参考组患者,P<0.05。

2.3 对接受治护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分析

在接受治护期间,循证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占2.27%)发生压疮,有1例患者(占2.27%)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55%(2/44);参考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占6.98%)发生压疮,有3例患者(占6.98%)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95%(6/43);循证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参考组患者,P<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此病具有起病急、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的特点。相关的文献指出,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循证护理能够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6]。在本次研究中,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44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研究结果显示,循证组患者治护的总有效率(97.73%)高于参考组患者治护的总有效率(88.37%),P<0.05。接受治护后,循证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90.27±10.37)分〕高于参考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77.38±8.72)分〕,P<0.05。在接受治护期间,循证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4.55%)低于参考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3.95%),P<0.05。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能够显著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循证脑梗死发生率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循证护理》稿约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预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