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饮食营养干预的效果评价

2018-12-20 00:36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4期
关键词:尿蛋白白蛋白定量

曾 俊

(威远县人民医院血透室,四川 内江 642450)

肾病综合征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此病患者多存在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肢体水肿等临床表现[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此病。在对此病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对其进行饮食营养干预,使其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从而增加其抵抗力,提高其疗效[2]。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探讨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饮食营养干预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威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经临床检查得到确诊[3]。其中,排除有精神疾病史、处于昏迷状态及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中,有女性患者20例(占39.22%),男性患者31例(占60.78%);其年龄为30~65岁,平均年龄为(52.06±3.26)岁;其病程为0.5~2年,平均年龄为(1.25±0.62)年;其中,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36例(占70.59%),有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5例(占29.41%)。在观察组患者中,有女性患者21例(占41.18%),男性患者30例(占58.82%);其年龄为28~67岁,平均年龄为(52.27±3.54)岁;其病程为0.7~3年,平均年龄为(1.68±0.74)年;其中,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34例(占66.67%),有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7例(占33.33%)。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在两组患者入院后,用利尿剂、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对其进行治疗。在此期间,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方法是:1)环境护理。帮助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的环境,以消除其对医院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合理调节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定时对病房进行打扫和消毒,每天对病房进行通风。规定对患者进行探视的时间和探视的次数,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2)心理护理。以热情、友善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增加护患之间的熟悉感和信任感。耐心倾听患者的讲述,了解其心理状态,并给予其相应的心理疏导,从而减轻其心理压力,改善其不良的心理状态。3)皮肤护理。肾病综合征患者普遍存在肢体水肿、皮肤张力增加和末梢血液循环不佳的状况。因此,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皮肤的颜色、弹性和肿胀程度等,嘱其勤换内衣,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在患者卧床时,可在其身下垫橡皮气垫或软垫。若发现患者出现皮肤感染,应及时进行处理。4)用药指导。告知患者要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更改药物的用法用量。在患者服药后,应密切监测其尿量和血压的变化情况。若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饮食营养干预,方法是:1)明确患者的饮食原则。结合患者的营养状态、消化功能、饮食习惯、体质指数、肌酐的清除率、24 h尿蛋白定量等为其制定个体化的饮食营养方案。为患者制定饮食营养方案的原则是保证其摄入充足的热量,合理调整其水、钠、钾等物质的摄入量,使其保持低盐、低脂和低蛋白的饮食结构。2)确定患者每天的营养摄入量。将患者每天摄入的热量控制在125.52~146.44 KJ/kg之间,将其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控制在0.8 g/kg+24 h 尿蛋白丢失量~ 1.0 g/kg+24 h 尿蛋白丢失量之间,将其每天钠盐的摄入量控制在3~5 g之间,将其每天的饮水量控制在500 ml+前一天的尿量以内。3)合理控制患者蛋白质的摄入量。由于肾病综合征患者长期处于负氮平衡的状态,其体内蛋白质的流失速度较快,因此需及时为其补充蛋白质。但同时要嘱其避免摄入过多的蛋白质,以防导致其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压力升高[4]。4)合理控制患者脂肪的摄入量。肾病综合征患者多伴有血脂异常,因此需严格控制其脂肪的摄入量。通常情况下,应将患者每天脂肪的摄入量控制在45~50 kcal/kg之间。若患者的肾功能减退,应将其每天脂肪的摄入量降至30~40 kcal/kg。另外,嘱患者忌食动物油脂,可食用植物油或鱼油。5)为患者补充维生素。肾病综合征患者会出现维生素及钙、锌、镁、铁等微量元素大量流失的情况,因此,应告知患者注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经治护,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其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清白蛋白的水平基本恢复正常,其肾功能明显改善。有效:经治护,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其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其血清白蛋白的水平明显升高,其肾功能有所改善。无效:经治护,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减轻,其24 h尿蛋白定量未减少,其血清白蛋白的水平未升高,其肾功能未得到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

进行治护前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总胆固醇、血清白蛋白的水平及其24 h尿蛋白定量。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此调查问卷的满分为100分,患者的评分为85~100分,表示其对护理服务满意;评分为60~84分,表示其对护理服务一般满意;评分为0~59分,表示其对护理服务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护的总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治护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护的总有效率

2.2 对比治护前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血清白蛋白的水平及24h尿蛋白定量

接受治护前,两组患者总胆固醇、血清白蛋白的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护后,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的水平和24 h尿蛋白定量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血清白蛋白的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治护前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血清白蛋白的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

表2 对比治护前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血清白蛋白的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

组别 例数 总胆固醇(mmol/L) 血清白蛋白(g/L) 24 h尿蛋白定量(g)治护前 治护后 治护前 治护后 治护前 治护后观察组 51 8.52±2.42 6.11±1.54 20.96±5.77 36.41±5.94 6.49±3.18 3.81±2.03对照组 51 8.41±2.53 7.24±1.86 21.08±6.02 28.85±5.62 6.52±3.24 4.79±2.46 t值 0.22 2.15 0.10 6.60 0.04 2.1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

3 讨论

肾病综合征是肾内科的常见病。此病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等特点[5]。此病分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两种类型。其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包括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型肾病、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包括红斑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等。临床研究表明,饮食习惯和营养状态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可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此病患者住院期间,应加强对其进行饮食营养干预,以改善其营养状态,提高其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治疗的效果[6]。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饮食营养干预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能提高其疗效,改善其血清白蛋白和总胆固醇的水平,减少其24 h尿蛋白定量,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

猜你喜欢
尿蛋白白蛋白定量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显微定量法鉴别林下山参和园参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尿蛋白(+),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慢性HBV感染不同状态下HBsAg定量的临床意义
白蛋白不可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