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探究

2018-12-20 00:36蔡丽梅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4期
关键词:心内科例数依从性

蔡丽梅

(徐州市沛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沛县 221600)

冠心病是心内科的常见病。符娇珠等[1]研究指出,在冠心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饮食习惯不良和生活习惯不良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临床上在对此病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其进行认知行为干预,以改善其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避免其病情进一步加重。为了探讨和分析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笔者对110例此病患者进行了平行对照试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徐州市沛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1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排除存在沟通障碍及合并有心理疾病的患者。根据这110例患者住院病历尾号的奇偶数,将其分为A组和B组。在A组患者中,有女25例(占45.45%),男30例(占54.55%);其年龄为50~74岁,平均年龄为(62.03±6.70)岁;其病程为2~13年,平均病程为(6.53±2.05)年。在B组患者中,有女23例(占41.82%),男32例(占58.18%);其年龄为51~76岁,平均年龄为(63.17±6.57)岁;其病程为1~15年,平均病程为(6.84±2.23)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抗心绞痛、调脂、抗血小板聚集、抗心律失常及降血压等治疗,同时对其进行环境护理、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B组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方法是:1)认知干预。(1)用亲切、友好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便为后续的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详细向患者介绍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危害、治疗方法等,以提高其对此病的认知度。告知患者接受系统治疗的必要性,同时纠正其对此病的错误认识(如症状减轻后即可停止用药、血脂水平正常即可不用调脂药等)。(3)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科学的评估,了解其内心的想法和情绪的波动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心理干预手段对忧郁型、恐惧型、焦躁型和愤怒型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定期组织病友之间进行积极、友好的交流,鼓励其分享治疗冠心病的经验。2)行为干预。(1)对于有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习惯的患者,护士要告知患者上述不良习惯的危害,督促其积极改正这些不良习惯。(2)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为其制定科学的食谱,以保证其每天摄入充足的营养。让患者多食用低脂、低盐、高蛋白的食物,多食用水果和蔬菜,少食用甜腻、辛辣及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同时,嘱患者多饮水,以防其发生便秘。(3)指导患者进行冥想训练、呼吸训练、肌肉训练等放松训练,使其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4)对于存在失眠症状的患者,可指导其在每晚入睡前听一段轻松、舒缓的音乐,并喝一袋脱脂牛奶。另外,还可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按摩内关穴、神门穴和三阴交穴等穴位,以帮助其入睡。(5)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指导其进行适当的运动,如进行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跳广场舞等。嘱其切勿进行剧烈的运动,以免导致其血压突然升高或发生心绞痛。

1.3 观察指标

进行护理前后,采用PSQI(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满分为21分)评估两组患者睡眠的质量,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睡眠质量越佳[2]。进行护理后,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治疗的依从性。总掌握率=(掌握例数+基本掌握例数)/总例数×100%。总依从率=(依从例数+基本依从例数)/总例数×100%。进行护理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3]评估两组患者的心态,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心态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

接受护理后,B组患者的PSQI评分高于A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分,)

表1 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分,)

注:#与A组护理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A 组 55 11.02±3.01 15.60±2.05 B 组 55 10.60±3.05 19.30±1.02#

2.2 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接受护理后,A组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总掌握率为76.36%(其中,对冠心病相关知识未掌握、基本掌握和掌握的患者分别有13例、20例和22例),B组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总掌握率为94.55%(其中,对冠心病相关知识未掌握、基本掌握和掌握的患者分别有3例、18例和34例)。B组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总掌握率高于A组患者(P <0.05)。

2.3 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接受护理后,A组患者治疗的总依从率为81.82%(其中,对治疗不依从、基本依从和依从的患者分别有10例,25例和20例),B组患者对治疗的总依从率为96.36%(其中,对治疗不依从、基本依从和依从的患者分别有2例、15例和38例)。B组患者对治疗的总依从率高于A组患者(P<0.05)。

2.4 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

接受护理后,A组患者SDS评分和SAS评分的均值分别为(53.07±3.15)分和(52.46±3.27)分,B组患者SDS评分和SAS评分的均值分别为(42.60±2.04)分和(45.01±2.38)分。B组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低于A组患者(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而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疾病。此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认知行为干预被归于心理护理的范畴。徐亚莉等[4-5]研究指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可提高其对此病的认知度,帮助其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且能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其对治疗的信心。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其睡眠质量,提高其对此病的认知度和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其不良情绪。

猜你喜欢
心内科例数依从性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