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鲁迅《伤逝》有感

2018-12-20 00:00叶韬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伤逝感悟鲁迅

叶韬

摘要:文章针对鲁迅先生的《伤逝》展开分析讨论,从子君与涓生的生活轨迹出发,试图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二者爱情悲剧的根源。

关键词:鲁迅;《伤逝》;感悟

《伤逝》出自我国伟大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笔下,著于1925年年底,属于鲁迅先生人生彷徨时期的文学作品。小说《伤逝》以特殊的笔触描述了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带给读者特殊的审美体验,同时也为读者带去了无尽的深思。时至今日,尽管时代变迁、斗转星移,依旧在人格塑造上发挥着指导意义。

在鲁迅先生的心中始终倡导“写真实”,但是也倡导文学创作的内容不等同于真实生活,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其必将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所以,在《伤逝》这不高度概括性的文学作品当中,我们是可以读出特殊社会背景下普通民众的真实生活情境与心灵困境的[1]。

通常我们否认为,小说《伤逝》当中涓生与子君之间的悲情爱情故事的根源在于当时社会背景下,封建势力太过强大,社会是充满黑暗与阴霾的,而社会中的民众没有经过最广泛的思想启蒙,同时在社会民众的意识形态中,过分的将目光聚焦在小家庭的幸福与安定之上,对于社会的发展认知不够清楚,没有更加远大的理想抱负去支撑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希冀与追求,进而也就使得生活在黑暗与阴霾中的普通民众面对强大的封建势力无力回天,所以导致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根源是社会、是经济、是政治。而在笔者看来,如果从文化或者哲学的角度去审视,使得男女主人公爱情没能硕果累累的根源的确是他们缺少远大的理想抱负,而导致理想抱负缺失的根源在于二者生活领域存在着天壤之别[2]。

在《伤逝》当中所刻画的子君是一位经历了新思想洗礼的时代女性,在五四运动的四朝当中,在个性解放这一思想的影响之下,子君的内心中布满了对于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的渴望与追求,所以她勇敢的打破了封建家庭的桎梏,冲出了封建礼数的牢笼,在无数反对的声音中与涓生确立了恋爱关系并且同居。在与涓生相处之后,子君的性格发生了改变,之前子君与涓生一同去讨论雪莱、泰戈尔,一同去畅想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一同去努力打破破旧习惯、家庭专制……而后来,子君由于繁琐的家务变成了一位落于俗套的家庭妇女。而对于涓生来讲,这位被繁琐庸俗家务所左右的女人来讲,精神上是具有隔阂的,同时二人的生活在经济上是捉襟见肘的,从而使得涓生不堪物质与精神的压力抛弃了子君,子君从新回到了封建的牢笼当中,最后在孤独与寂寞当中,在思念与落寞当中老去、死去。

在女主人公子君的生活轨迹当中,她首先在新思想的启蒙之下勇敢的走出了封建家庭,之后进入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与涓生同生同乐的新家当中,而后来有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再次返回那个充满着阴霾的封建家庭,直到孤独寂寞冷的死去,所以在她的生活领域就是家庭。在人类的生活起居当中,在人类生老病死的歷程当中,家庭生活始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家庭生活中有饮食男女、有生老病死、有家务琐事、有柴米油盐,也正是这些因素才铸造出了家庭生活的活动领域,在家庭生活当中更多的是将自然主义与经验主义作为基础。家庭这一领域是一个既定的、带有浓厚经验性特质的世界,在这一领域当中属性及其多元化,不仅有自在,但是也有无尽的重复。在家庭生活中,可以带给我们每一个人宁静、温馨、舒适的感觉,但是它也会让惰性滋生,让保守性成长,在家庭生活的基本构造与图示当中会抑制我们的创造性思维,会让理智战胜创造性实践。在小说《伤逝》当中的子君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之下,她已经在主观上对于那些腐朽的封建礼教充满了厌恶与憎恨,在她的内心当中是渴望回避那些已经失范的文化传统,于是在她与涓生结合的时候喊出了“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的声音。但是,峰回路转,当子君冲破了封建礼教桎梏勇敢的走出了封建大家庭之后,又回到了与涓生共同建造的小家庭,她始终是没有抵制住在身边无时不刻都在蔓延的生活惰性,在她的生活轨迹中,也始终都没有抵御住满足现状、安于自我的文化传统,最终使得这位曾经受过新思想影响的现代女性在自认为“自在的”文化氛围中丧失了自我的睿智,迷失了努力的方向。可见,在小说《伤逝》当中,鲁迅借用子君这一人物的生活轨迹向我们阐释了脱离日常生活的必要性,更向我们揭示了追求与梦想的力量。

而在涓生的生活中,家庭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涓生不仅有与子君构建的家庭,他还有自己的工作,虽然只是一名小小的公务员,但是他却可以更加清晰认清世态炎凉。在涓生的人生当中,空间是比较大的,在子君的意识里涓生是她的全部,而在涓生的世界中,子君只是一个组成部分,在他的生活中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是一个各种社会活动交织的环境。所以,子君与涓生最后产生矛盾的根源或许不在于社会的黑暗,或许不在于封建势力的强大,或许也不在于那特定的历史背景,而是他们的生活领域存在巨大差异,使得他们在思想上形成了差异,这种思想上的差异聚积起来之后,必将要找到一个宣泄口,而对于子君来说,这个宣泄口只能是生活中的矛盾以及不适应。

结语:

《伤逝》向我们展现了特定时代的爱情悲剧,或许鲁迅先生写作的过程中集中想呈现的是社会的黑暗,但是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高中生来讲,那个时代已经远去,我们在和平的今天,在现代化的当下应该以一种全新的目光去审视《伤逝》,去解读《伤逝》。

参考文献:

[1]李林荣.情爱悲剧,“主义”哀歌——鲁迅小说《伤逝》主题蕴含再解读[J].东岳论丛,2012,33 (07):15-24.

[2]蔡苓,张猛.情为何物,爱又如何——读鲁迅《伤逝》有感[J].科技创新导报,2008 (20):135.

猜你喜欢
伤逝感悟鲁迅
鲁迅《自嘲》句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