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治疗中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的应用

2018-12-21 09:52
吉林医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四肢髓内螺钉

, ,

(宁德市中医院骨三科,福建 宁德 352100)

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是一种比较高发的骨折类型,由于该部位的软组织覆盖率相对比较低,加之缺乏足够的血供,一旦发生骨折,其骨折愈合时间相对比较长。目前一般采用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1]。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生物医学金属材料在临床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钢板螺钉主要由钛合金材料制作而成,其生物力学稳定性比较良好,用于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中,可以对骨折位置进行良好的固定,在修复骨折组织,促进骨折愈合、再生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2]。针对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近年来,比较常用的有钢板螺钉内固定、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等治疗方法。本次研究中,我院对80例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采用以上两种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干预,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分为参考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0例。参考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18~74岁,平均(43.45±2.21)岁;其中7例高空坠落伤,10例重物压砸伤,17例交通事故伤,其他伤6例。试验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9~75岁,平均(43.76±2.43)岁;其中8例高空坠落伤,11例重物压砸伤,17例交通事故伤,其他伤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参考组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对参考组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闭合复位,选择4~5 cm切口切开三角肌筋膜,探寻大结节,大结节顶内侧卡住小弯锥;对患者行X线片检查,中央入点确定后于骨折远端将髓内钉钉入(髓内钉长度及粗细合适),行X线片检查以确定髓内钉位置,将横形骨折(或短斜形骨折)锁入远端锁钉,同时将其回击主钉,对骨折端进行适当加压,最后锁牢近端锁钉。

试验组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骨折复位,根据钢板大小局部剥离骨膜,于骨折后方套入骨折固定器,而后将钢板安置于患者骨面,稍微加压骨折端,同时将骨折固定器拧紧,在对钢板于骨折部位进行固定操作处理时,充分暴露钢板孔,以此确保钻孔质量。于钢板两端各钻1个小孔,在进行钻孔操作中应确保钢板孔和钻头垂直,根据钢板厚度以及骨直径对螺钉进行合理选择:对于短斜面骨折患者,应给予其螺钉加压,同时经由钢板孔卸斜穿骨折线,从而提高固定作用的有效性;对于骨折受伤超过3周且骨折不易愈合的患者,在对其进行内固定术治疗的同时实施骨移植,进而最大限度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1.3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情况、各项临床指标状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优良情况判定标准采用Johner-Wruhs分级评价标准,共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优:患者治疗后其骨折愈合良好,各项不良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恢复正常,无畸形等不良情况;良:患者治疗后骨折愈合,关节活动轻微受限,无畸形等不良情况视;中:患者治疗后骨折部分愈合,关节活动中度受限,存在明显畸形现象。差:患者治疗后骨折未愈合,关节活动严重受限,存在严重畸形现象[3]。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各项临床指标状况内容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三方面内容;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内容包括畸形愈合、愈合延缓、骨不连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情况:试验组的优良例数为38例(95.00%),参考组的优良例数为31例(77.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状况:试验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试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为2例(5.00%),参考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为8例(20.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比较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情况[例(%)]

组别例数优良中差优良率参考组4015(37.50)16(40.00)5(12.50)4(10.00)31(77.50)试验组4016(40.00)22(55.00)1(2.50)1(2.50)38(95.00)χ2值0.051.802.881.925.16P值>0.05>0.05>0.05>0.05<0.05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骨折愈合时间(月)参考组4073.56±11.728.86±4.436.64±1.89试验组4053.45±10.673.31±1.323.24±0.44t值3.572.473.55P值<0.05<0.05<0.05

表3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例(%)]

组别例数畸形愈合愈合延缓骨不连总发生率参考组402(5.00)4(10.00)2(5.00)8(20.00)试验组400(0.00)2(5.00)0(0.00)2(5.00)χ2值2.050.722.054.11P值>0.05>0.05>0.05<0.05

3 讨论

通常情况下,四肢长管骨骨折的愈合周期比较漫长,继而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临床上,一般采用内固定法、手术复位以及石膏绷带固定法等对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手术复位(如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以及石膏绷带固定法等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性高等特点,但是其稳定性相对缺乏,加之外固定疗法的愈合时间比较长,继而大大降低了疗效[4]。钢板螺钉所用金属的韧性以及机械强度均比较理想,且抗疲劳性能良好,研究表明,对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应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干预,能够大大提高疗效。钢板固定的临床优势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可以对骨折部位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从而有效避免其二次损伤,与此同时还能有效促进骨折周围组织的再生和修复[5]。②钢板韧性、抗张力性比较明显,能够显著性减轻骨折部位的受力负荷,从而有效加速骨折愈合时间,最终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提高疗效,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6]。需要注意的是,对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后,容易出现钢板不易取出、钢板弯曲、钢板断裂等不良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钢板的固定时间比较短,加之过度依赖钢板固定力而导致[7]。若螺头凹槽被损坏,其旋凿效果也会随着受到影响,此时钢板很难被取出。另外,骨弹性系数与钢板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且患者的患肢应力很大程度上不经肢体下骨质,只受钢板支撑,继而容易导致钢板固定部位萎缩,严重者可于钢板取出后再次发生骨折[8]。基于此,为了更好地提高钢板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应恰当减少螺钉数量,降低钢板给骨膜生成带来的压力。

本次研究中,我院对试验组患者应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患者治疗后的骨折愈合优良率明显优于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参考组患者,充分表明了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的临床优势。与此同时,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等各项临床指标状况优于参考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方面,试验组患者中未出现无畸形愈合、骨不连等并发症,2例患者(5.00%)发生愈合延缓情况,参考组患者中分别有2例患者(5.00%)出现畸形愈合和骨不连情况,4例患者(10.00%)出现愈合延缓,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说明了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的应用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对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应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骨折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四肢髓内螺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跟踪导练(四)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
26例下胫腓螺钉断钉取出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