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T模式在结直肠癌精准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8-12-21 09:52,,,
吉林医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个体化放化疗例数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新容奇医院普通外科,广东 佛山 528303)

结直肠癌当前在我国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呈现上升趋势,随着医疗设施的完善和医疗技术的发展,疾病细分成为当前的主要诊疗模式,但传统的单一治疗方案存在过于局限的不足,无法适应当前临床上对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的需求,难以做到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1],因而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逐渐得到关注,成为重要的医学新模式,通过应用MDT模式可对医疗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精准化和个体化医疗,在方便患者的同时也保证了诊疗的全面性和准确度[2]。本次研究探讨分析MDT模式在结直肠癌精准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男18例男,女17例,平均年龄(55.66±5.32)岁;Dukes分期:A期6例,B期10例,C期10例,D期9例。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54.24±6.9)岁;Dukes分期:A期9例,B期5例,C期10例,D期1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模式,首先对患者的直肠癌性质进行诊断,在术前通过显微结肠镜检测和病理活检进行初步诊断,在术后根据切除标本进行最终诊断。若患者适合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则对其进行肿瘤切除;若患者适合腹腔镜手术,则对其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若患者并发有急性肠梗阻,则需先解除急性肠梗阻后再进行肿瘤切除;C期和D期患者增加辅助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MDT模式,首先对患者进行各项详细检查,若确认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则MDT各成员组织诊疗讨论会对患者进行会诊,再以会诊结果为依据制定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若会诊结果为先进行肿瘤切除根治性手术,术后再进行辅助放化疗,则确认术前准备工作后直接进行手术,在患者伤口愈合良好、复查正常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辅助放化疗;若会诊结果为先进行辅助放化疗后再行肿瘤切除根治性手术,则将患者先转到肿瘤科或放疗科,待辅助治疗后再转回进行手术。整个MDT过程中,保证各步骤连贯、及时且完整,并且有严格的质量控制。

1.3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围术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肠梗阻等早期并发症和呕吐、骨髓抑制、放射性肠炎等放化疗并发症。③患者的满意度:自行制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三项选择,由患者进行填写,根据填写结果统计,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④两组患者的肿瘤转移和复发情况:在术后1年内通过电话、门诊和上门的方式进行随访以了解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以此为依据对患者的肿瘤转移情况和复发情况进行评估。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总住院时间、围术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对比两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围手术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三项指标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放化疗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患者两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肿瘤转移和复发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肿瘤转移率为8.57%、复发率为11.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29%和42.86%(P<0.05)。

2.4两组患者满意情况比较: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组别例数总住院时间围术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3531.17±5.696.68±1.1713.68±1.47对照组3540.94±4.7615.92±1.8421.68±1.54P值<0.05<0.05<0.05

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组别例数术后早期并发症 吻合口瘘 吻合口出血 肠梗阻 总计 放化疗并发症 呕吐 骨髓抑制 放射性肠炎 总计 观察组350(0.00)1(2.86)1(2.86)2(5.71)1(2.86)0(0.00)2(5.71)3(8.57)对照组352(5.71)3(8.57)2(5.71)7(20.00)6(17.14)4(11.43)7(20.00)17(48.57)P值<0.05<0.05

表3两组患者满意情况比较[例(%)]

组别例数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观察组3530(85.71)3(8.58)2(5.71)33(94.29)对照组3521(60.00)4(11.43)10(28.57)25(71.43)P值<0.05

3 讨论

结直肠癌是一种在我国高发的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且多数患者在发现时,病情已进入晚期,因而死亡率也较高[3]。对于结直肠癌的患者来说,传统的单一诊断和治疗模式无法实现早发现、早诊断,对于肿瘤的及时根治产生了极大阻碍[4]。而MDT模式通过集合多科室对患者进行会诊,可对传统模式的不足进行良好的弥补,可有效避免单一科室医生由于缺乏其他科室专业知识不足造成的局限,避免出现误诊,有利于减少肿瘤的复发率和转移率[5]。MDT模式以患者围术期的生理变化为判断依据,进行多学科综合诊疗,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提供个性化诊疗方案,整合不同专业专家的意见后进行一系列的综合管理干预,涵盖术前、术中和术后,在提升诊疗效率和准确性、缩短判断时间和患者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优势[6],因而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有研究表明,MDT模式是大部分恶性肿瘤的最佳临床治疗模式[7],所以本次研究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分析MDT模式在结直肠癌精准个体化治疗中的价值。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表明通过MDT模式可实现对患者病情的精准、全面判断,根据综合诊疗结果制定出的诊疗方案更为有效,从而可有效推进患者预后进程,缩短住院时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肿瘤转移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相较于单一科室的诊疗,MDT模式调动多科室进行综合诊疗,多科专家密切配合,严格把控术前、术中和术后每一步骤的质量,因而应用MDT模式的患者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MDT模式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对于患者的各项指征和状态关注度更高,患者在整个过程中被作为主体,因而可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 MDT模式在结直肠癌精准个体化治疗中具有高价值,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提升患者满意度,在降低并发症复发率和肿瘤转移率等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个体化放化疗例数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更正
联合放化疗治疗乳腺癌对患者内脏损伤分析
食管癌手术个体化输血的可行性研究
高危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