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制教学模式在本科生儿科临床实习中的效果分析

2018-12-21 09:52
吉林医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儿科学导师制本科生

, , ,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3)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事临床医师必经之路,儿科学的实习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之一,由于儿科医学的特殊性,儿童的病理生理及病情变化与成人有差异,且部分患儿不会表达或表达不准确,体格检查患儿不能完全配合,部分家长对实习医师的抵触感,使儿科实习医师难以入门。现行的教学模式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本实验中,临床医学本科生在儿科临床实习期间采用导师制教学模式,评价导师制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及本科生儿科学的教学要求,儿科临床实习共6周,包括儿科一病区、儿科二病区、新生儿科实习。选取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校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病房实习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师生双方自愿,从我院临床实习医师中在儿科实习期间随机选取不同轮次学生,共30名,采用导师制教学为试验组;根据实习前儿科学理论成绩高低的原则配对挑选30名学生为对照组,给予传统教学模式即在治疗组长的带领下,主治医师负责,住院医师带教的教学方法。

1.2方法

1.2.1导师的选取:带教导师为专业基础扎实、专业技术过硬、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具备一定科研基础、具有较高道德素质修养、带教热情较高的主治医师,共选取6名,根据师生互选的原则,确定临床实习医师所带导师,每个导师每组负责1~2名学生;儿科实习期间导师对所带学生全面负责,包括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负责。

1.2.2导师的职责:实习医师进入儿科(包括儿科一病区、儿科二病区、新生儿科)各科室轮转实习时,导师至少每周与各科室带教老师沟通一次,以了解学生在该科室的学习情况;且每周定期与临床实习医师见面交流一次,具体了解儿科临床实习医师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情况;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随时与导师取得联系,可通过微信、电话、QQ、见面等不同形式的交流,向导师汇报近期学习、生活及心理状况,导师应进行正确的引导,并给予帮助。

1.2.3教学效果评价:学生儿科实习结束后,对儿科学理论、技能操作进行考核;通过不记名问卷进行满意度调查,分为完全符合、不确定、比较不符合、完全不符合四个等次,分别记为4分、3分、2分、1分,比较学生在儿科实习期间儿科学理论成绩、技能操作及满意度调查的差异性,评价导师制的教学效果。

2 结果

2.1两组临床实习医师儿科学理论成绩、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

2.2两组学生满意度调查:试验组学生认为师生之间沟通交流较对照组多,其满意度高,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对儿科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操作等的掌握情况较对照组好,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科研指导方面,两组问卷调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见表2。

组别理论成绩(分)操作技能考核(分)试验组90.77 ±4.8792.63±3.56对照组86.40±6.0188.1±3.26t值3.0935.144P值0.030.00

问卷内容试验组对照组t值P值1.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是否满意3.67±0.552.53±1.015.410.002.带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给予学生很多的实践操作机会3.60±0.632.63±0.675.800.003.儿科实习使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是否得到了很好的提高3.53±0.632.43±0.577.110.004.带教老师对学生的理论指导是否满意3.67±0.612.60±0.895.410.005.带教老师对学生的实践指导是否满意3.53±0.682.53±0.904.860.006.带教老师对学生的科研指导是否满意2.07±0.581.93±0.590.890.387.学生对儿科理论知识是否很好的理解和掌握3.63±0.612.83±0.754.530.008.儿科实习结束后学生是否能初步处理儿科的常见疾病3.33±0.612.83±0.752.850.0069.学生在儿科实习期间是否收获很大3.43±0.772.80±0.763.200.02

3 讨论

导师制最初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和剑桥大学开始起源,其正式形成于19世纪[1]。导师制初期用于研究生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国施行导师制教学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与西方的教育一样,仍以研究生教育为主,导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进行疏导,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导师制目前已在高校本科院校中实施,作为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新型教育模式,其重点是本科生中导师的合理选择,如何做到使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相匹配[2],这是以后本科生教育需要关注的问题。在国内一些大型医学院校,如海南医学院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对本科生采用导师制进行教学,教学效果显著[3]。导师制主要是指带教老师与学生之间,根据双向选择、自愿的原则进行教学,要求指导教师具有高水平的专业业务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品德优秀、沟通能力强、教学热情高、具备一定科研能力,教师正确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品德、心理的一种教学制度。其核心思想为在教学方式上强调个别指导,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德智兼顾,在学习环境上强调和谐、自由和宽松的氛围[4-5]。导师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 。教学过程中,导师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师既要指导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同时也要引导正常的思想理念,并进行思想教育。本实验中,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儿科实习期间施行导师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理论成绩及技能考核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也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娄探奇等通过对2000年~2001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科实习的本科生施行导师制为试验组,现行的教学模式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试验组理论成绩、操作考核、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6],与本实验有类似的教学效果。

儿科实习的周期短,根据儿科学的教学要求,一般为6周[7]。儿科临床实习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之一,是检验儿科学理论知识是否扎实,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临床实践中。儿科学疾病具有病种较复杂,病情变化快,患儿不能完全表达病情变化,患儿不配合或不全配合等特点,加上部分家长对实习医师有抵触感,使实习医师在实习期间具有畏惧感,难以入门。通过导师制教学,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便于导师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加强实习医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导师督促实习医师学习医学“三基知识”,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以及医患沟通技巧的学习。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临床实践,包括儿科病史的采集、病历书写、体格检查、儿科常见技能操作、疾病的治疗原则等,多听取带教老师病史采集,并积累经验;学习体格检查时,可以在模型上或同学之间训练,要求手法规范、准确;在技能操作时,需在模型上熟练掌握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家长的信任与同意,方可进行技能操作;不断的学习更多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提高儿科实习医师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同时要求带教老师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能更好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带教老师均为具有教学经验的主治医师,临床工作繁忙,任务艰巨,工作压力大,同时学生的学习压力大,需要相互交流,弥补师生之间的不足,导师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并需要查阅儿科学比较前沿的文献,并进行一定的科研能力,并指导实习医师具备一定的科研基础;同时还需提高道德修养,便于更好的教学;相互沟通,师生关系密切,加强了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提高了导师的教学水平和实习医师的学习成绩。由于实习医师在儿科实习期间,忽视了科研能力的培养,因此两组实习医师对科研能力培养方面无差异性(P>0.05)。在以后的导师制的实施中,需要进一步加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使实习医师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综上所述,导师制的实施,需要不断完善导师制各种制度的建设,科主任或上级医师对导师定期进行培训,不定期对导师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成绩与晋升职称挂钩。导师制模式使师生之间相互促进,使带教老师对实习医师在不同科室轮转期间的学习、生活更好的指导及帮助;保证儿科实习医师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激发师生不断学习临床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规范临床操作技能[8]。导师制的实施,可提高导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全面发展,提高儿科实习医师的综合素质;同时是学生早期接触儿科专业,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儿科医师树立信心、决心,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9]。在儿科实习期间施行导师制,按照导师制的指导思想进行教学,提高了导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为后期儿科人才队伍建设作教学保证,培养更多高水平的儿科医师,缓解目前儿科医师严重紧缺的就医状况,为儿童的健康保健护航,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儿科学导师制本科生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住院医师对“全程导师制”教学效果评价反馈分析
孩子可以看电视吗?看美国儿科学会怎么说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本科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