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检验中结果偏离的原因及有效的质量控制

2018-12-22 10:59陈珂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5期
关键词:偏离药品检验质量控制

陈珂

【摘要】 目的 分析药品检验中结果偏离的原因, 探讨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抽取200份药品样品, 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 比较两种检验法的检验结果。结果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验中成药≤2.0%的样本药品108份(92.31%), 化学药≤1.5%的样本药品78份(93.98%);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中成药≤2.0%的样本药品106份(90.60%), 化学药≤1.5%的样本药品77份(92.77%)。两种检验方法结果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设备、人员、物料是药品检验结果偏离的主要原因, 对此要加强药品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药品检验;结果;偏离;原因;质量控制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35.114

近年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多, 对药品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药品安全问题成为社会的焦点与热点问题。药品的安全性离不开药品的检验工作, 药品检验能够避免有害健康的药品流入市场。目前在药品检验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检验结果的偏离, 对此应引起检验人员的高度重视, 及时分析药品检验结果偏离的原因, 加强药品检验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尽可能地缩小偏离, 提高药品检验质量。本文着重分析药品检验中结果偏离的原因, 并对药品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进行积极有效的探讨, 旨在规范药品的检验工作, 提高药品检验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抽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本食品药品检验所的200份药品检验样本作为研究对象。200份样品中, 中成药117份, 占58.50%;化学药83份, 占41.50%。

1. 2 方法 200份样品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 以期望值作为标准, 对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判断样本药品与期望值是否出现偏差及出现偏差的原因, 探索积极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验中成药≤2.0%的样本药品有108份, 占92.31%, 化学药≤1.5%的样本药品有78份, 占93.98%;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中成药≤2.0%的样本药品有106份, 占90.60%, 化学药≤1.5%的样本药品有77份, 占92.77%。两种檢验方法结果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验中成药≤2.0%的样本药品有108份, 占92.31%, 化学药≤1.5%的样本药品有78份, 占93.98%;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中成药≤2.0%的样本药品有106份, 占90.60%, 化学药≤1.5%的样本药品有77份,

占92.77%。两种检验方法的结果均与期望值存在一定的偏差。药品检验中结果偏离的原因较为复杂,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设备问题。在药品检验中, 若设备不齐全、设备落后、设备存在质量问题或在检验中出现故障, 都有可能影响药品检验的个个环节, 导致结果出现偏离。②人为问题。检验人员是药品检验工作的执行者, 其在工作中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到药品检验的结果。药品检验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 还要在工作中能够熟练和灵活地应用这些技能, 但在药品检验实践中, 部分检验人员由于一些自身的原因, 比如知识匮乏、技术不熟练、缺乏职业道德等, 导致药品检验工作质量不高, 影响药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1-3]。③物料问题。如药品存储不合理, 药品在运输过程中得不到良好的操作, 药品未能在标准环境下进行检验等, 均对药品的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导致药品检验结果出现偏差。

药品检验的质量控制是一项艰巨且复杂的工作, 其涉及到药品检验的个个环节, 贯穿着药品检验的整个过程。①药品检验前:抽样是药品检验前一个重要的环节, 对此要加强药品检验人员的技术培训, 加深检验人员对抽样环节的认识, 对不同的检测项目进行抽样分类了解, 保证抽取样本的完整性, 减少由于抽样不规范导致的药品检验质量问题, 提高药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②药品检验中:药品检验过程中规划化的操作有利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a.加强检验标准的质量控制。检验过程中要加强检验标准的质量控制, 把检验标准控制在一定范围之中, 同时设有专业人员对检验标准进行监督与维护, 并依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检验标准, 尽可能减少药品检验中存在的问题, 避免检验结果的偏离[2]。药品检验过程中, 检验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药品检验标准, 还要熟悉必备的检验技能。b.加强检验管理的质量控制。检验管理是指检验过程中对检验药品及检验人员进行监督与管理, 加强检验管理的质量控制, 要求对检验药品进行严格的控制, 做详细的记录, 对一些不符合检验标准的药品进行相应的处理, 同时要对检验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督, 规划检验人员的操作, 避免检验人员由于操作不当而导致的结果偏差[3-6]。c.加强实验室环境的质量控制。药品的检验结果受实验室环境的影响, 比如实验室的温度或湿度出现变化, 则药品的检验结果可能也出现相应的变化, 致使检验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差。对此, 必须加强实验室环境的质量控制, 检验过程中的温度与湿度要符合相关的标准与要求, 室内的条件必须要一定的范围之内, 减少由于实验室因素而导致的结果偏差。③药品检验后:要加强药品检验后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检验结果通常以纸质的书面形式呈现, 而检验结果的书面报告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 符合一定的格式要求, 避免格式杂乱无章, 对此检验人员要认真详细地填写报告书, 如发现某些药品检验不合格, 要及时上报, 杜绝任何人更改检验报告, 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7-10]。药品检验后报告书的规划填写, 不仅提高了药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而且有利于他人的查阅与交流, 有利于对检验结果的分析与处理。

综上所述, 导致药品检验中结果的偏离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 即设备问题、人员问题、物料问题。药品检验的质量控制贯穿着药品检验的整个过程, 药品检验前要加强对抽样的质量控制, 保证抽取样本的完整性;药品检验中要加强检验标准、检验管理及实验室环境的质量控制, 保证检验操作及检验流程的的规范性;药品检验后要加强报告书书写的质量控制, 确保报告书的准确性。各个环节严防把守, 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减少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结果偏离。

参考文献

[1] 鲁军, 张敏, 庄子瑜, 等. 质量管理在药品抽样中的应用. 中国药事, 2017, 31(9):1052-1055.

[2] 赵光远. 药品检验中数据结果与质量控制分析. 北方药学, 2017, 14(8):193-194.

[3] 王青, 张河战, 曹进, 等. 对食品监测中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管理的思考. 中国药师, 2015, 18(7):1196-1198.

[4] 李亚东. 药品检验中结果偏离的原因与质量控制研究. 北方药学, 2016, 13(6):4.

[5] 崔永学, 朴君红. 药品检验的偏离及结果质量控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11):202.

[6] 石玉梅, 徐晓芳. 药品检验中的偏离与结果质量的控制探讨.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6, 11(12):290.

[7] 朱大明, 蒋琦. 药品检验结果偏离的原因以及质量控制的对策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31):108.

[8] 王立新. 药品检验结果偏离的原因及质量控制分析. 科技创新导报, 2017(4):142-143.

[9] 秦存松. 药品检验中结果偏离的原因与质量控制研究.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50):9873.

[10] 赵莉. 药品检验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及措施. 大家健康(下旬版), 2017, 11(1):148.

[收稿日期:2018-06-15]

猜你喜欢
偏离药品检验质量控制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解读《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高效液相色谱概述及其在药品检验中的应用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黄土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
英文诗歌中的偏离与连贯
药品检验的质量控制以及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