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开展课外教育活动的策略

2018-12-22 16:22刘华晖
湖南教育·A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课外农村活动

刘华晖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教育和课外教育活动目标一致,功能基本相同,都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但现今许多农村地区的校外教育活动开展还存在场所缺乏、形式单一、观念落后及校外培训缺乏规范监管等问题。如何在完善硬件设施、拓展教育资源等方面发力,让广大农村地区的孩子能享受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是摆在当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转变观念,找准学校教育与课外教育的结合点

课外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两者在青少年教育中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课外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教育主体、内容、方式、方法上各有优势,只有两者齐头并进、有效衔接,青少年的发展才是健康积极的。为此,课外教育工作者要切实转变观念,用发展的眼光,带着思考主动走进学校,通过学习、听课、座谈、探讨、交流等有效形式亲身体验,更直接深入地认知新课改在学校教育中的深化程度和实施情况,了解学校新课改的目的、意义和重点,从而吸收校内教育营养成分,弥补课外教育的不足;同时,更要发现校内教育的不足和教育盲点,有针对性地予以补充。而各级中小学校也要充分认识到学校教育在学生素质提升、个性特长拓展等方面的局限性,加强课外教育活动的拓展和与校外培训机构的对接。绝不能简单地将课外教育活动理解为学校教育的继续,也不可以将课外教育场所办成学校教育的补习所。总之,在处理二者关系时,要尽量做到相辅相成,为培养健全人格的儿童服务。只有切实找准校内外教育的结合点,课外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效弥补学校教育的缺失,才能不断促进课外教育与学校教育共同发展。

二、积极宣传,争取多方力量对课外教育活动的支持

搞好课外教育活动的宣传工作是活动在农村地区得到规范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应该积极宣传校外教育活动对中小学生成长的必要性,通过经常举行家长会、教师动员大会和学生宣传周等方式,加强教师、家长和中小学生的活动意识,并提高其教育素养;宣传国家对规范课外教育机构的相关法律法规,让课外教育机构举办者自觉遵守相关规定,严格履行审批程序和法定责任;让全社会知晓国家的有关规定,自觉参与到规范、支持、监督课外教育活动的行列中来。课外教育活动内容广泛,涉及到学生身心发展的多个领域,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为了课外教育活动的健康发展,在校内,要建立课外教育活动指导委员会,负责校外教育活动的指导工作,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社团的作用;在校外,要争取校外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乡镇社区等组织的支持和帮助,为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场所和必要物资设备。

三、加大投入,不断完善课外教育活动场所硬件设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指出:“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教育体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笔者认为未来十年是农村地区课外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完善课外教育硬件设施对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有重大意义。县级政府应当设立课外教育建设专项资金,科学规划,建立一批布局合理、设备齐全的课外教育场所;充分利用中央、省级专项资金,加大乡村少年宫建设力度。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用丰富、生动、有益的校内外教育资源占据青少年的网络阵地,吸引青少年参与网络学习、互动,进而培养青少年文明上网的习惯,最大限度地拓展校外教育空间。我国农村地区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农业基地、红色革命遗址、名人故居、名山大川等。课外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对本地区教育资源在发现、考察的基础上,精心提炼,合理开发。建立农村校外教育活动基地。如:针对农村区域、人员的特点,可以组织体育比赛(爬山、远足、野外赛跑)、文艺比赛(唱山歌、小画家爱家乡、树叶画)、劳动竞赛(挖红薯、摘茶叶)等。举行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小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养成自强自立、吃苦耐劳、乐于助人等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学生、教师和家长的积极性

中小学生是课外教育活动的主体,课外教育活动的成功与否,与学生的积极参与分不开。在进行课外教育活动时,我们应该将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去。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锻炼。当然,农村地区中小学生课外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和实践指导。农村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教师、家长应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帮助他们确定好活动方向,选择积极有益的活动素材。在实践指导时,要注意不要填鸭式指导,而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探讨,反复实踐。当学生存在挫败感时,要适当鼓励,并进行必要的具体指导。

五、多措并举,拓展课外教育活动师资的运用与开发

近年来,国家通过特岗教师招聘、小教大专师资及免费师范生培养等措施,加大了对农村地区学校师资的补充力度。许多年轻教师的加入,为广大农村地区学校体育、音乐、美术、书法等短缺艺术类学科增添了新鲜血液。在此基础上,各县市区要加大对本土特色课外教育活动课程师资的培训力度,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掌握一到两门特长,熟悉多项生活技能,能应用自如地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教育活动。除学校师资外,可根据设置学科聘请当地不同行业从业者(工程师、律师、医生、厨师、美发师、农民、民间艺人等)作为师资补充。

六、强力规范,建立农村地区课外教育活动保障制度

制定农村地区课外教育活动相关法规制度,是课外教育活动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途径。针对农村课外教育活动责任不明、活动项目建设缺乏等现象,用法规制度的形式强化主管部门、实施单位监督和评估的责任,并具体制定活动大纲、活动具体项目的设置和开发,以及适合当地的资源开发制度。要协调人社、民政、市场监管部门加大对课外教育机构的检查执法力度,规范其教育活动行为,力促其健康蓬勃发展。对于在校内开展的课后服务活动,要坚持学生家长自愿原则,充分发挥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科学合理确定课后服务内容形式,加强对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监督管理,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只有有了法规制度的保障,主体的积极性才会得到激发,农村地区课外教育活动才会焕发活力、永葆青春。

(作者单位:新化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

猜你喜欢
课外农村活动
“活动随手拍”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新农村 新一辈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