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

2018-12-24 10:04李华
赢未来 2018年16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李华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对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小学教学提出了更多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实性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实性的问题,合理提出了确立数学的现实性教学,把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小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使之能够用数学思维来思考周围事物。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现实性研究

要研究数学的现实性,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数学的现实性。推动数学发展的主要动力一方面是生产、生活、科研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数学本身的逻辑。这二者共同规定了数学必须面向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物理学家伽利略曾经说过:“自然界的伟大的书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我们生活在受精确的数字定律制约的宇宙中”。生活之中处处体现着数学的应用。当代数学教育界也呼吁:“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活生生的数学”。

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在应试教育制度下,小学数学的教学偏离了现实性的发展道路,与实际生活脱节,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内容只局限在书本,学习方法单一,往往生搬硬套现有的公式,失去了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方式,学生的创造力受到压抑,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需要加强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营造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分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

一、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实性的问题

1、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脱节

首先,小学数学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习惯采用题海战术和同类型习题重复性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做题水平和做题技巧,强调纯粹的理论知识而脱离了实际生活。这种情况也导致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具有自我封闭性,成为了纯粹的做题机器,而忽视了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其次,数学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而被理解为公式、定义等的集合体。数学有着重要的思维训练功能,数学能锻炼学生的思考方式,能让学生看问题不仅仅停留在方法的表层,更能透过表面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使得思维更加深刻理性。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数学的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差异性和学习特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甚了解,所以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差异化来实现教学的差异化。

2、教师单一的教学方式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以教师为核心的灌输式教学,教师单向的知识传播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方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枯燥无味,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和平等对话的机会,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最终也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关注学习结果无视过程价值

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更是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教育。就小學数学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既应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也应关注过程与方法以及学生价值观的构建。而传统的教学把学习看成纯粹的知识掌握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建立的过程。这样一来,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只是冷冰冰的抽象的概念。

二、确立数学的现实性教学

1、数学教材要与社会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首先教材的内容应紧密联系生活的实际,构建科学合理的教材内容。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应该应该构建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的知识结构,加强逻辑思维、创新能力、统计学应用等方面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数学在学生生活中的应用与渗透。其次,注重培养儿童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最后,针对小学阶段儿童的情感特点,对学生进行数学审美的教育,促使学生从数学的学习当中获取快乐和成就感,帮助树立不畏困难、严谨踏实的品质。

2、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

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中国的小学教育也不例外。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是知识的传播者。现实化教学要求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应中尽量避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是将实际生活中发生的案例引入教学讲解当中,由浅入深进行详细的论证,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另外,教师还应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和平等对话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还应对班级里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了解,把握好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在保证整体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或者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3、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以分数为准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不适应教学现实性的发展要求了,教学过程是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单一的评价标准忽视了知识的多样性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应该根据现实性的特点建立新的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小学课堂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水平和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评价,还应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保证评价标准的开放性。

结束语: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应用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社会实践当中去。因此,不管是学校还是教师、学生都应认识到数学的现实性意义,将数学的教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窦瑞兰;;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J];赤子(中旬);2013年08期

[2]李杰红;;浅谈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重要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年11期

[3]杨德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生活化数学情境[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年14期

[4]王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J];赤子(中旬);2014年02期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