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碰撞课堂

2018-12-24 10:04姚国艳
赢未来 2018年16期
关键词:探索与实践

姚国艳

摘要:围绕学校以“组织学习”为基础、以“思维碰撞”为亮点、以“一科一模”为特色的总体课改要求,我们小学部数学学科提出的是“自主探究,当堂达标”,课堂上我们围绕学生“思维发展”,组织“竞争、论辩、质疑、反馈”学习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了很大提升,综合能力越来越强。下面结合我自己的身心体会主要总结一下,我们在小学低段教学中的探索、实践与收获。

关键词:思维碰撞;小学地段;探索与实践

一、立足课堂 扎实教研 提升素养

小组合作学习是思维碰撞课堂的基本组织形式,从小组的组建、培训、评价、倾听、发言等能力的培养我们都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但反思我们的课堂,仍然存在着困惑。

(1)对比高年级的课堂,我们课堂上学生学习也很积极但不激动。

(2)小组学习按部就班、整齐划一,缺少个性、创意的思想。

(3)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序交流,但缺少思想的交锋,少有碰撞的喜悦。

围绕着这些困惑,我们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

1、倾听的能力是学习的最基本能力的基础和保证。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真开大门听真意见 真找问题找真问题,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开展随堂听课活动,真找问题找真问题,从而有的放矢,促思维碰撞课堂更精彩。以下是我整理的随堂听课中老师们的一些教学片段。

案例二:——教学《认识钟表》的教学片段:

老师问大家:“同学们,你在哪里见过钟?谁来说说钟面上都有什么呢?孩子们纷纷举手,其中A回答了这个问题:“时针,分针,嗯——”A稍微停了一会儿,正思索着。这时有那么几个孩子,边举手,嘴中边喊着:“秒针!还有12个大格”A尴尬地望着老师,嘴里咕哝着:“噢,我也会”坐下了。

评析:A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只作了短暂的停顿,稍加思考。其余孩子便没有耐心听下去,着急的代替他回答。这实际上,等于剥夺了A思考、回答的权利。孩子们还存在着不善于倾听同伴发言的问题。

案例三:——教学《人民币的认识》的教学片段:

一件上衣22元,买这件上衣可以怎样付钱?在学生明确题意后,老师展开了以下教学过程。

师:请大家开动脑筋仔细想一想,如果是你要买这件上衣,你准备怎么付这22元钱?你有几种不同的付钱方法呢?想好后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看谁想的方法多!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最后小组汇报

生1:我付一张2 0元和两张1元。

生2:我付一张20元和一张2元。

生3:我付两张10元和一张2元。几个同学发言之后,老师见C举手特别积极,便请他发言,他说:我付两张10元和一张2元。此语一出,有的孩子便说:“刚刚说过了!”C不服气,有些委屈地说:“我又没有听到。”

评析:C在别人发言时,没有认真听,结果,重复回答了。

针对课堂中我们发现的真问题,我们开展了很多次的教研活动。

通过研讨,达成共识:学生不会倾听,就无法促使学生积极地思维。倾听是交流的基础,让学生学会在课堂中认真倾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才能点燃思维的火花。

整改措施:

(1)细化要求:听的时候眼睛注视着老师或发言的人。

在全班学生交流发言时,我们要求其他的学生向发言者投去关注的目光,并用友善或欣赏的态度来关注,以鼓励发言者说得更好,也促使自己听得更专心。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插嘴。

具体做法:当发言的学生在前排时,就让其适当地侧转身子,如果发言的学生在教室的后排,则让前面的学生适当地转过身体;

(2)“对口令”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对于低年级学生,我们经常会用到对口令的形式:老师说“小耳朵”,学生答“仔细听”、“一二三——坐端正”、“小眼睛—看过来” 、“手放平—身坐直!”等。这些口令对于一年级孩子是必不可少的

(3)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我们对小老师的要求:站姿要大方,声音要宏亮,眼睛要对着所有同学。其实做惯了学生,有机会转换一下角色,孩子们都特别喜欢。上课时我们有意识地让一些已经掌握教材某些新知识的学生当“小老师”,让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课,鼓励他们走上讲台回答问题和解答同学们的疑惑。当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时,常会因新鲜感而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关注。所以讲的特别详細,坐着的学生也听得特别认真。

(4)找准时机,选用恰当的评价。

在倾听能力的培养中,我们不吝啬对学生的赞扬,充分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倾听带来的愉悦感。

一次上课,一位学生不小心把乘法口诀“四八三十二”背成“四八二十八”一个学生高喊着:“老师他背错了。”我表扬他:“你真是个能认真听的孩子!你听出了他的错误,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并让其余学生表扬他。同学们都羡慕极了。我便告诉学生:倾听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我们应该与它交朋友,它可以集中我们的注意力,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判断能力。还如,学生读题时,经常易犯漏字或加字的错误,看似这点错误可以允许,但其实不然。所以,当学生发现其他同学有错时,我们便会表扬他:“你的小耳朵真灵!请大家送给他掌声! 在培养倾听的过程中,我们还更多的关注了那些暂时落后的孩子,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捕捉他们的进步,促使他们更快的进步。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才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富有个性、创意的思想才会真正呈现出来。

2、借助数学语言外壳,提升低段学生思维。

(1)从培养学生数学语言入手。

填空式。低年级学生思维表达能力弱,会做也不一定能用规范有条理的语言表达。所以,我们在集体备课时,就将数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设计成填空式。

如:教学“倍的认识”时,我们这样设计:第一行有3个圆形,第二行画的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画几个圆?

就是求( )的( )倍是多少,也就是求( )个( )相加是多少,用( )计算。列式:( )。

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注意叙述的前因后果,上下连贯,把数学现象、思维过程描述得完整、严密。

模仿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数学概念,数学术语,描述数学现象,揭示数学问题。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课堂生成,要求老师灵活机智的对学生的数学语言加以引导。所以思维碰撞的课堂,对老师的要求是更高了,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更要有灵活的教育机智。

如:我在教学“除法的意义”时,有一道练习题用“8÷4=2”编应用题。一女生编成这样:“星期天,我和妈妈从超市一起买来8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我和妈妈一起把它们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了多少个苹果?”这道题语句啰嗦,很像语文课中描写句子一样要加以修饰。老师这样引导说:“你编的题目符合8÷4=2这个算式的意义,不过,老师觉得还可以这样说‘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这样是不是更清楚?”

这样处理既肯定学生回答中正确的部分,又指出了不够简洁的不足,给学生以正确评价与引导。接下来同学们的编题语言简洁很多。

问题式。进行用图表示的应用题教学时,像这样一道题目:○○○○ ○○○○ ○○○○ ○○○ 一共有多少个?因为文字比较少,大多学生无法准确、流利地叙述图意。

通过讨论,我们就将需叙述的数学语言设计成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表达。

如这幅图我们问:有几个几?还多出来几个圆?要求什么?就是用……?

让学生把四句话串在一起说,就能明确说出这幅图要表达的数学问题。

造句式。 从课改之初到现在,我们对规范学生的课堂用语做了大量的工作,规范语言的运用,也确实为我们思维碰撞的课堂锦上添花。受此启发,通过研讨我们给学生提供了一些表述数学问题的语言模式,让学生根据此进行语言训练。

观察情境图后语言训练模式:“这幅图告诉我们这样的数学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是……”

操作过程语言训练模式:“先摆……再摆……然后……”

看问题想算理时语言训练模式:“因为……所以……”

“首先……然后……最后……”

解决问题语言训练模式“已知……和……,可以求出……”,或“要求……必须先求出……”的句式去理清解题思路。

3、学会质疑反馈,引发思维碰撞。

学生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通过研讨,我们给学生提供了一些补充、质疑语言模式。

补充型提问:“前面我想的跟你差不多,但是后面我是这样想的……”

“我的方法和他一样,但是我又想了一个不同的……”

“你的想法如果再加上……就更完整了”

质疑型提问:“你讲的我不太明白,能不能说得更清楚些?”,“你说得太小声,我听不清楚,能不能大声点?”

“如果是这样,用你的方法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如果像你说的这个数学问题,怎么是列这个算式呢?”

“你怎么会用这种方法,你是怎么想的?”

“我认为这样说更清楚……”

二、分层要求 灵活评价 激发兴趣

科学恰当的评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在三年的摸索实践中,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评价细则。在低段学生的评价机制中,我们特别关注孩子反馈能力的培养。因为交互反馈是思维碰撞课堂的保障,没有交会反馈,就不会有真正的思维碰撞。

评价细则:

D层:熟悉数学课堂的合作要求、用语,认真的参与,能复述发言人的讲话。(1分)

C层:能运用小组合作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能归纳发言人的主要观点和理由。(2分)

B层:补充发言人遗漏的内容,指出发言人存在的问题并说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3分)

A层:在发言人内容的启发下生成了新的思想,针對发言人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4分)

分层目标的制定,切实关注到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孩子们都有很强的集体意识,都渴望给小组加分,每个孩子又都有为小组加分的机会,在这样的评价机制的引领下,在我们扎实有效的培养下,我们现行的课堂上,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敢于问为什么了,甚至能给课本和老师“挑刺”了。”

案例:——教学《乘法的意义》的教学片段

一辆车最多可以做6个人(不包括司机),一个旅游团包了这样的4辆车,这个旅游团共有多少人?

列出算式:6×4=24(人),也有:4×6=24(人)。

老师问:“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答:“要求这个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求4个6是多少”。老师满意地让学生坐下,我们也没怀疑答案的正确性。

当老师准备下一题时,有一个学生举手了:“老师,有可能这个旅游团只有23人呢?”(对于老师认可的答案还要质疑)“这怎么可能呢?”我愣了一下。“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我把球踢给学生)“其实,我也没有太多的考虑,我只是想车为什么一定要做满呢?”(不无道理,根据生活常规,第四辆车还真不一定坐满)学生的一席话使大家豁然开朗。“那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根据我们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有多少种可能性?”(我抓住这一生成资源)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迸发了出来,于是就出现了以下的精彩场面:

生1:我觉得可能是22人,算式是3×6+4=22(人)。第4辆车做4人。

生2:有可能22人,算式是3×6+3=21(人)。第4辆车只座3人。

生3:……(孩子们说出了另外几种可能性)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般都经过了周密的考虑,但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尤其在我们这样的课堂上,孩子们敢说、感想、敢问,个个有思想。这些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给我们做老师的带来挑战,这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更需要有深厚的教学理念为底蕴。

总之,三年的课改,老师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但是老师都觉得辛苦并快乐着;我们学习到了更多前沿理论知识,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对孩子的教育更全面了。家长陪着我们的课改一路走来,从开始的担心、不放心,到后来看到孩子的变化,那份满足,那份感激,一次家长会上,家委会代表总结说:“实验学校培养出来的孩子真是与众不同,我的孩子与其他学校的孩子比,那是遥遥领先,选择实验学校真是选对了。”自课改以来,孩子们的变化是最大的,两年来,来自于各个省地市参观交流的同仁们常常说到:“你们培养的孩子有自信,有思想,能力强,将来走向社会,一定能成为优秀人才。而在我们这样的课堂上我们也满足着学生的满意,幸福着孩子们的快乐。

猜你喜欢
探索与实践
高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工程热力学》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网格化管理在市场营销工作中运用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当代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项目管理模式在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利用平板电脑进行 “班改” 的探索与实践
工科院校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