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新时代

2018-12-24 18:54
湖南教育·B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湖南学校教育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贤良之士众寡,取决于教育事业之兴衰;教育事业之兴衰,则关乎国家发展,民族未来。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教育改革开启了向纵深推进的进程———从教育信息化的“湖南模式”到职业教育的“湖南标准”,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湖南经验”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资兴经验”,再到全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从百姓最关切的问题入手,从最难改的地方入手,一系列顶层设计方案陆续发布,改革力度之大、涉及之广,令人倍受鼓舞、充满期待。

为此,本刊重点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教育改革发展五个最具代表性的典型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五个典型经验是湖南领跑全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实力展现,更是湖南教育迈入新时代的历史见证。

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湖南模式”

“多媒体教学让课堂更有趣了,学生上课专注度大大提升。”双牌县江村学区50多岁的数学教师周年玉,在年轻教师帮助下,不仅学会了怎样在城域网丰富的教学资源包中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源,还学会了制作集图文影像于一体的精美课件。在双牌县,借助一条条光缆、一套套终端设备,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民主课堂、网络课堂等教学模式出现在村小、教学点,因师资不均衡造成的城乡差距明显缩小。

双牌县只是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近些年来,湖南把教育信息化摆在了教育改革发展的突出位置,强化省级统筹,推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并以信息化推动全省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成效明显,被《人民日报》评为“中国民生示范工程”。

湖南位于中部地区,何以能在教育信息化这个需要雄厚财力支撑的项目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湖南省教育厅总结出的经验是:建机制、转观念、发实招、抓落实。

早在2012年年底,省教育厅就坚持“县域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强化职能、制度、经费、平台的省级统筹,并成立专门职能部门,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的专项经费,明确统筹指导全省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职能。

从2013年起,湖南将“校校通”与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村村通”工程相结合,每年由通信运营商免费为2000所左右乡镇以下村小或教学点接入宽带,将“数字校园”纳入“数字湖南引导资金”中统筹考虑,每年依托工信部门建设完成50所左右的数字校园。

搞教育信息化建设“烧钱”,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为经费头疼不已。“华容样本”带动了我省的一批县市纷纷效仿。

2013年,华容县率先推出“企业参与县域整体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式,3个月完成“校校通”建设任务,解决了政府信息化建设投入的短期资金压力,也为解决“因技术及设备更新换代快导致信息化过于烧钱”难题探索了一条新路。截至2013年年底,该县132所学校全部实现了多媒体设备安装到位和宽带接入到位。如今,专递课堂、名师课堂、翻转课堂、空间课堂……已是华容县教师经常挂在嘴上的名词。

信息化关键在用。“农村中小学网络联校”建设成为我省促进教育均衡的新名片。

吉信完小和阿拉完小是凤凰县的两所农村小学,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缺师少教,尤其是音乐、美术课程因教师严重匮乏而不能开齐开足。这一局面在2014年开始改变。

这一年,凤凰县箭道坪小学承担了湖南省边远山区网络联校试点任务,并启动了以“1+N城乡学校网络共享课堂”为模式的网络联校试点工作,將阿拉完小和吉信完小的音乐、美术两个学科列为共享课堂的主要学科,实施主校与分校同步教学。借助网络,教师之间有了更多的沟通,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优质资源实现了高度共享。

目前,我省以“1+N”或“N+N”的形式,将优质学校与乡镇中心校、教学点组成一体化的网络联合学校群,实现网络主校与网络分校课堂教学过程同步实施、教师同步研修、教学资源同步共享,共组建中小学网络联校1035所,有效解决了农村学校优质师资短缺,部分学校开不齐课程等问题。

信息化建设不仅搭建了线上教学平台,也成了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沟通的重要纽带。“学生随时都可以在空间里学习,在课堂上,我只需做一个‘主持人,和大家一起交流互动、回答问题就行了。”对于校内网络空间授课方式,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黄有全赞不绝口。

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像黄有全一样,每个教师和学生都有自己的空间,师生之间既可以共享教学资源,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互动。

近年来,我省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应用带动”的思路,以“校校有平台,人人有空间”为重点,以“职教新干线”网络学习服务平台为依托,以空间教学为核心,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模式。

根据省教育厅最新数据显示,“职教新干线”网络学习服务平台已建教育机构平台309个,师生个人空间110余万个。

湖南教育信息化起步早、力度大、成效明显,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教育部简报》以“湖南省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为题推介湖南经验。2018年,为探索中西部地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2.0的可持续发展途径,教育部立项批准湖南建设全国首个“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

从根上求解乡村教育“太弱”难题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湖南经验”

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这是十年前,记者在我省各地乡村学校采访最真切的感受。校长们纷纷向记者倾诉:没有教师愿意到乡村学校任教,来了也留不住、教不好,老师们纷纷往城里挤,乡村学校师资呈现出空心化倾向。

如今,这种状况在湖南的乡村学校已经得到了很大改观,很多乡村学校呈现出勃勃生机。这得益于湖南的两项旨在解决农村教师补充困难的政策———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和乡村教师人才津贴制度。

2006年,针对农村教师补充困难、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湖南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当年,湖南在全省38个国贫、省贫县首批定向招生1006人。2011年7月,其中的981人顺利毕业,全部如约到乡村学校任教。

随着毕业生陆续到岗,这批师范生“上手快”“素质高”“留得住”,计划获得了超出预期的成功。因此,湖南逐步扩大了招生计划。特别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调研提出“精准扶贫”的思想后,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培养规模、经费、项目和类型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工作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目前,湖南已初步建立了与国家公费师范生培养相衔接,各类型、各学段、各学科教师培养全覆盖的地方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体系,招生培养学校达26所,年招生规模翻了几番,目前已达1.1万人,培养规模为全国各省之最。

截至2018年10月,全省共招收培养各类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师范生6.23万人,其中已毕业2.27万人。这些毕业生全部补充到乡村学校任教,深受基层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广大学生及家长的欢迎,已成为乡村教师队伍的生力军。

“骨干”“引领”“中坚力量”……就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工作,记者先后到新晃、芷江、泸溪、醴陵、茶陵、平江、溆浦等地采访,听到了许多这样的评价。

2016年,桑植县委、县政府主动向省教育厅提出,试点实施“县级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扶贫计划”,2016年计划招生50人。这是我省首个“县级计划”,公费定向师范生越来越受到地方的欢迎。

而在实施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培養计划的同时,乡村教师由于待遇普遍较低,“下不去、留不住”仍然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湘西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泸溪县的探索又引起了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高度关注。泸溪县大力实施乡村教师岗位津贴制度以来,教师津贴逐年提高。2012年,该县村片小教师的岗位津贴已提高到每人每月1400元,全年1.68万元;农村中心完小、初中教师的岗位津贴是每人每月500元,全年6000元。此外,评奖评优、职称评审等也向乡村教师倾斜。

由此,该县一改过去村片小教师想进乡镇,乡镇教师想进县城的状况。2008年,全县申请往城镇中小学调动的教师达到206人。实施乡村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后,2010年至2012年,该县先后有265名教师自愿申请到乡村学校任教。此后,凤凰、攸县等地也先后出台了类似政策,并取得了喜人效果。

2013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大力推广上述经验,并在全国率先实施乡村教师人才津贴制度,对43个集中连片贫困县乡村教师按学校在自然村寨、村委会所在地、乡镇政府所在地三个档次,每人每月分别发放700元、500元、300元的人才津贴,并于2016年将这项政策覆盖到所有贫困县。2015年起,为乡村教师落实了每月200~500元的乡镇工作补贴,且不抵扣乡村教师津贴。

消息传来,乡村教师人心振奋,不仅极大地稳住了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很多地方还出现了城镇教师争相往乡村学校任教的现象。

“现在我们的待遇真好,月工资有5000多元,还有绩效奖,县里还给我们建了廉租房……”泸溪县浦市镇偏远的马王溪小学教师李德早掰着手指介绍。如今,在泸溪县,城区教师纷纷争着去乡村学校任教。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湖南经验”,得到了教育部的高度肯定。2016年,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工作入选全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优秀工作案例。2014年,全国推进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工作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湖南经验”在全国推广。

走向均衡发展新时代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湖南探索”

2017年11月20日,郴州资兴,全省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现场推进会隆重举行。这个具有里程碑式的会议宣告了这样一个事实:以“资兴模式”为代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湖南探索”已取得实质进展,湖南教育正阔步走向优质均衡发展新时代。

探索一:着力改变乡村教育的“弱”

2017年,资兴市新增投资3亿元,狠抓“四改三化”,全市13个乡镇(街道)的中小学田径场、篮球场铺设了橡胶跑道和硅PU,校园主干道全部柏油化,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质升级,生均藏书新增7册,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新增3000元。这是该市近年来改变乡村教育相对薄弱的行动之一。

资兴只是全省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短板在农村,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村。我省为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别是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步步为营,硬招频出。

2014年,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全面改薄”工作。2015年,全省所有完全小学和初中学校完成合格学校建设任务,实现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的目标。2016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我省结合实际制订了自己的时间表、路线图,稳步推进。

师资是制约乡村教育的核心要素。

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乡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不断完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同时,为解决乡村教师招不进、留不住等难题,省里先后出台了《关于对武陵山片区农村基层教育卫生人才发展提供重点支持的若干意见》《湖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切实提高待遇,让广大的乡村教师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在改善硬件设施的同时,全省各地也注意加强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

长沙市城区学校名师到农村学校建“名师工作站”;株洲市天元区实行“盟校学区制”;湘潭市雨湖区打造“大校+小校+农村学校”教育生态圈……2015年10月,省教育厅推动长沙和怀化试点签订校校结对帮扶协议;2016年,在省级、市州、县区三个层次全面推进校校结对帮扶。各地因地制宜,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均衡”办法,大批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快速提升。

探索二:用实功破解城市学校的“挤”

大班额已经成为制约义务教育发展的“顽疾”。为化解城镇大班额问题,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2009年,我省出台《关于加快城市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大班额”问题的意见》,将省级集中的地方教育附加资金主要用于城市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改造。2016年出台《湖南省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为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提供了法制保障。2017年11月,在资兴召开的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现场推进会上,省委书记杜家毫作了批示,省长许达哲在会上就消除大班额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作出了明确指示,并随后两次作出批示,要求“2018年重点解决超大班额问题”。今年,省委、省政府将消除大班额工作纳入省12件为民办实事重点工作之一,纳入绩效考核强力推进。同时,我省还开展消除大班额专项行动。2017年11月,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开展消除大班额专项行动的通知》(湘政办函〔2017〕99号),确定了消除大班额的时间表、路线图和具体的工作举措。

在资金投入方面,省财政通过加强管理、盘活存量的方式,三年共计安排不少于45亿元用于化解大班额奖补,并从今年省里发行的地方债券中切块9亿元用于该项工作。

此外,我省还规范招生管理,引導学生合理流动。通过学区制办学、集团化办学等模式不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办好“身边的好学校”,缓解择校导致的大班额。坚持义务教育划区招生、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加大招生计划执行力度,规范中小学招生管理。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和管理,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引导农村学生回流。

全省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消除超大班额18028个,超大班额比例从8.6%降至0.6%,已完成基本消除超大班额目标任务。

探索三:做好特殊群体就读的“保”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障儿童、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受教育权益能否得到保障,是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标尺。为此,我省2016年就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了保障政策、补助标准和分担比例“三个统一”,“两免一补”等义务教育经费随学生流动。2017年,89%的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92%纳入政府财政保障。

2017年,全省共发放各类学生资助资金54.809亿元,资助各类学生474.51万人次。

2018年,省教育厅聚焦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优化资金分配机制。初步统计,全省各类学生资助资金比2017年增长约8亿元。

对于残障少年儿童,各种保学措施也日益完善。继2014年出台《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4-2016年)》,突破长期困扰湖南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教师配备标准、经费标准、特教岗位津贴等政策障碍后,我省又陆续推出《湖南省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指导意见》《关于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

数据显示,全省122个县(市、区)到2017年年底,有89个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潇湘大地正逐步变成现实。

“特色”引领湖南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

2009年,湖南率先在全国提出并实施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全省100余所高校坚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日常工作和创新活动当作项目对待,通过招投标制度立项,以创新和特色为着力点,以长效机制建设为重点,整合人力、物力、信息、资金等资源,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

打造特色品牌项目

400余篇博文,点击率达12万余人次,学生评论1.5万条……湖南大学“学生心目中最敬爱的辅导员”滕召胜教授记录自己对理想、生活、生命以及学习等方面见解的博客,多年来一直深受大学生追捧。

该校另一名深受学生欢迎的辅导员杨航老师,则是通过博客开展网上谈心交心活动,实现对197位毕业生的深度辅导。在与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的200多人次交流中,她不知不觉就完成了对毕业生们的适时就业指导。

……

近年来,湖南大学全面推进辅导员博客建设,充分发挥辅导员博客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健康向上网络舆论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学校为此专门组织专兼职辅导员开设博客,拓展博客育人平台。据了解,目前湖南大学已开设专业学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心理健康、生涯教育、就业指导、学生党团建设、学生事务管理等10类博客,全面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做学问。

与此同时,该校还特别选聘23名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担任兼职辅导员并开设博客,利用名师的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打造汇集专家学者思想火花、分享个人成长感悟、展示名师风采的博客群。短短两年,学校便开设辅导员博客300余个,学生浏览200多万次,成功干预学生心理危机数十起,辅导员博客已成为教育、引导、服务学生的重要工作平台。

在湖南,类似湖南大学辅导员博客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项目共有300余项,其中159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项目,60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示范项目,141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项目。中南大学百名党员博士服务团、湖南大学辅导员博客、长沙理工大学道德银行等品牌,受到《教育部简报》推介,并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

培育文化精品项目

“王教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到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那我们大学生怎么才能树立文化自信呢?”“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青年大学生要树立文化自信,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湖南师范大学“学习党的十九大”讲师团专家王泽应教授在“星空”直播间和同学们进行着热烈的讨论。

“星空”直播间、星网、“星籁”微博、“小星”微信、“星空”辅导员博客、“星火”共建平台、“星空”手机报、“星墙”电子屏、星辰APP……湖南师范大学坚持“让学生成为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人,让网络成为传播核心價值观的高地”的工作理念,多年来始终致力于打造“星空”网络文化工作室。如今,“星空”网络文化工作室在成为颇受大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精品的同时,也吸引了大批学生参与其中,成为“星空”网络文化工作室各项文化产品的策划者、推动者、运营者和受益者。

近年来,在各高校的精心培育下,湖南荣获全国优秀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数量的总和占全国的10%,其中湖南师范大学校院两级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全覆盖、湖南女子学院阳光校园文化等138项校园文化精品建设项目和120项网络文化精品建设项目深受广大学生欢迎。

先进典型引领示范

28岁、常年患有慢性肾炎、去年恶化为尿毒症的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邹勇松,用两年时间贡献出6项发明专利。绝境中的他,以这种姿态,对抗命运,唱出一阙抗争曲。

今年暑假,邹勇松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这位将遗书藏在自己枕头下的“90后”大男孩,这位始终将科学家当作梦想的研究生,这位始终牢记着入党誓词中“奋斗终生”四个字的共产党员,“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所以,他急着报恩,报答那些帮助过他的人,用消耗自己生命的方式赶着进度回馈社会。

……

读完邹勇松的故事,很多人感动得流泪。而近些年来,湖南涌现了一批让人感动得流泪的大学生先进典型: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湖南科技大学“向日葵女孩”何平,连续八年背负无亲无故残疾同学上学的“湖南省雷锋式优秀大学生”毕明哲,“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彭月丹等。他们成为提升湖南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示范引领人,带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向上成长。

职业教育的“湖南标准”

近年来,湖南以创新驱动、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为导向,狠抓职业教育标准建设,组织开发了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37个、高职院校专业技能抽查标准59个、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抽查标准37个、教师培训与考核标准45个,有力地促进了职业教育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及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这被称为职业教育的“湖南标准”。

职业技能抽查制度———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

刘鹏是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14届毕业生,也是全国铁路技术能手、全国铁路青年岗位能手、江西省青年岗位能手、2016年全国铁路动车组机械师职业技能竞赛全能冠军、2017年度南昌局集团公司“十大平凡之星”……这位年轻的“90后”所取得的成绩,是许多铁路人奋斗一辈子都难以实现的。面对“开挂”的人生,刘鹏的回答是:“主要得益于学校在教育教学中推行的6S管理和精益制造生产理念,它使我养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严谨规范的意志品质。”刘鹏用坚实的脚步和进取的人生诠释了当前社会推崇的“工匠精神”。

脱胎于企业的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始终把“工匠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来建设。近年来,由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大国工匠”达到24名,其中包括2017年被中国中车授予“高铁工匠”称号的刘少杰、陈士华、盛金龙和罗斌,2018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谢光明,2018年获得全国首批“铁路工匠”的胡勇勇,“90后”全国铁路技术能手刘鹏……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对人才质量的追求与湖南省实施的专业技能抽查制度一脉相承。近年来,湖南按照“专业基本技能—岗位核心技能—跨岗位综合技能”的思路,开发了专业技能抽查标准。专业技能抽查标准开发理念是“三个基于”:基于专业教学基本要求考核基本技能,基于岗位核心技能考核岗位工作能力,基于跨岗位综合技能考核综合职业能力,既促进学校专业教学达到基本要求,又充分考虑了相同专业不同的服务面向和岗位指向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在保证基本专业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促进学校把专业办出特色。

湖南建立专业技能抽查制度以来,合格率不断提高,从2010年的66.4%提高到今年的94.34%。这种“人人过关”的技能抽查不但大大提升了我省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还让湖南在全国技能竞赛中大放光彩,培育出大批“技能高手”。据统计,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我省荣获一等奖40项,排全国第三,较2014年增长近5倍;获奖总数达250项,较2014年增长86.5%,其中高职院校共获奖151项,排全国第一,中职学校共获奖99项,排全国第五。

“双师型”教师———职业教育的软实力

高职院校有国家教学名师的并不多见,但在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却有三位———教育部高职高专汽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分委会原主任、国家级教学名师尹万建,教育部公布的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朱双华,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张璐青。目前,该校有专任教师446人,“双师型”教师比例为81.3%,而汽车类专任“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100%。

这是湖南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缩影。按照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原则,开发教师培训与考核标准,是湖南职业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一个重大举措。在教师培训与考核标准中,湖南以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模块,同时设计了市场调研能力、教学能力等模块,不仅解决了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不夠的问题,还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2010年以来,湖南运用教师培训与考核标准先后组织中职专业教师强化培训6615人,有6495人获得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教学合格证书;高职专业教师新技术应用能力培训669人。

标准的应用促进了教师培训整体效益的提升,有力地推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2017年,中、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分别比2010年增长23.06%、5.06%。高职院校398名青年教师成长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

产教融合———特色发展之路

“一心往前飞”是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探索一流专业群建设的真实写照。经过9年的探索与实践,学院构建了四大特色专业群,形成了覆盖航空全产业链的特色专业体系,推进了专业集群发展,打造了航空专业品牌。专业群建设获得2018年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年湖南省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等。

目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了“军、政、行、企、校”五方联动的航空职业教育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全国航空工业飞行器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湖南省通航协会,取得民航CCAR-147、CCAR-145、CCAR-66和无人机驾驶员训练机构(AOPA)等培训与考核资质,搭建对接航空产业链的战略平台。依托平台,学院与百余家企业在人才培养、员工培训、产学研基地共建、课程体系开发、教学团队共建、科技开发与服务、精准扶贫、“一带一路”等领域广泛开展合作,有效推进了产教深度融合。

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是湖南职业院校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近年来,湖南按照能力递进的课程思路,开发专业教学标准。一方面,按照教学设计分层递进、教学内容编排由简到繁、教学组织梯度推进的总体思路,既确保了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又为学校应用专业教学标准的二次开发留有余地,充分体现了刚性与柔性的结合。另一方面,专业教学标准不仅解决了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体系构建、教师与实习实训条件配备等问题,还创新开发了核心课程标准及专业技能综合考核标准,为专业建设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这些标准的制定为高职院校走产教融合之路提供了专业保障。

如今,全省职业院校组建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省级职教集团35个,参与企业达1795家,2017年校企协同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比例比2016年提高了29.2%,高职院校与知名企业、科研院所共建技术研发中心119个,获专利授权803项,与合作企业开展生产技术攻关498项。2017年,全省高职院校技术交易到款额比上年增长377.8%,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4个,培训国(境)外人员7312人次,培训企业员工5729人次。

猜你喜欢
湖南学校教育
为什么久坐久站腿会发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湖南童谣
在湖南
unit 15解题分析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