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职业憧憬不该毁于爸妈那句“没出息”

2018-12-25 12:20张亦弛编辑甄知
科学生活 2018年12期
关键词:水管爸爸妈妈种子

文/张亦弛 编辑/甄知

最近几天,我在英国肯特郡(Kent)海边的几个小城市旅游玩耍。 在Dover、Deal和Walmer游荡了三个城堡。在Dover海边的时候,为了寻觅一个灯塔,而在森林里迷失了大约45分钟。正当我迷路不知所措的时候,我遇见了一个大约15岁左右的英国小男孩。他正在森林里遛狗。我迫不及待地向他打招呼并询问返回停车场的路线。他很友好地同意陪伴我走回停车场。我们大约用了20分钟走到了停车场。

在途中,我们谈论了很多关于美国人、英国人和中国人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在树林中我和这个15岁小男孩谈论了关于我们未来事业的话题令我记忆犹新。对话虽然非常简短,但是,在与他的言语互动中,他给我传达的情感让我情不自禁地反思了我自己和我们中国文化中关于“没出息”的强烈情感。

他:“你从哪里来?”

我:“我从坐落在Colchester的埃塞克斯大学来。我在那攻读精神分析博士”

他:“哇塞,你跑这么远来Dover旅游。”

我:“是啊,哈哈。你打算以后做什么工作?”

他:“我刚刚高中毕业,现在在职业学校学习水管工。我以后想做一个水管工。”

我当时听了有点惊讶。当他告诉我他想做一辈子的水管工的时候,我从他的语气中没有听到愧疚感。当他说上面最后一句的时候,他的语气传达给我一种平静、坦然和执着。

我的这个非常惊讶的第一感觉其实是由我自己小时候的认知和情感的模式而产生的。我惊讶是因为在我们中国文化里,如果一个孩子告诉父母他想做一辈子的水管工,父母多半会说他是一个没出息的人。

这个“没出息”的概念在我们文化里是根深蒂固的。只要是父母认为是“没出息”的事业是一定不能被培养的。而只要是不能给孩子带来金钱和权利的事业几乎都会被归类于“没出息”的行列里。

我和这个英国小男孩对话中的惊讶来自他的语句里没有连带一丁点的自卑、愧疚感。仿佛他在对我说:“水管工是我自己觉得感兴趣的事业。因为兴趣本身,所以我决定追逐它。”如果是一个同样年龄的中国小孩告诉我他一辈子就想做一个水管工,我想他的话语里一定会有很重的愧疚的味道。因为爸爸妈妈告诉他“没出息”的兴趣是可耻的,是值得愧疚的。

我相信:在每一个小孩心里都会有发自内心希望寻求的人生和事业。或许他此时此刻还不太绝对的确定未来的事业方向。但即使是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他的这个寻找的渴望也是非常强大的。在还没有形成“没出息”这个概念之前,他对人生的探索力和好奇心引领着他的人生。他并不对自己自然而生的好奇心而感到愧疚。

中国小孩心里的“没出息”所连带的愧疚感是从哪里来的呢?

每当孩子希望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爸爸妈妈会直接或间接地告诉他:“你的兴趣是没有前途的;是不能给你带来快乐和满足的;你的兴趣是可笑的、卑微的、幼稚的、可耻的。”大部分爸爸妈妈认为只有物质和权利的满足才会给孩子带来幸福。

我个人认为功利的满足的确可以给孩子的未来带来一定的安全感。至少他不会挨饿。但是我们父母太过于强调功利所带来的幸福和安全感了。以至于只要他们觉得孩子的兴趣不能给他将来带来荣华富贵,他们就会百般阻挠孩子兴趣的发育。

对物质的过于奢求其实是父母自己内心缺失的一种表现。一方面,他们强烈希望让孩子来弥补他们过去的缺失;另一方面,他们是想剥夺孩子自发兴趣给他带来的充实感。潜意识里父母把这种缺失传给了孩子。这个“没出息”的概念和其背后孩子的愧疚感是他们抹杀孩子兴趣的“传家宝”,代代相传的利器。他们潜意识里很清楚地知道:只要孩子对自己天生的兴趣有愧疚感,孩子就会做一个“听话”的“乖孩子”。

他们把这个“愧疚炸弹”埋伏在孩子种植兴趣的土壤里。每当兴趣即将生根发芽,这个“愧疚炸弹”就会定时爆破,炸烂“兴趣种子”。

然而,爸爸妈妈没有想到的是:兴趣背后孕育着很多无污染的快乐、希望、坦然和精神满足感。当他们炸烂了孩子的兴趣的时候,他们也炸烂了这些埋藏在兴趣土壤里的正向情感种子。

在这个兴趣种子被扼杀以后,孩子长大后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他将来可能是一个著名的工程师、主持人、演员、外企的CEO等,他很有钱,也很有权力。但是他们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感觉不到快乐、平和和满足,他时常被焦虑和抑郁折磨。他觉得匪夷所思:“按照爸爸妈妈说的,我现在应该觉得无比的满足。为什么我拥有了金钱和权力,我还是觉得心里空空的。”为什么本应该感觉快乐的他,却在此时此刻如此的疲惫无力?

我觉得他们的“空”表达了一种缺失感。缺失的是在追寻天生兴趣自然产生的快乐和满足感。当快乐、满足没有了的时候,他们的坦然和平和心态也被掏空了。

他们的疲惫无力是由他们内心的激烈冲突耗能所造成的。兴趣种子和父母赐予的愧疚形成了一个无止境、强迫性的相反力。在两股力量的长期斗争中,他变得精疲力竭。

这段短暂的旅游经历让我情不自禁地思索:到底是做一个精神富足、快乐、平和而物质平庸“没出息”的水管工?还是做一个精神迷失、内心空旷、焦虑疲惫而出人头地的CEO?我们当代教育应该怎样帮助孩子权衡这个功利与主观幸福感的冲突?

我想说的是:兴趣是非常可贵的。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家庭里的孩子都会产生自己的兴趣。在现实允许的条件下,我们需要尽量保护孩子的兴趣。孩子不是父母实现自己愿望的神灯。给孩子提供物质上一定程度的满足是父母和社会的责任。同样,保护孩子的兴趣种子(精神满足)也是我们父母和社会的重大责任。

猜你喜欢
水管爸爸妈妈种子
面对爸爸妈妈的期待
桃种子
我想让爸爸妈妈吵架
首席水管工
小赛和水管
我和爸爸妈妈比童年
可怜的种子
我的爸爸妈妈
马虎的水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