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渗透与融合

2018-12-26 15:52何娟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模式

何娟

摘 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较为丰富的价值观念以及行为准则,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及教育特征。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这些文化资源与其进行融合,通过教学模式与内容的创新,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式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过程中,多数的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相对较为枯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的兴趣。而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系统融合与渗透,可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作用

1. 为教学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教育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知识的沉淀,是文化的凝聚与汇集,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发展、建设发展的基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较为丰富的文化知识,其蕴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素材,可以充分地塑造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进而强化学生的道德修养,这无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例如,在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学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具有一定的信念,而在传统文化中对于理想信念也有着自己的诠释,充分地说明了个人远大信念的重要价值。孟子强调“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的理论思想;墨子则有着“志不强者智不达”的理论;荀子在人生信念中强调了“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人生信条。这些教育理念与学生的信念教育与思想教育不谋而合,都是要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强调的是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力,这些丰富的传统文化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培育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2. 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课程,通过系统的学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法律观念的引导。但是在实际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却较难实现教学目标。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在教学中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多数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均通过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开展,学生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教学质量不高。将传统的优秀文化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系统融合,可以充分地体现传统文化的价值与作用,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一定的认同感,提升思想政治教学质量。

在多元化文化的发展背景中,人们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理想信心问题,缺失人文素养,心理素质能力有待提升。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融合,为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可以充分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强化学生的人格教育,对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人文底蕴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

3. 加强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可以让学生在积极的引导之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健康、积极的思想价值观念可以从根本上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对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学生的素质教育进行融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在渗透与影响中形成正确的价值理论,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现状

1. 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心理认同感低

在现阶段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在多元化思想的影响之下,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认同感。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下,不同类型的文化知识不断地融合、交织,构建了较为复杂的现代多元化的文化背景,这种文化背景给学生带来了各种影响,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感受传统文化的价值,缺乏学习兴趣。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之下,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受到了一定的侵蚀。

2. 教师忽略了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教师在实践中必须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要强化人文修养,通过傳统的文化知识渗透与教育,合理地开展教学。将传统文化与教材进行系统融合,这样才可以在教学中对传统的优秀文化进行渗透,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但是从整体来说,多数教师并没有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剖析,并没有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与传统文化进行系统融合,直接降低了教学质量影响了教学效果。

3.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中的教学模式陈旧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多数学生缺乏课程的正确认知,缺乏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教学活动缺乏针对性以及互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通过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开展知识的学习,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学生在枯燥乏味的环境中进行知识的学习,无法深入了解各种知识内容,直接降低了学习的质量。

三、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融合的途径与方式

1. 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进行系统地融合,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在实践中必须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科学的方式与手段,合理设置,给学生积极探究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对其进行分析梳理,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灵活地应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模式,通过对网络平台的合理利用,让学生自己先了解各种传统文化知识,然后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组织学生交流与沟通,分享自己学习到的各种传统文化知识,进而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教师在课程教授过程中必须要将知识内容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系统融合,让学生对其进行深入分析,这样学生才可以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进而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优秀的历史文化故事、影片以及图片等,让学生充分地了解优秀历史文化知识的价值,进而主动探究。

2. 提高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的素养

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此教师必须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与教育,让学生充分地了解、学习各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样才可以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要积极主动学习各种传统的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可以灵活地掌握、学习各种传统文化知识,进而强化教育引导。同时,教师必须要加强对教材内容的引导,让学生将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系统融合,这样才能弘扬传统的文化知识,从根本上强化对学生的影响。

3. 创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堂教学模式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明确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让学生了解各种法律知识。因此,教师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合理、精心的设置,基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要求合理地融入各种传统文化知识,将传统文化与教学知识进行系统融合,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如微信、微博等方式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引导,通过设置专门的传统文化网站开展网络教学,不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也可以组织开展各种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与调查,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演讲、辩论等活动;在一些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各种爱国教育活动,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中蕴含着内容丰富的文化知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较为丰富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以及哲学思想,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精神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系统融合,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实践中必须要对其进行深入探究,系统融合,对传统的优秀文化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科学分析,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基礎。

参考文献:

[1]方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3):45-46.

[2]张咸杰,张立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6(11):77-80.

[3]宋俊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教学的探索[J].文化学刊,2017(8).

[4]徐严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7(46).

[5]胡雪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研究[J].读书文摘,2016(8).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模式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