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摄影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方向

2018-12-26 15:52夏枫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艺术审美改革

摘 要:摄影技术与艺术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又一次受到了大众的重视。高校必须认清当前的发展现状,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摄影教育发展的困难,明确高校摄影基础教学的目标及意义,从而对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

关键词:高校摄影;改革;艺术审美

一、摄影基础教学的发展现状

1. 摄影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我国摄影高校教育于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设立,随着社会各方面的迅速发展,大众对摄影的艺术性和实用性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摄影教育在各高校的建立如雨后春笋一般,摄影教学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代。摄影教育的迅速开展,对于改变我国摄影教育薄弱的现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 摄影基础教学普及的重要性。很多艺术类专业都需要培养学生的拍摄能力,所以大多数学校都为各个专业开设了摄影基础课程。这样,摄影基础课程将会在艺术专业类尤其是影视制作或艺术设计等专业成为一门公共基础课。这些开设摄影基础课程的艺术专业,在教学中能够利用摄影的技术和自身特殊的艺术性来构建学生基本的审美能力,这些能力是这些艺术学科重要的培养方向。

3. 新媒体时代对摄影基础教学的冲击。新媒体环境对高校摄影教学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这个大环境下,“读图”的概念也随之改变。信息快速传递,每个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出者和接收者,设备门槛的降低,智能手机的使用都使得“读图”变得普及性更高,接受度更广泛。而培养人才的目的是能够使学生掌握最新的技术和最全面的知识体系,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和不断改革的教学理念才是教育进步的核心。

二、摄影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摄影教材的缺乏。摄影教材没有完善的系统进行编写,目前的摄影教材有一些具有权威性,但其中仍存在问题。很多内容在技术上无法与时代接轨,对摄影基本内容的把控也不够深入,对教育方法也存在着局限性。在系统地编写摄影教材和制订教学大纲时,需要引入新的技术和理论,并引导教学方法的改变。

2. 师资力量的匮乏。由于中国高校摄影专业建立较晚,导致培养出的摄影专业学生数量较少,而能够继续在摄影专业上深造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能够作为高校教师的人员多为社会上实践能力较强,有很多年摄影经验的从业人员来担任。这部分教师虽然具备较高水平的实践拍摄能力,却没有受到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传授,也没有受到过高校艺术氛围的熏陶,使得他们在技术上不够全面,在审美能力上没有高度。

3. 教学理念的落后。在传统的摄影基础教学中,教师过多地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摄影最重要的实践性。同时,现在摄影基础教学过于注重前期摄影基础技术,对于后期的艺术创作没有进一步加强教育。摄影作为一门艺术门类,作者的情感投入和艺术创作往往倾注于对作品的设计和后期制作上。

三、改革方向

1. 高校摄影基础教学内容改革。首先,应加大数码摄影的内容。现阶段数字化的普及使得数码摄影更具有市场前景和广泛应用价值,授课时,重点讲解数字图像的处理技巧以及数码照相机与传统照相机的异同点等。其次,对于摄影技术方面的内容应削减。摄影的技术性与艺术性在学科内的比重一直是摄影教学界争论的话题。在高校摄影基础教育中,学生学习基础技术是为了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只有将艺术审美能力培养起来,无论是何种技术手段都可以为实现艺术创作服务。最后,增加后期影像制作的教学内容。使用照相机可以记录真实世界,而摄影却不仅仅局限于对真实世界的记录。后期制作的教学应作为摄影基础上最重要的环节,与提高艺术审美能力为目标互相配合,完成摄影基础教学内容的改革。

2. 高校摄影基础教学方法改革。由于摄影基础教学的内容在不停地变化,那么也应根据这些变化的内容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课堂上,可多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教学的方法。安排学生组成小组根据课堂要求对拍摄主题进行拍摄计划的讨论和制订,并在作品呈现时以答辩的形式来进行作品展示和讲评。

四、结语

在今后的发展中,摄影基础教学的变革会更多,也会迎来更新的挑战,摄影教学也将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而随时调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类对于图像的追求不会停歇。高校艺术教育在对待摄影基础教学上的比重会越来越大。作为高校摄影教师更应时刻保持高度的职业敏感性,真正地肩负起摄影基础教学的重担。树立以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在社会市场经济中能够立足,在艺术专業领域能够领航的全方位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作者简介:夏枫,助教,研究方向:艺术摄影。

猜你喜欢
艺术审美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基于能力培养的美术色彩教学研究
论钢琴教育中的艺术审美
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电视综艺节目主持艺术审美风格探微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