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信息传播探讨

2018-12-26 15:52程露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信息传播环境艺术设计现代

程露

摘 要:环境艺术设计与传播学有机融合是实现环境设计理念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将传播学理论应用于环境设计研究中,为环境艺术设计提供新思路,并进一步探讨两者的关系,促使两者有效融合发展。

关键词: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信息传播

信息传播在信息时代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并在近几年得到了迅速发展,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可以利用传播学相关理论进行研究,从传播学中获取一些有益启示,开辟环境艺术设计新视野。

一、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环境艺术设计属于交叉学科,涉及人文、科技及艺术,从属于设计学科,其将自然环境作为基础,采取各种技术与艺术手段,促使生存环境向艺术化方向发展,追求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相处,也给人们提供了更加舒适的生存生活环境。

二、艺术设计与信息传播的关系

环境艺术设计从本质上来说是传播,这可以从设计过程中分析得到,下面我们将进行具体分析。环境艺术设计过程可以使用5W学说要素进行分析,首先设计过程中的传播者主要是设计师;其次是甲方与政府管理部门。

环境艺术工作可以看作是系统的传播活动,而且这项工作本身也具有传播活动意义,在推动设计与传播学科发展方面意义重大,这样也能更好地理解设计本质,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把握好每个环节,也给自身设计提供了新思路。传播学中一个具有代表性原理是传播活动中的各主体实施过角色转换后,各个要素间的信息量也会趋于平衡。信息能够被传播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是信息在传播者与受传者间不均衡;第二是传播者与受传者有某种共性。信息量因为不均衡,会从多的一方流向少的一方,这种现象可以总结概括为信息势能原理。共同性则是指信息传播的客观条件,例如电子设备必须要有USB接口才能实现信息资源互通,才能促成信息流。所有设计模式都需要这种持续信息流作为支持,由信息流建立的传播学模型为交互式设计活动带来了多样化、有指导意义的素材。信息传播者设计师应当转换角色,站在受传者角度思考、分析问题,而职业设计师对客户信息理解能力是其扮演角色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设计师应想方设法理解、包容他人想法,找到与客户之间的共性以此消除两者间的信息差,这样就能比较顺利地完成信息传播,设计出社会认可的方案。

三、环境与信息传播媒介的关系

单纯环境并不能随意达到艺术高度,例如普通自行车棚不能看作房子,而北京故宫可看作是建筑艺术,这是因为两者的环境及社会艺术存在差异,北京故宫具有社会历史艺术内涵,也反映出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及生活习俗,能够称为建筑艺术。

人造环境有自然环境的基本物理特性,如位置、色彩尺度等等,除此之外,人造环境与人之间也有密切关系,还能够传递出种类比较丰富的信息,这种环境能够使人们聚集起来,也能将人们分隔开来。环境对人际关系也具有重要的相互作用,人们建造建筑时,建筑的室内外环境会向他人发出信息,这些信息会使我们认识到我们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环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常常被人所忽略,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它,并产生多种直观体验。例如进入某地后就想沉思、想奔跑,或者是想睡觉等等,这就是环境无形中给我们传达的信息。如果人们体会到环境传递信息后忽略甚至不尊重它时,就可能给自己惹来麻烦。由此我们也能分析推断出环境也具有教育功能,好的环境艺术设计能够产生积极良好的教育作用,反之则会产生消极负面的作用。

四、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独立的学科,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也与信息传播关系密切,两者间具有天然的联系。环境本质上是一种媒介,而设计本质则是传播,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看作是信息传播。设计师应首先明确了解环境艺术设计基本概念、特点等基本知识,然后从传播学角度分析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的各个因素,分析设计与传播关系,分析环境与传播的关系,进一步探析环境成为媒介的原因,环境艺术与社会艺术关系,并对环境语言进行解读,最后将两者有机融合,促进两者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王云琦,陆燕燕.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中國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为例[J].传媒与教育,2015(1):149-151.

猜你喜欢
信息传播环境艺术设计现代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交叉学科发展趋势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运用
市场环境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革新建议
全媒体语境下体育新闻教育建设的思索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如何进行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引导
现代烟草工业发展趋势及降焦减害技术应用研究
谈森林管理管理体制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