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与心理健康:适应性自恋与病理性自恋的不同作用*

2018-12-27 09:10,,
心理学探新 2018年6期
关键词:易损性病理性适应性

,,

(1.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南昌 330022;2.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市“学习与认知”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8)

自恋作为心理学概念和结构具有相当长的历史,受到了来自临床心理学、社会/人格心理学以及精神病学等领域的众多研究者的关注(Pincus & Lukowitsky,2010)。研究的重点包括对自恋的结构和分类的分析(Pincus,Ansell,Pimentel,Cain,Wright,& Levy,2009;Wright,Lukowitsky,Pincus,& Conroy,2010),以及自恋对个体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Barry,Loflin,& Doucette,2015;Kauten & Barry,2014,2016)等。

有关自恋的测量存在很多争议,其中争议的焦点之一是自恋人格问卷(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Inventory,NPI)测量的有效性。NPI是社会/人格心理学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自恋问卷,但很多研究却发现它与临床诊断应用最为广泛的问卷——自恋人格障碍(Narcissitic Personality Disorder,NPD)却没有相关,或相关很小(Miller,Gaughan,Pryor,& Kamen,2009)。Miller等(2009)研究表明NPI与NPD都与根据DSM-Ⅳ轴Ⅱ人格障碍进行的临床结构性访谈的结果有相关,说明两者都能测得自恋人格。但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自恋患者的NPD分数高于正常大学生,而正常大学生的NPI分数高于自恋患者。并且另有研究表明NPI与神经质和抑郁负相关,而与成就动机、自尊以及幸福感正相关(Brown,Budzek,& Tamborski,2009;Rhodewalt & Morf,1995;Watson,Little,Sawire,& Biderman,1992)。对这种看似相矛盾的结果,Miller等(2009)认为是由于临床心理学与社会/人格心理学两个领域对自恋人格的不同理解造成的。Pincus等(2010)认为NPI测量的是适应性自恋(健康/正常的自恋),不是病理性自恋。鉴于自恋测量的不统一和颇多的争议,Pincus等(2009)在整合已有自恋问卷的基础上,根据自恋人格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编制了一份既适用于临床诊断又适用于社会/人格心理研究的病理性自恋问卷(Pathological Narcissism Inventory,PNI)。这份自恋问卷具有多个维度,包含自恋易损性和自恋夸大性两个二阶因子,以及条件自尊、剥削倾向、自我牺牲式自我提升、隐藏自我、夸大幻想、自我贬低,和特权愤怒七个一阶因子。到目前为止,该量表已得到广泛应用,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不同文化下验证了其信效度,成为临床和社会/人格心理研究中最为常用的自恋量表之一(Barry et al.,2015;Karakoul,Triliva,& Tsaousis,2013;Morf,Schürch,Küfner,Siegrist,Vater,& Back,2016;李嘉,董圣鸿,王小桃,2018)。

自恋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正常/适应性自恋与个体的自尊存在显著正相关,这种个体更能够认同对自我的积极幻想,以及将自我描述为相对成功(Campbell,2001;Morf & Rhodewalt,2001;Sedikides,Rudich,Gregg,Kumashiro,& Rusbult,2004)。适应性自恋倾向的人对自我有一个正性的幻觉。这类个体更有上进心、满足感,相对更容易成功。研究表明NPI可能测得的是适应性自恋的表现,因为这些自恋表现提高了个体效能(personal agency),并且提高了个体的自尊和主观幸福感(Brown & Zeigler-Hill,2004;Campbell,Bosson,Goheen,Lakey,& Kernis,2007;Sedikides et al.,2004;Zeigler-Hill,2006)。而病理性自恋与个体的攻击性行为具有紧密的联系,高自恋的个体往往表现得更具有攻击性(Barry,Grafeman,Adler,& Pickard,2007;Barry,& Kauten,2014;Barry et al.,2015;Bushman & Baumeister,1998;Thomaes,Bushman,Stegge,& Olthof,2008)。Miller,Gentile和Campbell(2013)发现自恋易损性与抑郁和焦虑显著正相关。而在对经历过创伤性事件的个体的研究中,Bachar等(2015)的研究发现,自恋易损性能够显著预测童年期遭受过性虐待的个体在成年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不论是自恋夸大性还是自恋易损性,都与特权感、不信任感和神经质具有相关(Cain,Pincus,& Ansell,2008;Zeigler-Hill,Green,Arnau,Sisemore,& Meyers,2011)。此外,自恋易损性与反应性攻击具有强相关而自恋夸大性与工具性侵犯具有弱相关(Malkin,Zeigler-Hill,Barry,& Southard,2013)。国内也有研究者关注自恋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影响。比如,张永欣等(2016)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社交网站使用、自恋和妒忌之间具有正相关,且显性自恋的水平调节了社交网站使用与妒忌的关系。丁倩等(2016)在对自恋人格、自拍行为与积极情绪的关系研究中发现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在廖小伟等(2015)的研究中,自恋、敌意认知与恋爱暴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且敌意认知分别完全中介了隐性自恋与躯体攻击、心理虐待和胁迫的关系。但是,国内自恋相关的研究多采用的是NPI和周晖等(2009)编制的自恋人格问卷(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NPQ)。这两种测量工具测量的都是适应性自恋(李嘉,董圣鸿,王小桃,2018)。因此国内关于病理性自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的研究还留有较大空白。综上所述,已有研究有单独使用NPI或PNI,探讨适应性自恋或病理性自恋与心理行为的关系,但没有研究对比适应性自恋与病理性自恋对心理健康的不同作用。本研究将同时采用NPI和PNI两个量表,考察适应性自恋与病理性自恋对个体心理健康的不同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来自广东和江西两所大学的750名在校大学生参与本次调查。收回有效问卷709份,其中男生123人(17.3%),女生586人(82.7%);大一学生385人(54.3%),大二学生207人(29.2%),大三学生52人(7.3%),大四学生65人(9.2%)。被试年龄范围为16~23岁,平均年龄19.48 ± 1.12岁。

1.2 工具

1.2.1 病理性自恋问卷(Pathological Narcissism Inventory,PNI)

该问卷由Pincus等(2009)编制而成,由李嘉等(2018)翻译成中文并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验证了其信效度。该问卷共有52个项目,采用里克特6点量表计分,从0(一点也不像我)到5(完全像我)。量表包含7个一阶因子:条件自尊、剥削倾向、自我牺牲式自我提升、隐藏自我、夸大幻想、自我贬低和特权愤怒;两个二阶因子,自恋夸大性(包括剥削倾向,自我牺牲式自我提高和夸大幻想)和自恋易损性(包括条件自尊、隐藏自我、特权愤怒和自我贬低)。在本研究中PNI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52,分量表自恋易损性为0.935,自恋夸大性为0.887。

1.2.2 自恋人格问卷(Narcissism Personality Inventory,NPI)

该问卷由Raskin和Hall(1979,1981)编制,包含40个迫选题,采用0,1计分。关于它的结构存在一定的争议,通过因素分析方法,研究者得到2-4个不等的因子成份,而Raskin和Terry(1988)提取出了7个因子,并认为7个因子模型最符合DSM-Ⅲ的自恋人格障碍标准。鉴于该问卷因子成份的不稳定,本研究根据国外研究经验只采用总分进行分析。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总体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6。

1.2.3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

该量表有90个项目(汪向东等,1999;王征宇,1984),采用里克特5点量表计分(1“无”,5“严重”),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10个因子,总分用作总体心理症状指标。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74。

1.3 统计方法

运用SPSS19.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差异比较和Pearson相关分析,用Lisrel8.8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2 结果

2.1 PNI与NPI的描述性结果

PNI及其因子以及NPI得分的描述性分析见表1。为检验不同性别在各变量上的得分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对数据进行了t检验(见表1)。差异检验结果显示,除剥削倾向和自恋夸大性之间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外(t=2.621,p<0.01;t=2.484,p<0.05),PNI及其各因子得分与NPI总分均未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t=0.132~1.903,ps>0.05)。在剥削倾向和自恋夸大性上,男性得分均显著高于女性得分。

表1 PNI和NPI平均分和男女差异检验结果

注:括号里为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

2.2 PNI、NPI与SCL-90的相关分析结果

相关分析表明(如表2),PNI与SCL-90总症状指数及其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225-0.404,p<0.001),与NPI的正相关也达显著水平(r=0.109,p<0.01)。而NPI除与抑郁具有显著负相关外(r=-0.093,p<0.05),与SCL-90总症状指数及其因子无显著相关(r=-0.064-0.063,p>0.05)。偏相关分析表明,在控制了自恋易损性的影响之后,自恋夸大性与SCL-90总症状指数及其各因子的相关均未达显著水平(r=-0.089-0.044,ps>0.05),与NPI呈显著正相关(r=0.194,p<0.001)。在控制了自恋夸大性的影响之后,自恋易损性与SCL-90总症状指数及其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226-0.411,p<0.001),与NPI的负相关也达显著水平(r=-0.102,p<0.01)。

表2 SCL-90,自恋人格和病理性自恋的偏相关

2.3 大学生自恋与心理健康的结构方程模型

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进一步验证大学生自恋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以病理性自恋的两个二阶因子自恋夸大性和自恋易损性为外源潜变量,病理性自恋的七个因子为外源观察变量;采用平衡法(吴艳,温忠麟,2011)对NPI的项目进行打包形成4个项目包并将其作为适应性自恋的外源观察变量,将NPI作为外源潜变量;总症状指数为内生潜变量。SCL-90的10个因子为内生观察变量,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检验表明假设模型是恰当的(p<0.001)。模型的拟合指数为:2=784.26,df=183,2/df=4.29<5,NFI=0.97,NNFI=0.97,CFI=0.97,SRMR=0.052,RMSEA=0.068。其中,自恋易损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达到显著(b=0.62,t=6.33,p<0.001)而自恋夸大性(b=-0.14,t=-1.77,p=0.078)和NPI(b=-0.08,t=-1.94,p=0.054)对心理健康的路径系数达到边缘显著(见图1)。

3 讨论与结论

3.1 描述性结果的讨论

为考察个体在病理性自恋量表的得分情况,研究中对PNI及其各因子的得分进行了分析。描述性数据分析表明,从PNI的总均分来看,大学生总体上没有病理性自恋倾向(平均分为2.23,量表的理论中点为2.5)。其中得分相对较高的因子有自我牺牲式自我提升、隐藏自我以及夸大幻想(2.5分左右)。自我牺牲式自我提升表现为以一种所谓的利他行为来维持自我形象,隐藏自我表现为不向他人展示自己的需求和错误,夸大幻想的个体常幻想成功和他人的赞赏(Pincus et al.,2009)。我们认为大学生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我牺牲式自我提升、隐藏自我和夸大幻想与大学生的年龄与所处的环境是相一致的。大学生处于青少年晚期,是获得自我同一性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会觉得自己能力很强,并且容易采用自我夸大的方式以获得自尊。而且在中国的社会大背景下强调的是集体主义和不给他人添麻烦的原则,使得处于社会中的个体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和更少的表露自己的需求。

图1 适应性自恋、病理性态自恋、与心理健康的结构方程模型

为了检验自恋的性别差异,研究中采用t检验对不同的性别在适应性自恋和病理性自恋上的得分进行了差异比较。分析表明,NPI总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这与以往的研究中所发现的男性显著高于女性是有出入的(Ames,Rose,& Anderson,2006)。但我们认为这是可以解释的。近些年女权运动迅速发展,男女平等的思潮在人群中广泛传播,这也使得以往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比如,男性往往被认为更应该获得权力或者是群体中的领导者等)日趋淘汰。现今的男女平权思想也使得与自恋特质相类似的男女性特质表现出更小的差异性。在对病理性自恋的分析中,除了男性在剥削倾向和自恋夸大性上显著高于女性之外,PNI总分和剩下的其他因子之间并未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

3.2 NPI与PNI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首先在本研究中,偏相关分析表明NPI与PNI的二阶因子自恋夸大性具有显著正相关,而与自恋易损性具有显著的负相关,这也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即认为NPI测量的只是自恋的夸大性方面(Cain et al.,2008)。其次,NPI除与SCL-90中的抑郁因子具有显著的负相关之外,与总症状指数及其大部分因子呈负相关,但均未达显著水平。该结果与国外的相关结果基本一致。国外研究表明NPI的得分与神经质、羞愧和抑郁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Miller & Campbell,2008;Pincus et al.,2009;Rhodewalt & Morf,1995;Samuel & Widiger,2008;Sedikides et al.,2004;Watson et al.,1992)。自尊是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因素,因此NPI与抑郁的负相关是符合逻辑的。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表明,NPI得分对个体在SCL-90上的得分之间的路径系数为b=-0.08,t=0.054,也即NPI对总症状指数负向预测作用达到边缘显著水平。个体NPI得分越高,总症状指数越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最后,相关分析表明病理性自恋总分与心理总症状指数显著正相关,偏相关分析表明PNI的二阶因子自恋易损性与SCL-90及其各因子的得分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而自恋夸大性与心理健康的负相关未达显著水平。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表明,病理性自恋的二阶因子,自恋易损性能够显著的预测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而自恋夸大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达到边缘显著水平。这与已有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Dickinson和Pincus(2003)认为比起自恋夸大性,自恋易损性的个体表现得更为适应不良。Miller等(2013)的研究发现自恋易损性比自恋夸大性更能预测个体的心理健康。Keene和Epps(2016)在研究童年期创伤对成年后攻击性行为的影响中发现,控制自恋易损性后,自恋夸大性与攻击和特质愤怒之间的相关未达显著水平;而控制自恋夸大性后,自恋易损性与攻击和特质愤怒仍具有显著相关。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病理性自恋与适应性自恋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是不同的。总体来说,正常/适应性自恋和自恋夸大性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可能起到微弱的保护作用,而自恋易损性则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猜你喜欢
易损性病理性适应性
基于振动台试验的通信机柜地震易损性分析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基于GIS与AHP法的岩溶塌陷易损性评价及其在城市建设规划中的意义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的研究现状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基于Pushover能力谱法的RC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两种护理方式配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对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