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的培养策略分析

2018-12-27 11:28李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9期
关键词:人地黄土高原教材

李艳

摘 要:课程改革的推进使如今的教育工作目标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就初中地理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成为了教师为之努力的目标。而人地协调观作为地理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一项,更是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渗透,利用教学资源、教育活动,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发展成为能够造福于社会的有用人才。本文就将立足于初中地理教学,结合晋教版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一课,提出几点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 地理教学 人地协调观培养 策略

人地协调观指的是对于人和土地资源关系的正确认识,能够处理好二者之间的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这是学习地理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也是成为实践型人才的重要一环。初中作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起始阶段,必须要帮助他们打好这一基础,使人地观念扎根在他们的意识当中,始终伴随他们的地理学习。对于初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图文并茂,了解地理特征

想要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首先需要具备较强的知识基础。教师在带领学生认识我国的疆土时,应做到图文结合,让他们了解我国的地理特征,为他们人地协调观念的形成打好基础。如在认识我国的黄土高原时,教师可以展示黄土高原在我国地图上的位置分布以及具体的地形地貌,让学生对该地区的特点产生直观的认识。随后可以让学生通过描述某一区域相对位置的方法,找出参照系,分别从不同的方位对黄土高原地区进行描述。通过这样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了黄土高原作为黄河流域,对于我国古代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也了解了该地区土壤肥沃,是原始农耕的基础。在掌握了地理知识的同时,无疑也产生了文化和民族意识。

二、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地理思维

地理思维是指学生能够以地理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并结合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是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体现。教材中提到了黄图高远水土流失问题的严重性,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带领学生探究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解决方法。为此,可以开展一次寻找黄土“风成说”的依据,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黄图高原地区地表土质疏松,植被缺乏,且夏季多雨的特点,找到水土流失的原因。这也是黄土高原形成如今特色地貌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提出整治水土流失的办法。这样展示教材又超出教材之外的实践性教学,才能体现地理教学的根本作用,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三、强化实践操作,加速观念形成

传统的教学仅仅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师生都缺乏实践意识,导致地理教学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如今,教师必须以培养实践型人才为目标,将教材中的理论变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操作、实验过程中产生实践意识。相对于单纯的学习理论来说,这更能加速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形成。在研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利用木板、泥土、水等开展一次小型的实验活动,通过在泥土上覆盖植被和不覆盖植被,选用普通泥土和黄土,设置“降雨”和不设置“降雨”,分别观察泥土流失的情况。最终获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为土质、降雨和植被不足。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们通过直接参与,更加清晰、深刻的认识到了自然环境的严峻问题,在平时的学习中也会有意识的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尝试解决实际问题。环境意识逐渐增强,人地协调观也会进一步加深,为促进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小组合作学习,强化实践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将学生的力量集中起来,提出更多合理意见和新奇的观点。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的合作学习任务,让他们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问题提出整治意见。学生们通过合力分析教材,查找课外资料,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黄图高原地区想要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更好的发展,必须协调好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可以通过植树、种草等方式增加植被的覆盖率,同时修建梯田和挡土坝治理问题。此外,还必须严格控制放牧,在发展的经济的同时也需要保持生态规律的平衡。在这样一个最终的实践环节里,学生们通过所学知识及课外资料,真正参与到了问题的解决过程当中。而在探究问题解决办法的过程中,也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环境问题。而土地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更是需要与生产活动的开展相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民族稳步的发展和前进。

结语

综上所述,人地协调观作为地理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名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培养的目标。学知识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成为一名服务于社会的有用人才。地理教师应本着这一目标,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让学生们能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来能够为我国土地问题的解决出一份力,这也是地理教学根本作用的彰显。

参考文献

[1]杨修志,贾素知.初中地理“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1):41-43.

[2]张淑艳.学“地”明理,树立人地协调观——初中地理课堂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J].地理教学,2017(16):27-29.

[3]耿瑞丹.利用活动板块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24):47-49.

[4]张锦尤.善于挖掘乡土素材,巧设问题,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分析[J].教育現代化:电子版,2017(10):0111-0112.

猜你喜欢
人地黄土高原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宿州“人地”挂钩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实证分析
选举 沸腾了黄土高原(下)
选举沸腾了黄土高原(上)
洒向黄土高原的爱
神秘的玛雅文明
安顺喀斯特地貌与苗族文化的 “人地”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