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在当前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2018-12-27 11:28周德陆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9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初中微课

周德陆

摘 要:微课教学借助信息化技术,给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带来了历史性的变革,让“历史”走进了现实,加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但是微课教学的“泛滥”,又给我们历史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严谨而科学地运用微课教学。

关键词:农村 初中 历史教学 微课

当前“微课”教学的旋风已经席卷了各个学段的课堂教学,就连广大的农村学校也兴起了微课教学的潮流。微课教学以其不可比拟的优势,确实给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但是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其对于广大教师和学生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历史讲述的是“历史”,是已经发过的人和事,越是年代久远的“历史”,学生越难以认知。再加上当前初中生学业负担的加重、历史实行开卷考试等因素,学生没有较多的兴趣和精力去学习历史。而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微课教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针对性、灵活性,给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一、微课介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农村中学相对教学资源贫乏,信息闭塞,而历史教材受载体的限制,只能有文字、图表等。许多历史文物,历史古迹、历史事件等,对学生而言都是呆板、僵化的东西,缺乏动态、直观的效果。所以在传统历史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历史教师的讲解还是教材的叙述,学生都感觉到乏味,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不高。而微课的核心内容就是教学视频,微课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把一些历史人物、古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对某些历史事件,可以剪輯部分电影或电视片段还原历史,这就冲击了学生的视觉感受,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微课介入历史教学一方面弥补了农村初中历史教学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以其系统性、故事性、连贯性、趣味性等特有的手段,让历史真正“活”了过来。

二、微课教学有利于提高初中生对历史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巨大成就,逐步积累客观、真实的历史知识;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1)所以历史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分析、归纳、概括、总结的能力。微课教学具有情景化特征,使广大学生在历史情景中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学科思维能力的学习及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微课有利于初中生的历史情感的升华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在中国古代史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识读历史图表,知道古代纪年方法,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描述历史事件,初步了解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2)在中国近代史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中国近代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初步阅读、理解和归纳一些基本的历史材料,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释历史问题;认识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3)所以初中历史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提升技能、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历史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怎样做人、如何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实现历史教育的情感归宿。但是传统历史课堂教学过于单一和僵化,无法实现既定的情感教育。但是微课教学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境,增强真实感,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深刻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践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四、历史微课教学有利于初中生开展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新课标在“过程与方法”中明确强调初中学生“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4)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历史课堂教学不是单纯地传授给学生几个历史史实,而是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微课分为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等多种类型,讨论类微课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自主学习类微课是指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探究类微课是指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所以微课具有很强的参与性、探究性、自主性,教师在课下精心设计微课,在课堂上学生对微课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并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对于发表见解学生来说是学以致用,又可以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生生之间的交流比师生之间的交流会更有效。学生在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同时,有可以在学习中乐趣提升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微课只是教学的手段,不能背离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宗旨。当前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忽略了自己的教学角色定位,完全以微课为主,整个教学活动完全用视频来替代,教材丢在一边。这样的课堂教学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缺乏正确的教学引导,一堂课“热闹非凡”,学生也十分兴奋,但收获空空如也。所以教师必须明确自身课堂定位,合理控制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微课视频使用只是为了展现历史知识点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它只是调味剂,但不是“主菜”。微课内容必须要与教材内容进行顺利衔接,不能让学生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微课介入农村初中历史教学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所以我们广大农村历史教师应该客观辩证地看待微课,严谨而科学地使用微课。

参考文献

[1]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初中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