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于KEMOT的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的多维能力测试体系

2018-12-27 11:28王亚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9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摘 要:鉴于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的综合性,提出基于KOMET多维能力测试体系,作为学生掌握多媒体技能的综合实践能力的评价标准。文章对构建多维能力测试体系、项目设计、方法实施等进行有效说明,实践证明对教学改革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多维能力测试 KOMET 教学改革

互联网的发展,媒体的变化瞬息万变,使得人人都成了自媒体人,传播方式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旺盛的人才需求,这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进入多媒体行业发展的良好机时。如何评价学生是否具备行业职能是当前高职人才培养定性的重要问题。

一、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评价体系中存在的弊端

像多媒体这类设计开型课程教学中,较少考虑到该学科的职业能力。学生课程的考试成绩虽然很高,但缺少整体性创新设计能力,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导致毕业生在就业时还不知道本职业工作流程,难于在企业立足。突破传统的考核改革也一直在尝试中,但鉴于课程的综合性过强,目前较多沿用的是以理论与操作相结合,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百分制的评分,但是这样评分的数值是无法体现学生真实的职业技术能力。

二、KOMET能力测评思想

KOMET是“职业能力与职业认同感测评项目”的简称,是德国不莱梅大学和德国科委联合发起的能力测评项目,K0MET模型就多元的,是由要求维度和内容维度构成的能力模型,共8个能力维度指标构成。

利用模型可以解决教学中的缺陷问题,不同的内容维度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水平层次,相当于一生一案。作为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辅助手段,通过对高职学生进行能力测评,来判别学生是否具备该技能的职业能力。

三、构建多维能力测试体系

(一)多维能力测试体系

KOMET模型开发是跨专业的通用模型,但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文提出在此基础上的多维能力测试结构体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多媒体技术课程前,已掌握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平面动画设计、图形图像处理、平面广告设计等技能,而本课程的学习培养重点在于多媒体技能的综合性,关注的重点在多媒体行业的职业能力及该岗位包含的各种能力,而不是某一种媒体相对应的课程内容或技术工具操作等。所以应用多维能力测试体系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岗位职业的培养,并同时对教学反思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原模型将功能性能力、过程性能力和整体化设计能力作为职业能力等级,共设计了8个指标,但在教学测评中认为还是有必要将名义能力也归纳其中,所以针对不同的层次扩展了共10个指标,具体如图1所示。

(二)学习项目任务设计

教学中根据模型开发学习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可以在学习情境下交互进行,参考企业工作流程,分组工作及模拟社会角色。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标准,制定符合从“初学者”到“专家”的学习提升阶段的系列学习任务。

如:一个ui项目的工作流程:细化需求阶段(用户研究 竞品分析 受众定位)→大纲制定阶段(评审 分析问题 修改 定位 细化需求)→产品立项(立项会议 细化需求 需求分工 计划周期)→交互设计(竞品分析 甲方特性 低保真原图 低保真交互交互评审)→视觉设计(竞品分析 视觉设计 视觉规范 视觉评审 切图标注)。在这个综合学习任务中的流程过程性及成果都能对应体现各维度指标,如下表1所示。

(三)测评方法

测评系统在实施中可分阶段按内容维度根据能力指标分时进行,按任务和综合测试交互实施,如表2所示。

能力维度测试可采用开放性综合测试题目,可以考虑多套工作任务作为题库,由教学小组成员统一审题,最终选择公认有效的作为测试项目。

各项指标权重是考核的关键,级别越高,难度也越大,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可以具体设置,建义按1-4-3-2比例分配能力等级的权重。

学生最终的能力得分:

p=(k1+k2)/2*10%+(f1+f2)/2*40%+(p1+p2+p3)/3*30%+(d1+d2+d3)/3*20%

评分等级时还要说明该等级对应的的评分值不得低于最大值的50% ,过低则证明无法达到该级别能力资格。

为了保证测评项目的规范合理性,对测试内容也要进行可信度检测。以功能性能力中的直观性指标为例,如果按5分评分,以某一班学生的学习任务的得分分布统计如下表3所示

学生的评分结果如图2呈正态分布,则表示该学习任务的设计符合教学标准,非正态分布状态下教师就要进行反思,调整教学任务的安排。

结语

采用多维测评标准,丰富了教学设计手段,为完善教学改革提供了實证基础,可以帮助老师更好理解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开发和实施教学改革,系统地设计学习任务,对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让学生更快地适应企业岗位。

参考文献

[1]费利克斯·劳耐尔,赵志群,吉利.职业能力与职业能力测评—KOMET职业能力测评方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邓子龙,程芳,宋淘.基于工作室与KOMET混合模式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Photoshop 平面设计》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9):206.

[3]王存荣.KOMET职业能力模型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3(9):37-39.

[4]袁静.《COMET 职业能力测评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4):80.

作者简介

王亚君(1976—),女,讲师,工程硕士,研究方向:多媒体技术。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