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刑法中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分析

2018-12-27 06:06罗荣辉
法制与社会 2018年27期
关键词:刑事责任未成年人刑法

摘 要 未成年犯罪作为整体刑事犯罪当中的重要部分受到我国各个部门的密切关注,在我国的刑法规范当中对未成年的刑事责任作出了详细的分析。未成年人本身的心智发展不成熟,加之叛逆和盲目的行动特点导致对未成年本身的刑事责任追究不能等同于成年人的刑事责任追究。我国的刑法对未成年犯罪的处罚理念在于从宽处罚,本文对我国未成年刑法当中对未成年犯罪从宽处罚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对刑法当中未成年人背负的刑事责任进行分析,为相关司法部门正确评判未成年犯罪所需承担的刑事责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犯罪 刑事责任 刑法

作者简介:罗荣辉,湖北文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9.353

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是我国治安稳定和社会稳定当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现象,只有处理好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才能够保证我国社会治安的稳定性。针对未成年人来说,其本身犯罪之后改过自新的可塑性较强,因此政府对于未成年犯罪的刑事责任追究不同于成年人的刑事责任追究,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追究明确规定要从宽处罚、不适用死刑的原则开展刑事责任判决。我国刑法中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是保证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只有清楚的了解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实际信息,才能够更科学的面对对未成年人的刑事处罚。

一、未成年人和未成年犯罪

(一)未成年人的概念

未成年人在刑事法律当中得到从宽处罚的特殊照顾主要原因在于未成年人本身在身体和治理等方面的还处于发育阶段,其实际的处事能力并不成熟,对正确事物的辨识能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较大,不能够正确的控制自己的行为。我国刑法和相关刑事处罚的政策正是基于未成年人这种特殊的身心状况下而做出的科学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追究规范规定。对未成年人的年龄范围以及刑事责任的承担范围等都是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后相关刑事责任追究所要考虑的内容,只有真正的了解各个阶段未成年人的生理以及心理上的特点才能够正确的做出相应的刑事政策,实现对未成年人的刑罚惩罚,进而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保证社会的稳定。

(二)未成年和青少年犯罪之间的区别

青少年和未成年人的犯罪在年龄上有一定的区别,而年龄的不同其相应的犯罪性质也就不同。

1.未成年犯罪

未成年犯罪的主要年龄界限在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当中有明确的规定,其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岁的公民”,我国的相关刑事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的年龄界定也是18岁,刑法当中对于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将会给予从宽处罚的特殊待遇,对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特殊案例将会给予部分的刑事责任减免。

2.青少年犯罪

对于青少年犯罪其主要是指18-25岁的人员,在25岁之前18岁之后,虽然未成年人已经处于成年阶段,但是其仍处于青年的范畴,且相关研究显示,在18-25之间的青少年其犯罪的频率和数量属于高发阶段,因此对于青少年犯罪现象在犯罪统计的相关研究当中占据大量的数据内容。这个阶段的人员犯罪将被算为青少年犯罪概念当中。对青少年犯罪现象来说,其本身是犯罪学当中的重要内容,相比于未成年人犯罪来说,青少年犯罪并不具备刑法上的概念,只单单在犯罪学上具有相应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分析。

(三) 未成年人的相关年龄界定

对未成年人的年龄界定,我国的刑法对未成年人的年龄界定主要从我国人口变化、犯罪内容、社会发展等多个角度考虑,对影响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对社会经济变化、文化变化、气候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对未成年人成熟早晚的发展进行合理分析,进而科学的制定未成年人的年龄界定,合理的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预防犯罪现象的发生。对未成年人进行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主要是在刑法规定当中(现行《刑法》第十七条)针对已经年满14周岁但是不满18周岁的人群从宽处理,而《行政处罚法》当中(第25条规定)对不满14周岁的人员将不给予行政处罚,只要求监护人加强对其管教,对于已经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员的行政处罚从轻处理。在《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当中(第九条)对“已满17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员违法治安管理规定从轻处罚;不满14周岁的人员违反治安管理相关条例的,免除必要惩罚,勒令其监护人加强管教”。

由此可见,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年龄界定在于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员,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员统称为未成年人。

二、 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处罚承担的相关原则

(一) 对未成年人犯罪从宽处罚

我国现行的刑法当中对未成年人的犯罪处罚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我国现行《刑法典》第17条第3款相关规定)。此刑法法律的提出使得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判人员要根据法律的规定科学对未成年人犯罪事项进行评判,不可以凭自身的意志随意自由判决。针对一些未成年人犯罪内容社会影响巨大、犯罪手段恶劣或者激起大量民愤的现象则可以忽视法律当中对于未成年人制定的从宽处理政策,根据其实际的犯罪性质做出和正常的刑事犯罪情节处置相同的处罚。

(二) 對未成年人犯罪从宽处理的主要原因

1.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影响

未成年人特殊的身心特点使得我国现行刑法在对未成年人进行刑事责任追究时注重对未成年人的从宽处罚。未成年人的年龄界定在14周岁和18周岁之间,这个阶段的人员身心还处于发育期,相应的处事心理并不成熟,情绪容易暴躁,考虑事情不全面,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容易受他人影响。正是由于未成年人这种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不能够很好的控制自身的行为,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实际未成年人一时冲动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进而担上刑事责任。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在于大部分未成年人属于初犯或者偶犯,事后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往往较后悔,这种情况相比于成年人的犯罪现象这种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更容易通过教育、管教等方式让未成年人改过自新。对未成年人采取“因果报应”这种等量的刑事处罚对其实际的改造效果并不明显,不仅不能够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产生,还会导致未成年人对受到的刑事处罚产生悲观情绪,进而进行伤害自己或者伤害他人的事件,促进未成年人在犯罪的道路上无法回头。此外,对于未成年人的犯罪事件,不仅仅是未成年人本身的因素导致犯罪的发生,更多的是外界环境给未成年人造成的多方面冲突例如学校恶霸的欺凌、家庭不和谐的影响、社会不文明发生以及一些恶性事件对未成年人本身的身心造成的迫害最终导致未成年人感情用事,一时冲突担上刑事责任,同时不公平的社会地位也是造成未成年人对正常生活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

2.刑法谦抑性原则的影响

我国刑法的谦抑性原则使得其对于未成年人的刑法处罚多向人性化方面发展。对我国现行刑法而言,其主要是为了规范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以道德的软规范和法律的硬性规范维持社会治安的稳定和良好的社会风气。我国法律部门主要通过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等多方面的法律法规约束以稳定不同生活生产活动当中的各项人们活动措施,在道德和社会风气约束并不理想的情况下往往需要法律介入进行调和,保障各项工作活动能够稳定开展。刑法以其自身的严厉性和剥夺性维护了社会治安的稳定性。因此刑法也是对不法犯罪分子的最后一道也是最严厉的一道惩罚封锁线,刑法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各个因素对犯罪事件的影响,站在未成年人犯罪的角度想问题,进而关心未成年人的真实状态,而不是一味的惩罚。

我国现行刑法对未成年人从宽处理的态度使得相应的工作当中和对待成年人的刑事处罚相区别,并在实际的刑事事件处理当中以人性化的态度对待对未成年的刑事责任追究。例如,在我国1998年的《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当中(第六条)规定“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盗窃公私财物,虽已达到数额较大的起点,但情节轻微的,可以不作为犯罪来处理”。这种对未成年人的谦抑性刑事责任追究理念是考虑到未成年人本身的身心大多不成熟,对诱惑的抵制能力不强从而做出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决策。

三、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适用方面

对刑法的适用上正常的刑法并不适用于对未成年的实际刑事责任追究,因此刑法在对未成年人追究责任时,要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特点之后酌情处理。

例如,刑法当中的死刑和无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是刑法当中非常严厉的法律制度,其并不适用于对未成年人的刑事处罚。因此,在不得不对未成年人进行死刑或者无期徒刑的刑罚处理工作时,要在刑罚执行当中以减刑和假释等从宽处理操作给予未成年人更多的合理化刑事处置,充分发挥法律的人性化特点,在保证法律的公正公开下,将人性化融入刑法工作当中,认识到刑法是为广泛的人民群众服务的,进而完善刑法的相关法律法规。而对未成年人不适用无期徒刑和死刑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对于刑法的公正性来说,将还有长久人生时光的未成年人判为无期徒刑,其在牢狱当中度过自己的人生并不能体现刑法的公正性;对刑法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角度来说,判定未成年人为无期徒刑,其晚年的生活需要政府给予相应的支持,长久下来政府的开支较多,经济负担较重,并不利于政府和国家长久的发展;对刑法的权威性而言,未成年人多属于初犯,且犯罪悔改意识明确,在无期徒刑的执行当中往往由于未成年人表现良好得到大量的减刑,进而得到假释或者从轻处理,不利于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对于未成年人的未来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得到假释的人员由于自身前期在牢狱当中度过,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了解,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不能够正常的进行日常生活和相应的正常工作,不利于未成年人长久发展,不利于保障社会的稳定。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刑法中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分析,要先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了解未成年人的年齡界定之后,分析未成年人初犯、偶犯而担上刑事责任的特点,分析我国现行的刑法对未成年人从宽处理政策的原由,进而了解刑法的人性化和权威性,使刑法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为我国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给予未成年人更多的关注,保障未成年人的基本利益,进而促进我国刑法的完善化和人性化。

参考文献:

[1]王娜、刘姿媛. 比较法视野下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2016(1).

[2]曾粤兴、倪传洲. 伦理视野下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刍议.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7(1).

[3]高冰.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保护处分制度构建.人民检察.2016(14).

[4]朱彦.对少年刑法的立法思考与分析.青少年犯罪问题.2017(6).

猜你喜欢
刑事责任未成年人刑法
过度刑法化的倾向及其纠正
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健康成长
刑法适用与刑法教义学的向度
论刑法总则
释疑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