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暑期,我家宝贝就是小学生啦

2018-12-28 11:22包丹丹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幼小学会

包丹丹

从幼儿园走向小学,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生转折点。在这个过程中,幼小衔接的质量对孩子能否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幼小衔接”成了大班孩子家长最关注的问题。

再过一个暑假,大班的孩子就要光荣地步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在这个暑假里,对于幼小衔接爸爸妈妈都有哪些计划呢?

教师:在暑假里,爸爸妈妈对于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会有哪些计划安排?

禄禄妈妈:我们半年前就开始了幼小衔接的各种准备,比如学拼音、算数、硬笔书法,进行体能锻炼等,希望暑假能继续跟进。

汐汐妈妈:我们打算从三个方面做准备。一是增加知识储备。二是增强身体素质,每天练习跳绳,偶尔跑步、蛙跳。三是规范作息,每天早晨6:40起床,晚上9:00睡觉。

瑶瑶妈妈:调整作息时间,培养学习习惯,锻炼体能。

骋骋妈妈:很多孩子入学之后容易生病,所以我想提早做好体能锻炼。尽量将暑假旅游安排在第一个月,第二个月在家好好调整,为进入小学生活做准备。

贝贝妈妈:参加有关幼小衔接的课程,有意识地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尽可能让小孩自己动手完成每天该做的事。

小燚妈妈:在个人生活自理和生活作息方面以一个小学生的标准严格要求孩子。带孩子去参观小学,买幼小衔接方面的相关书籍。

对爸爸妈妈说

从家长的反馈来看,大班结束的暑假将是一个忙碌的假期,在不断提升孩子各方面能力、做好幼小衔接的同时,希望大家注意方式方法,帮助孩子愉快有效地度过最后的衔接阶段。

应该说,大部分家长都非常重视幼小衔接,但是大部分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还是比较偏重于知识的储备,如,教孩子拼音、汉字、算术、英语。希望多储备些,孩子小学阶段的学习会轻松些。但无论是从实践还是从理论上讲,知识的储备在幼小衔接中都不是最重要的。幼小衔接不是简单地增加一个过渡环节,不是在这个环节中狂补认知内容,将小学内容超前学习。幼小衔接真正的价值是:为入学做准备,为终身发展打基础。

幼小衔接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学习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学习适应能力

学习适应能力是指个体能够克服种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一种倾向和能力。

学习适应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千万要让孩子保持对小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里主要体现的是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迫而学。我们要注意下面两个方面。

合理的心理建设:憧憬小学生活

有关小学的负面消息容易使孩子产生焦虑情绪,从而影响入学后的情绪,严重的甚至导致厌学。而对于小学生活的美好憧憬则能激励孩子克服入学过程中的各种困难。所以家长要注意避免各种负面刺激,引导孩子憧憬小学生活。

幼儿园做了什么

在大班阶段,孩子每天背着书包上幼儿园,平常交流以准小学生相称。在“我要上小学”这个主题活动中,老师带领孩子们参观小学,了解小学生活,还邀请毕业的哥哥姐姐们回幼儿园交流。通过各种有仪式感的活动,让孩子们从内心接受并喜欢小学。

家里可以这样做

有空经常带孩子去看看即将要上的小学,帮助孩子建立归属感、安全感。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关注小学的公众号,提前了解和熟悉关于小学的点滴趣事,使孩子为自己能成为该校学生而自豪。让孩子意识到上小学是长大的表现,能成为一名小学生是很自豪的事,不断激发孩子上学的愿望。

知识准备要适量,方法要适当

很多小学教师反映,那些上学前学了大量汉字、拼音、算术技能的孩子中,相当一部分在课堂上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孩子的总体表现呈下滑趋势。道理很简单,重复学习让孩子失去兴趣。

幼儿园做了什么

在大班阶段,每天中饭后有专门的幼小衔接活动:如讲述绘本、朗读古诗,培养孩子对语言的兴趣。通过数学教具的操作,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等等。老师每天会布置一些针对性的小任务,培养孩子们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为进入小学能主动完成作业做好铺垫。

家里可以这样做

暑假里,家长可以和孩子了解一年级课本的种类和内容,说一说最喜欢什么,激发孩子憧憬小学的学习内容。

关于“拼音”:家长可以为孩子播放关于拼音的音频材料,但不需要提前完全掌握。这种经过认识而且期待去学习的状态最佳,带着这种状态,入学后每天跟着教师的进度掌握拼音就可以了。

关于“认字”:家长重点培养孩子对“文字”的兴趣,不要把重点放在学会了多少字上。一般来说,大班孩子开始进入认字敏感期,如果孩子有认字需要,家长可以配合。《汉字是画出来的》《有故事的汉字》等书可以激发孩子要认字的愿望。

关于“数学”:家长要有把数学引入日常生活的意识。如,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让孩子负责列清单、寻找商品、计算价格、付款,这个过程能提升孩子各方面的数学能力,如统计能力、观察能力、比对能力、计算能力等,让孩子在游戏中掌握关于数学的技能技巧,从而喜欢数学。

关于“体育”:家长可以尝试让孩子学习并坚持一种运动,如游泳、跳绳、打乒乓球等,一方面是为了增强体质,适应小学生活中需要更多体能的体育活动;另一方面,体育锻炼能培养孩子坚持、耐力、挑战困难的品质。

学习适应能力中的第二点就是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它逐渐形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终身受益。

幼儿园做了什么

幼儿园为大班孩子开展了“学做小学生”的各项活动,让孩子在自评和他评中学会自我管理和服务。

●每天背起小书包,学会整理书包;

●开启有规律的一日活动安排,早早入园,缩短午睡时间;

●每天早上专门的体能训练;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参与班级管理,班级值日负责制等;

●创设多种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认识时钟,训练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任务;

●引导孩子学习认真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述,学会不插嘴;

●创设情境让孩子承受挫折、学会宽容,习得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家里可以这样做

要想坐姿好,牢记口诀“一拳一尺一寸”。家长要重视孩子正确的坐姿:身离桌一拳,眼距书本一尺以上,握笔距笔头一寸,让孩子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形成习惯。

制定学习计划,学会自我管理。爸爸妈妈可以与孩子一起制订学习计划,一旦制定就要不断地鼓励孩子,将计划有效执行下去。在执行过程中,鼓勵孩子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制订学习计划能帮助孩子学会主动规划和自我检测。

爸爸妈妈还可以让孩子通过管理自己的物品、书包整理、按时入睡、先学习再游戏、每天完成一项任务等方式,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学会倾听的习惯,提升专注能力。小学的课堂时间变长,培养孩子学会倾听,提升专注力就显得格外重要。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认真倾听孩子,然后逐渐引导孩子学会倾听他人。另外,找不同、拼图等一些小游戏,对提高孩子的专注力都有一定的好处。

养成“爱阅读、会阅读”的好习惯。亲子阅读的重点首先在于家长的陪伴,家长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帮助孩子提升阅读兴趣,比如旅行中阅读和旅行相关的书,寻找阅读小伙伴等,慢慢地让阅读成为习惯,从而享受阅读。

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体融入社会、接纳社会的能力。这里指的就是适应和融入小学新生活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学习、生活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想要孩子成长,家长必须学会放手。在幼儿园里,孩子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如穿衣服、系鞋带、如厕等,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但是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己,如果孩子的动作慢、能力差,必然会影响学习。

幼儿园做了什么

在幼儿园中,我们尝试由大班孩子来决定一周的饭后活动内容,周一为玩具分享、周二为绘本分享、周三为……确定之后,孩子们按照学号顺序来做主持人和组织者。像这样完全由孩子来做引导者和实践者的活动,幼儿园里还有很多很多,孩子们在快乐策划、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家里可以这样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千万不要帮忙穿脱衣服、喂饭。另外,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基础上,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家务,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也是被需要被认可的。

人际交往的能力

相对于幼儿园,小学生活更加独立、自主和多变,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非常重要。

幼儿园做了什么

我们尽可能创设平台和机会让孩子们大胆地表现自我,如:在客人来园时让大班孩子做接待的小主人,还有宝贝成长营、快乐娃娃城、周五超市等,这些活动都锻炼了孩子的交往能力。

家里可以这样做

●和孩子一起准备一段精彩的自我介绍,以备在集体面前介绍或交朋友的时候派上用场。

●与孩子讨论在小学里交朋友的办法,可以通过情境练习加以熟练。

●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多和陌生人见面,消除孩子对陌生人的畏怯心理,增强孩子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有意识地跟孩子分享自己的见闻,引导孩子学会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心声,分享自己的食物和玩具。

●让孩子邀请小伙伴到家里做客,让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招待小伙伴。

对其他年龄段孩子的建议

幼小衔接其实从孩子一入园就开始了,在幼儿园看似细碎的生活中,其实蕴含着很多奥秘。下面是对于中小班孩子的建议:

●配合幼儿园做好各项工作,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建立自信心,找到归属感,从而在有序有计划的幼儿园生活中逐渐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生活习惯。

●在家中,为孩子准备独立的空间,培养他们安静阅读、学习、游戏的习惯。

●中班孩子可以尝试着制作每天的计划,学习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游戏,家长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一定要养成“爱阅读、会阅读”的好习惯,每天要有一定时间进行阅读。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自我管理,多做锻炼小肌肉和大肌肉的动作。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幼小学会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雷鸟
苦恼的“幼小衔接”
学会分享
甜蜜欢颜
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现状及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
沙漠里的精灵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