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舞蹈的影响

2018-12-29 09:28李延浩
艺术评鉴 2018年17期
关键词:宗教

李延浩

摘要:宗教舞蹈具有漫长的发展历史,舞蹈和宗教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依存和影响。西南少数民族舞蹈是舞蹈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西南少数民族舞蹈受到宗教较深远的影响,加强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舞蹈影响研究是关注的重点内容。因此,本文主要从舞蹈和宗教的基本含义、舞蹈与宗教结合原因以及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舞蹈的影响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阐述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舞蹈的重要作用,为少数民族舞蹈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宗教 西南少数民族 舞蹈影响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6-0058-02

宗教舞蹈是西南少数民族舞蹈的特色之一,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宗教舞蹈中含有本民族深厚的宗教文化,宗教对本民族舞蹈发展起到深远影响,但不同时期宗教文化对西南少数民族舞蹈影响存在差异性,时间上而言,原始宗教和原始舞蹈是西南少数民族舞蹈源头之一。由此可见,西南少数民族舞蹈受宗教影响比较大。因此,加强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舞蹈的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舞蹈与宗教的基本含义

(一)舞蹈和宗教的定义

舞蹈属于一种表演艺术,主要借助身体完成比较高难度的动作,在音乐节奏伴奏下进行舞蹈,最终呈现出来的艺术表达形式[1]。舞蹈本身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同时具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在舞蹈进行传播时,其还表现了社交求偶、宗教礼仪以及祭祀等内容。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时,宗教文化便呈现出来,属于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宗教的特点具有超现实性和神秘性,这种神秘性会对自然、人世的命运进行主宰,促使人对其产生一种敬畏和崇拜之情。

(二)舞蹈与宗教相互关系

舞蹈与宗教均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构建社会的上层建筑。舞蹈和宗教既相对独立,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联系性。对舞蹈与宗教的关系进行分析,舞蹈和宗教首先是独立与自主的,但从本质上而言,宗教与舞蹈都是以独立的形式存在,人们在没有宗教意义的情况下仍可以舞蹈,宗教也可以脱离舞蹈而存在。其次舞蹈和宗教之间又存在联系性。在宗教发展过程中,其需要舞蹈的大力支持,由此可见,在宗教发展与传播过程中,舞蹈具有推动作用。例如图腾舞蹈和寺庙舞蹈便是舞蹈与宗教充分结合的表现,可以说,借助舞蹈形式将宗教发展的历史状况与发展情况记录下来,这进一步促进了宗教传播,但宗教同时又将舞蹈发展脉络反衬出来,进一步丰富了舞蹈的内涵。宗教与舞蹈在相互促进中,实现共同发展。

二、舞蹈与宗教结合的原因

(一)原始宗教的崇拜情结

原始宗教崇拜是原始宗教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古代人们表现出对植物、动物、天体等自然食物的崇拜,这些均与宗教信仰对社会发展意义具有较大的联系性。首先,原始宗教属于上层建筑,其与政治、社会、宗教是一体的。古代人们通常将精神支柱定位在原始宗教活动以及仪式中,最终构建成一个强大的群体对自然以及社会压迫进行抵抗。其次,我国民族和原始宗教也有关联。宗教是推动民族间团结合作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再次,在医学领域,借助巫术治疗,其积累了一定的原始医药知识以及社会实践知识。最后,原始宗教在对各个民族的文字发展、文学艺术形成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舞蹈是宗教情感表现的有效方式

舞蹈本身用于抒情,而原始社会,人们认为神灵能帮助自己逢凶化吉,想要与神灵沟通,就需要借助一种形式加强与神灵之间的情感沟通。在语言发展尚不完整的原始社会,肢体语言是人们交流的重要方式,在长期发展中,一种比较固定的身体模式被固定下来,人们将这套身体模式固定化与具体化,最终形成原始宗教舞蹈。尤其是对于难以理解的事物而言,采用舞蹈表达是一种有效的形式。因此,舞蹈是最佳的与神灵取得沟通,表达对其崇敬之情的艺术形式。

三、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舞蹈的具体影响

(一)原始宗教意识促使原始舞蹈形成

在人类发展历史上,舞蹈是先于音乐与绘画而产生的最早的艺术形式。最早的舞蹈形式便是原始舞蹈,原始舞蹈则是在原始宗教仪式中不断形成与发展的。在原始舞蹈中不难发现很多原始宗教仪式相关内容,这些仪式内容逐渐地成为原始舞蹈的主体部分。原始舞蹈最早产生在古代,古代舞蹈形式主要是模拟人们的劳动生产,并对其生产情况再现。人们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产生了对图腾、祖先的崇拜,衍生出祭礼,这是原始舞蹈形成的最初形态,部分西南少数民族原始舞蹈直接从原始宗教仪式产生。原始舞蹈和宗教是相互关联与融合的,其具有相互统一性,但这不代表所有的原始舞蹈都是在宗教基础上产生。相对而言,舞蹈更多地在人们生产劳动中产生,其溯源先于宗教,宗教只是对舞蹈进行合理利用,舞蹈又反作用于宗教。

(二)宗教演变进一步促进舞蹈发展

在宗教不断演变过程中,其会推动着舞蹈的发展,这也是在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舞蹈的影响。当宗教发展时,西南少数民族舞蹈也会发展新的变化。奴隶社会就已经有专门开办祭祀仪式的舞者,被叫做“巫”。在古代,巫道属于借助舞蹈形式将神的人,在对巫进行考证时,发现巫和“舞”属于同一意思[2]。古代巫师祭祀活动中所表现得舞蹈便被称为巫舞,在舞蹈过程中手持牛尾或者羽毛舞蹈。在古代,“巫”的形象就像是两个人起舞,巫的主要作用是在人与神灵之间构建一个桥梁,将舞蹈作为主要的手段,同时通过敬神、占卜、诅咒或者驱鬼的方式与神灵沟通,最终起到为人民消灾的目的。

四、西南少数民族舞蹈中宗教文化的表现

在西南少数民族舞蹈中,大多数宗教文化沉淀在舞蹈中。同时西南少数民族的民族性特点比较浓厚,宗教舞蹈形成也具有自身的特色。下面則以回族宗教礼仪以及藏族宗教仪式舞蹈举例,对西南少数民族宗教舞蹈特点进行探讨,同时简要解读西南少数民族宗教舞蹈的价值,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回族舞蹈中具有宗教礼仪

与汉族相比较,回族人民对宗教更加虔诚。西南少数民族宗教舞蹈具有多种类型,其中回族舞蹈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舞蹈中宗教礼仪是回族舞蹈的特色之一,站在回族人民宗教信仰的角度来看,回族人民唯一信仰的是伊斯兰教[3],伊斯兰教是回族文化的核心内容,由于宗教对回族的影响比较深远,便呈现出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现象。因此,在回族舞蹈中能充分地发现回族宗教礼仪文化,其对回族人民的生产与生活造成比较长期性的影响。对于回族人民来说,其舞蹈内容均是从生活习俗以及宗教礼仪中提取出来的,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就印染着很多宗教色彩,伊斯兰教教义渗透其中,作为回族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宗教文化中,回族舞蹈充分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的特点。回族舞蹈能实现不断的创作,其均与回族宗教礼仪有关。人民在回族宗教礼仪的不断影响之下,回族人民通常会“礼拜”。礼拜包含抬手、鞠躬、叩头以及报手等基本动作,每个动作都需要按照规范进行,这也促使这些比较简单性的肢体语言为今后舞蹈家创作舞蹈带来灵感。

(二)藏族宗教仪式中的羌姆

“羌姆”属于一种藏族舞蹈,也被称作为“跳欠”“跳神”。在每年藏历的八月份便会开始羌姆舞蹈。“羌姆”属于一种宗教形式的舞蹈,其前身主要是西藏苯教巫术舞蹈以及图腾舞蹈,借助舞蹈的方式对宗教教义进行宣传。“羌姆”主要在青海、甘肃、四川、西藏以及云南等地方流行,其充分地彰显了人们对图腾崇拜的心理。“羌姆”属于该教的一种仪式性舞蹈,不但继承了苯教,同时还吸收了印度佛教中的金刚舞,充分融合西藏民间鼓舞等,在对其进行深入加工和整理基础上不断发展与完善,寺庙地方还保留着这种舞蹈习俗。直到今天,“羌姆”仍然属于一种藏族宗教仪式类型的舞蹈,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羌姆”舞蹈也在不断地流传,表演形式也日益完善。“羌姆”舞蹈不再单纯地具有弘扬教义以及驱鬼酬神的作用,舞蹈中娱乐成分也逐渐增加。

五、结语

总而言之,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舞蹈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宗教仪式的开展离不开舞蹈艺术。舞蹈与宗教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共同促进艺术繁荣发展。尤其是对西南少数民族而言,其信仰宗教人数多,沉淀的宗教文化也比较多,这导致少数民族舞蹈中融入宗教,促使西南少数民族舞蹈更具创意性与独特性。因此,在研究西南少数民族舞蹈时,要从宗教着手,最终了解西南少数民族舞蹈的真谛。

参考文献:

[1]马俊杰.略论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舞蹈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5,(03):177-178.

[2]孙丽洁.西南少数民族舞蹈的宗教情结[J].北方文学(下旬),2016,(10):57.

[3]李世平.试论西方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教育的影响[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42-47.

[4]俸兰,李伟.基督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教育的影响及政策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5,(02):5-11.

猜你喜欢
宗教
我们解释一个奇迹的时候,不必害怕奇迹失踪
宗教文化交流在对外战略中的积极作用
且虔诚,且宽容
马克罗斯科宗教主题绘画的情感表达
儒家文化与书院基址的选择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