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是语言的放牧

2018-12-30 05:50访谈星星V吴立志
星星·散文诗 2018年30期
关键词:茅屋风物山间

访谈(星星V吴立志)

星星:请谈谈你的散文诗创作历程。

吴立志:在学生时代就开始尝试散文诗创作,受冰心、泰戈尔、纪伯伦等熟知散文诗作家的影响,从2002年至今写了十多年。

星星:你怎么认为散文诗和诗歌的关系?

吴立志:我认为散文诗本质上还是诗,所以我对大篇幅的散文诗不大认同,主要是散文化倾向太明显,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我本来是写诗的,我觉得诗歌应该是对片刻感受的永恒镌刻,这个片刻有时候是一个闪念,有时候是一个词语,诗歌创作就像在词语丛林中穿行。然而诗歌又是节制的艺术,留白是重要的手段。于是,我尝试了另一种方式,就是把所有感情一股脑全宣泄出来,写成一章散文诗,然后从中抽剥凝练成一首诗歌,这样既达到了尽情,又照顾了节制。对我来说,写散文诗就是语言的放牧,那是一种快感,那是一种有目的的放逐。

星星:说到放逐,你的散文诗每首都不长,而且多用一个词语作为标题,这有什么用意吗?

吴立志:我写的散文诗大都是这样的体式,有一个词语作标题,内容不过3-5行,这种随机式的写作更容易让意识充分涌流,让情感尽情宣泄。当然这种由一个词语引发的情感是有限度的,他可能只够支撑3-5行的气韵,太长就失去了灵动的本性,多了矫情和做作。

星星:你的这组《苍茫以及其他》中的意象大多是山间风物,苍茫是你散文诗的整体气质吗?

吴立志:我本生长在秦岭巴山之间,最熟悉的是山间风物,最有感情的也是山间风物,当然它们也很自然地成为了我诗歌中的意象。我说的诗歌当然不仅仅是散文诗,我的其他诗歌也都以这种气质为主,今年我出版发行的第二本诗集名叫《雪仍在山中》,也有这方面的考量。

星星:你认为散文诗对你人生有无影响,或者说散文诗给你带来了什么?

吴立志:我认为最大的影响就是让我的灵魂得到安放。漫漫长生,需要花巨大的努力去寻找一种最恰当的灵魂安放方式,我在写作中为自己建立了一个独立的芳菲世界。慕白有一句诗,“我觉得,有一座房子是我的/我将在它门口坐得很晚”。小时候,在老家地头曾有一间低矮的茅屋,我常常一个人呆在那里,我的悲伤和欢喜都在茅屋中得以安静,长大后,那间茅屋被我弄丢了,我一直在寻找,而我知道它一定在某个地方等我,等我的澄明和阴翳。我以为,诗歌就是我寻找的那座房子,我愿意与他长久偎依。在那里,我找到了故乡的亲切和童年的温暖。

星星:最后请你谈谈对当下散文诗的认识。

吴立志:比如散文诗应该有意象支撑的整体气质,应该注重炼句,有诗眼更好,节奏感也很重要。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词语罗列式的散文诗创作,甚至几个字一句或就分一小节、一段,这在当下散文诗作品中占有相当数量,甚至成了好多散文诗创作者的一个套路和体式。我完全不能理解连一个完整的句子都写不出,还写什么散文诗,当然好多人都是刻意这样去写的。

猜你喜欢
茅屋风物山间
阳朔山间,田园如歌
国学小笔记:“可盐可甜”的地下第一IP
山间
江南风物
沉淀岁月的影子——“风物”主题阅读
茅屋
世间风物——和美术馆启动展
山间采茶忙 车间制茶香
夏日走过山间,我就成了森林
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