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好青年官兵人生的第一粒纽扣
——浅谈加强部队党史军史教育

2018-12-30 08:33侯玉峰
政工学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官兵党史红色

侯玉峰

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青年官兵是部队建设的主体、强军兴军的生力军,只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拥有正确的价值追求,才能更好建设部队和实现自我。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崇高使命,广泛开展党史军史和理想信念教育,让青年官兵把红色基因继承好发扬好,确保革命薪火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一、正视听、纠偏差,让官兵掌握到真实党史军史

习主席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经历革命、建设、改革长期考验,在异常复杂环境中团结带领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伟大奇迹的党”。只有学习掌握真实党史军史,才能从一串串牺牲烈士名单、一个个用生命捍卫信仰故事中,深刻感悟我党我军的丰功伟绩。然而,前几年,网络、电视等媒体上散布了很多歪曲历史、抹黑领袖、玷污烈士的文字和影音,方志敏、毛岸英、雷锋等一大批英模人物被侮辱诽谤。再加上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文化影响力和舆论话语权,大力推行文化霸权,广大青年官兵经受着多元复合的文化影响和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尤其是90后00后,对党和军队历史知之不多,甚至对部分史实存有疑惑,弱化了对党的信任,淡化了对军队的感情。这就需要我们一线带兵人以如履薄冰的危机感、未雨绸缪的紧迫感,抓紧抓实红色基因传承工作,从根本上增强官兵的政治免疫力。

要先入为主,立好正确导向。“白纸上作画,起笔重千斤”,青年的价值观可塑性强,先形成的印象往往在人的头脑中占据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加强青年官兵党史军史教育,必须要从头抓起、从入伍入校第一天抓起,按照由浅入深、把握脉络、逐步丰富的办法,通过串讲经典故事、参观革命纪念场馆、寻访先烈足迹、开展主题演讲比赛等多种活动,逐步在官兵头脑中搭建起党史军史知识的“四梁八柱”,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价值观。要紧扣课堂,壮大主流声音。把党史军史教育融入政治教育体系之中,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官兵日常工作生活,以党和军队的革命史、发展史、奋斗史、建设史为主要内容,引领官兵学习重大历史事件、革命精神和先进人物典型事迹,通过定期邀请英模人物、专家学者、军地领导等开设专题讲座,全面宣扬党和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真正用伟大成就激励人、用优良传统教育人、用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历史教训警示人。要辨明是非,增进理解认同。及时关注新闻网络舆情动态,抓住舆论中的不良导向和错误论调,运用真实历史批驳纠正,在“一正一反”对比中,让官兵真正看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结合当前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和清明、七一等重要时间节点,加强特定历史事件的普及教育,加强对党史军史时代背景、艰难抉择、曲折道路、伟大成就的解读,帮助官兵深化理解认识,增强对红色基因的情感认同。

二、讲方法、重创新,让官兵喜欢上立体党史军史

习主席指出,“当前,社会上思想活跃、观念碰撞,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介日新月异,我们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统帅的讲话就是指引我们做好党史军史教育的“源头活水”。一段时间以来,一提到党史军史,青年官兵总有“高冷”“枯燥”“呆板”等不良认识倾向,对历史不熟悉、不喜欢、不愿学,成为制约官兵接近党史军史、传承红色基因的最大“瓶颈”,甚至个别官兵宁可把时间花在“玩抖音”“斗王者”上,也不愿花时间读一读历史。因此,必须要在创新教育手段、增强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真正让党史军史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要在教育形式上动脑筋。接通时代气息,契合官兵认知特点。采取听、说、读、写、唱、讲、演、议等多种形式深化教育效果,运用好优秀读物、影视作品、文艺节目等载体,通过生动的故事、真实的镜头、生动的场景立体化地展示红色历史,让历史从书本走进现实、从墙上走进心里。要在盘活资源上想办法。探索“请进来、走出去”互动教育模式,与驻地革命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加强共建共享,充分挖掘、系统整理部队珍贵史料,建设好军史馆、荣誉室、主题雕塑、宣传灯箱等,依托强军网、互联网建立起集学习、讨论、宣传、教育、服务于一体的党史军史资源信息库,使红色传统资源突破地域、时间限制,让广大官兵触手可及。要在借助新媒体上出实招。根据青年官兵学习特点和个性需求,利用电脑、手机、平板等信息化工具,通过BBS、QQ、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充分发挥新媒体舆论导向作用,增强党史军史教育融入官兵思想的主动性、生动性、感染力和渗透力。

三、抓经常、求实效,让官兵传承好红色党史军史

习主席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青年官兵学习党史军史,既是传承红色基因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生观价值观校正和固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而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因此,必须将党史军史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系统工程,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抓紧抓好。

要强化第一责任。党委要肩负起思想引领、立德树人的第一责任,牢牢把握官兵政治教育的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核心命题,搞好顶层设计和方向把控,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计划,带领机关、基层同向发力,压紧压实部门和人员责任,不断加强对党史军史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抓全程抓全时。基层部队战备训练任务繁重、各项工作头绪繁杂,对党史军史教育往往“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投入的时间精力难以保证。对此,必须坚持统筹融合、全程跟进,持续抓好集中学习教育和个人零星自学的无缝衔接,分专题分步骤逐个阶段、逐个波次深入推进,防止时紧时松、虎头蛇尾,避免“雷声大、雨点小”做表面文章,推动党史军史教育和其它教育两促进、两深化,不断提升整体教育质效。要融入日常实践。把坚定理想信念、校准人生坐标作为党史军史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强化练兵备战、提升打赢能力作为党史军史教育的重要检验,把加强思想锻炼、提高品德修养作为党史军史教育的基本目标,教育引导官兵将党史军史中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转化为树立远大理想、增强打赢本领、干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端正思想、纯正品格,刻苦训练、努力工作,坚韧顽强、勇于牺牲,努力做“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

猜你喜欢
官兵党史红色
第一次学党史
红色是什么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