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昼夜节律睡眠方法近况研究

2019-01-02 23:01关臣臣沈超胡文东马进
中国疗养医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易感性经颅生物反馈

关臣臣 沈超 胡文东 马进

飞行员经常面临完成跨昼夜及跨时区等高负荷及高强度飞行任务,要求飞行员必须跨生物节律休息以便有充足的精力和体力确保任务完成,否则疲劳驾驶会带来严重后果,甚至机毁人亡[1],因此有计划地提前跨昼夜节律睡眠对飞行员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任务针对性保障措施,但要完成跨昼夜节律性睡眠,这对于即使平素职业素质很高的飞行员来说仍然是一项较难完成的任务。

目前包括治疗失眠在内促进睡眠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药物[2]、催眠[3]、中医针灸[4]、正念冥想[5]、生物反馈[6]、经颅磁刺激治疗[7]等等,但由于飞行员这个职业对于健康的特殊要求,必须杜绝那些对生理、心理有明显副作用且飞行员较抵触的方法,比如药物、有创等。有文献报道,不论是失眠患者还是正常人来说,促进睡眠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药物或者其他方法达到镇静放松的作用,也就是通过减少睡眠潜伏期间“失控的认知活动[8]”和对于不良情绪的体验[9],同时让其体验到放松和安宁的感觉,通过缩短睡眠潜伏期[10]的办法,加快其睡眠过程,提高睡眠质量。而单一方法又很难达到较为满意的跨生物节律促进睡眠的效果,同时又考虑到方法的易实施性及简便性,因此亟待通过实验比较,设计出较为科学合理的多种方法联合的睡眠促进方案,并通过阶段性训练帮助飞行员快速掌握。下面就当前几种主流促睡眠方法的优劣作简要分析。

1 促进睡眠的方法

1.1 促睡眠药物 迄今为止,包括治疗失眠等睡眠障碍在内的促睡眠药物种类已经发展的较为完善,根据种类可分为:苯二氮类药物、非苯二氮类药物、抗焦虑抑郁药、中草药、激素替代类药物及其他[11]。药物种类繁多,疗效不一,且易产生药物依赖作用,虽然有报道称外源性褪黑素可产生轻度的促睡眠作用,但支持其临床有效性数据较少。同时虽然其可显著缩短睡眠潜伏期,但在改善睡眠质量、WASO、TST、动眼睡眠的百分比等方面并未表现出很好的临床疗效,同时伴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和嗜睡等[12]。因此,副作用较大。

1.2 催眠 催眠作为一项常规疗法,其应用范围已得到较为清晰地阐述。按照个体对于催眠易感性的差别,可分为高催眠易感性人群和低催眠易感性人群,不同的催眠易感性对于催眠的施受效果不同,也即是说相同或不同的催眠方法对于不同个体来说,很难达到较为一致的效果[13]。但是还有研究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催眠训练或练习,在高、低催眠易感性群体间可发生一定程度的相互转化[14]。除人工干预外的众多促进睡眠催眠方法中,效果较明显的据文献记载主要有音乐催眠和自我认知催眠,音乐催眠疗法主要是针对注意力转移,且能让被试体验到放松和愉悦的感觉,避免消极情绪的体验[15]。音乐疗法对睡眠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延长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潜伏期、提高睡眠效率等方面[16]。自我催眠疗法主要是患者选择一个安静的、四周没有干扰的环境,在宁静和轻松的背景音乐氛围下保持乐观的心态,可坐着或躺着。治疗师指导患者针对要解决的问题、要改变的想法或行为所设计的目标,编写自我催眠的暗示语,进行自我催眠练习,并通过阶段性训练,熟练掌握催眠放松的步骤,以能实现自我催眠放松入睡为标准[17]。此方法主要要求被试者的主动配合和主动学习的能力,若能与其他方法结合,相信能收到较为明显的效果。

1.3 中医针灸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治疗手段之一,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治疗失眠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针灸对于睡眠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针灸疗法是自然疗法,属于机械刺激,通过促进并激发人体自身调节和康复的潜能,选择适当腧穴,调节阴阳平衡,激发人体经络之气,达到镇静安神、舒经活络的作用,最终起到改善、提高睡眠质量的作用[18]。其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疼痛、血肿等不良反应,多由操作不当引起,可以通过提高技术水平从而克服,这种副作用与药物引起的副作用有本质的区别,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微乎其微[19],且有文献报道[17],针灸对失眠治疗措施优于药物。唯一需要克服的也许就是通过健康宣教和亲身示范,让那些对于针灸有恐惧心理的飞行员逐步接受针灸方法。

1.4 正念冥想 正念冥想是国外比较主流的对抗抑郁、焦虑的干预措施,方法与自我催眠类似,不过促睡眠冥想方法与传统冥想方法不同的是,它摒除了过于繁琐的认知任务,而加强了对于空灵和幽静的内心体验,有文献报道其对于睡眠的促进作用较药物作用强[20]。因此,若正念冥想与其他方法结合,相信在促进睡眠方面应该能收到更显著的效果。

1.5 生物反馈 经典生物反馈疗法主要针对情绪和肌肉的放松,针对睡眠的改进后的生物反馈方案则对睡眠起到较好的效果[21]。由于是针对缩短睡眠潜伏期的效果,而且随着入睡程度的加深,也就是清醒期向REM过渡,被试的各项生理感觉阈值和生理指标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下降,感觉阈值中下降较为明显的就是听觉[22],而生理指标中,尤其是睡眠潜伏期这一段,变化明显的则是心率变异性中的频域指标,尤其是LF和LF/HF[23],因此可以考虑设计一种指导语音量随生理指标同步减小的反馈程序,并根据睡眠-觉醒区别的心率变异性指标设定睡眠识别指标,当被试进入REM就自动停止指导语播放。此设计可以作为促进睡眠的辅助程序。

1.6 经颅磁刺激(TMS) 经颅磁刺激是上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无创性、无痛性的神经系统检测和治疗技术,根据TMS刺激脉冲形式不同,将TMS分为4种模式,其中以固定频率和强度能够连续作用某部位的TMS,称之为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rTMS分为高频和低频两种,频率范围为1~50 Hz。大脑局部皮层的兴奋度随着rTMS中的脉冲磁场的频率和强度而改变。通常情况下,刺激对相应皮层功能的影响随着rTMS的频率和强度增大而增大。研究发现,高频rTMS(5~25 Hz)对神经元具有兴奋作用,可瞬间提高运动皮质的兴奋性,而低频rTMS(≤1 Hz)具有抑制神经元兴奋性的作用。rTMS可以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为促进睡眠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前景方案[24]。TMS促进睡眠的机制主要有:①诱导加深睡眠深度和入睡时间。②影响局部脑代谢功能和神经递质水平。③TMS与其他方法结合的促睡眠训练方案。

以上就是主要的促进睡眠的方法,考虑到各方法的利弊,以及联合可能具有的对于促进睡眠的叠加效应。

2 讨论

有计划地提前跨昼夜节律睡眠越来越成为保障飞行员跨昼夜及跨时区等高负荷及高强度飞行任务的有效措施,而药物对飞行员身体及心理产生的副作用较大,且不利于长期施用,中医针灸对于某些飞行员来说也较难克服对于有创和恐惧的心理体验,催眠、正念冥想、生物反馈、TMS治疗等等则有较好的接受度,容易推广。音乐催眠、正念冥想、生物反馈放松等方法通过减少睡眠潜伏期间“失控的认知活动”和对于不良情绪的体验,同时让其体验到放松和安宁的感觉,缩短飞行员睡眠潜伏期,加快其睡眠过程,同时低频TMS又能有效抑制大脑神经元兴奋性,能够加深睡眠深度和入睡时间,与催眠、冥想、放松等方法结合比单一方法能起到更好的联合效应[25-27]。因此,可以通过实验比较,设计出较为科学合理的多种方法联合的睡眠促进方案,并通过阶段性训练帮助飞行员快速掌握,并形成制度方案促进落实,相信能更有效保障飞行员完成跨时区跨昼夜飞行训练和任务,为提高飞行部队战斗力打牢基础。

猜你喜欢
易感性经颅生物反馈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PTSD易感性人格特质、工作记忆能力和创伤期间认知加工对模拟创伤闪回的影响*
NRG1-ErbB4基因多态性与局灶性癫痫易感性的关系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训练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