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表情包”为例,浅析传播载体的发展

2019-01-03 12:10周凡
记者观察 2018年20期
关键词:表情包载体符号

文 / 周凡

一、“表情包”的前世今生

网络“表情包”是现代科技网络发展的产物。而“表情包”最开始的诞生,比我们想象得更加遥远。

在远古时代,没有发明文字的原始人类便已经开始使用简单的图案来传递并记录信息,如云南沧源石刻壁画、拉斯科洞穴壁画等,都是原始人类用生动、抽象的图形记录史前历史的有力证据。而这正是史前“表情包”的萌芽。

文字从图案中分离出来以后,文字成为人们日常交流沟通的传播手段,绘画则迅速成为了艺术形式的一种,讲究技法以及更加注重完整的艺术表达。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881年,在《Puck》这本讽刺杂志上出现了用印刷符号组成不同情绪的人脸。这是有清晰记载“emoji”的第一次亮相。

但是传统的印刷工艺显然不能为“表情包”的发展提供便利,甚至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发展,这种情况直到电子科技流行起来才开始得到好转。1982年9月19日,Scott Elliott Fahlman教授在Carnegie Mellon的电子留言板上使用了电子形式的表情符号“:-)”及“:-(”,人们才蓦然发现这种表达的有趣之处。

1999年,日本的颜文字之父栗田穣崇,设计出更多标准化的12px*12px的文字表情图标。他表示,丰富信息所传达的感情是他创办颜文字的初衷。

“表情包”发展到今天,图文并茂且形式多样,而GIF“表情包”则是人们在生活中使用最多的“表情包”。

二、“表情包”作为新时代的传播符号,同时也是新时代的媒介载体

根据符号学的概念,符号既是意义的载体,是精神外化的呈现,同时具有能被感知的具体形式。

“表情包”作为一种新兴的图像传播符号,早已和传统的传播符号区别开来,并将符号的这些概念更加贯彻落实。“表情包”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画面丰富。而传统的传播符号由于符号的局限性,信息有限、形式单一、画面单调等,都是传统表情发展的瓶颈。

“表情包”的出现与发展打破了这些局限,且表情符号2.0可以在有限的空间里承载更多的内容,表达更多的情绪,拥有更多的可能。

三、“表情包”新兴载体的价值

首先,“表情包”可以作为文化的载体。科技与流行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文化的威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忙着追逐流行、追逐娱乐,传统文化正在被人们慢慢遗忘。“表情包”作为正在流行的新兴载体,如果将“表情包”作为载体来宣扬传统文化,那么传统文化将会变得更加有趣而生动。

其次,“表情包”可以作为广告的载体。广告业的发展一直追逐着流行文化,追赶着最流行的题材、最流行的段子、最流行的产品、最流行的电视剧等。现在,则要追赶着最流行的“表情包”。将广告内容植入“表情包”,不亚于将广告内容植入人们的生活。

再次,“表情包”可以作为文化经济的载体。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大火以后,达康书记的“表情包”迅速火爆起来,用达康书记斗图,用达康书记聊天,打开手机电脑也是达康书记。这使得没看过《人民的名义》的人们也对此产生兴趣,从而贡献收视率,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表情包”作为新时代的信息载体,包容性强、信息量多、覆盖面广,任何有网络的地方都逃不掉“表情包”的轰炸。且这样的轰炸来得凶猛,并携带着多样的形式、大量的信息内容,让受众无处可逃,心甘情愿地成为它的俘虏。

猜你喜欢
表情包载体符号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符号的由来
创新代表履职载体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以葵园为载体构建英语开放的现代课堂
黄子韬:一个“表情包”的自我修养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中国符号,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