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发展SWOT分析
——以阿坝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为例

2019-01-03 08:49侯雨乐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阿坝师范学院双语

侯雨乐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各要素及其综合体的“空间分异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及区域特征”的综合性学科,其研究目的之一是实现天人合一、人地和谐发展。地理学探索自然规律,昭示人文精华[1]。钱学森在20世纪末提出了对地理科学的期望和发展方向,从三个层次和定性到定量、系统决策等角度去重新认识和发展地理学、地理建设,以解决现代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中出现的问题[2]。地理学是为国民经济服务的重要科学[3]。当前地理科学发展的趋势是从要素研究到综合研究、从理论研究到应用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撑,在“一带一路”建设、生态系统保护、乡村振兴、区域发展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4]。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亟需解决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都为现代地理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在此背景下,地理科学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当下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专业建设不仅需要展现标准化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同时还要追求教学特色和卓越品质,形成区域一流的特色专业[5]。为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促进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前进,2018年初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的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6]。质量为要,标准先行。《国标》明确了各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深入开展专业建设、提高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为提高在就业市场中以及在各高校间的竞争力,阿坝师范学院作为地处西部民族地区的新建本科师范院校,走地方性、师范性、民族性、应用型发展道路是必然选择。立足应用、特色为先、交叉融合、协同联动、资源共享、分类构建,全面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为提升办学水平、办学实力、区域影响力,实现“两评估”、“两转型”的发展目标,学校积极推进了《阿坝师范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和优化本科专业建设工作。本文以阿坝师范学院新建地理科学本科专业为例,分析了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发展的优劣势,就如何持续抓住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建议。

一、地理科学专业发展SWOT分析

SWOT分析即态势分析,多被用于专业发展战略分析等领域。SWOT分析法包括了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与威胁(Threats)分析[7]。笔者利用SWOT分析法就阿坝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所处的发展环境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旨在探索科学的专业建设道路。

(一)优势

阿坝师范学院地处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是四川省三州地区唯一开设地理科学专业的高校。根据《阿坝州人才需求报告(2012-2020年)》,阿坝州教育系统的地理科学专业人才需求缺口巨大[8]。由于中小学从事地理教育工作的教师很多都不是科班出身,其学科背景与国家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不相符[9]。未来几年,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在三州乃至西部地区的中小学、企事业基层管理部门中有着广阔的需求空间[10]。甘孜州、阿坝州等地招聘的地理教师需要藏汉双语教学,但藏区目前缺乏既懂藏语又精通地理专业知识的师资。这一现状也为阿坝师范学院大力发展藏汉双语地理教学工作提供了特色发展空间。民族地区中小学主要教学压力之一就是双语教师短缺。阿坝师范学院不仅可为民族地区培养双语地理师资,还可承担省内双语地理教师进修培训工作,以及民族地区公费师范生的定向培养任务。目前学校地理教研室已担负起为水磨中学培训高中地理教师的任务。《阿坝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细则(2015—2020年)》也指出,要积极依托阿坝师范学院建立藏汉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加大藏汉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扎实培养一批藏汉双语骨干教师。阿坝师范学院坚持立足阿坝,面向四川民族地区,辐射西部省份,为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扎根民族地区,不断提高地理科学专业的影响力,力争在“十三五”时期将学校打造成阿坝州培养藏汉双语地理教师的基地。

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必将加快国家在优化西部国土开发格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退化生态系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发展步伐。发展新形势下需要大批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地理科学专业不应局限于培养中小学教师,更要依托“四川山地灾害与环境发展研究中心”等科研教学团队,抓住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等战略机遇,促进地理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及壮大地理学科的区域影响力。

(二)劣势

相对于其他师范院校的区位,阿坝师范学院所处的汶川县水磨镇交通通达度较差,出入道路主要依靠G213线,以山路为主,道路狭窄,道路维修周期长,附近无铁路和机场,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对外交流,限制了学校的快速发展。

学校地理专业办学仅10余年历史,虽然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综合素养都较高,但地理科学本科专业于2018年3月才被教育部批复备案,本科办学经验相对缺乏,与老牌师范院校相比品牌优势不突出。

(三)机遇

阿坝州“十三五”规划和汶川县“十三五”规划及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明确提出,要解决区域性整体脱贫,必须依靠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要进一步实现教育发展提质,推进教育现代化,推动川甘青交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深化州内中职教育资源与阿坝师范学院合作,把未升入普通高中、大专院校的贫困学生分别纳入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和劳动预备制培训,着力培养本土新型劳动力[8]。地理科学专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相信在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下,会打造成为有区域影响力的地方性特色师范类专业。

汶川县属于成都经济圈辐射范围[11]。随着成都城市经济圈不断加强合作力度,汶川县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对接、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将迎来更大的机遇。如,推进教育、通信、旅游轻轨和城际铁路等方面建设的合作;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水文、旅游等方面的合作;推进校校、校地、校企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地理科学相关人才的培养。

(四)挑战

四川省内还有其他四所实力雄厚的师范院校开设有地理科学专业,其办学实力较强,交通通达度更好,在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对省内高中毕业生生源吸引力大。阿坝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威胁。

二、提高地理科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水平的思考

民族地区师范院校要想立足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错位发展、凸显自身特色。为此必须要先找准自身的发展定位,扎根民族地方,根据区域发展需求来推进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核心竞争力[12]。地理科学专业主要培养目标之一是在中小学等单位或相关机构从事地理教研、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通过走访中西部兄弟院校,调研川内各中学教学一线教师实际反馈建议,充分研讨教育行业标准、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本科评估条件等举措,并依据学校“一个目标、两个抓手、三个一体化、四个符合、五个原则”的具体构想,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本专业实际,阿坝师范学院顺利开展了《阿坝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8版)的制定工作和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工作。

为办成有区域特色的地理科学专业,通过调研部分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经验和理念,广泛听取各用人单位、毕业生等对专业课程设置、教师教育技能、实验实践技能、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建议,阿坝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在课程整合、学生能力等方面提出了今后要努力建设发展的方向与措施,如表1所示。

表1 地理科学专业发展探索

深度解读地理科学专业《国标》,并按照其要求来开展相关工作。在对师范类专业认证、中学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等系列文件进行研读后,笔者认为,今后地理科学专业教学要主动树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意识,帮助学生明确未来发展方向,逐渐改变当前课堂知识满堂灌输现象,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并指导学生双创及学生科研活动,增加实验和实践教学项目,突显大学生实践科研成果,建设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一流课堂。让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社会发展需要的必要品格和能力[13],继续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师教育技能、就业竞争力培养和培训等工作。

三、地理科学专业发展建设分析

学校发展应遵循《国标》、《师范专业认证标准》等要求,按照卓越教师培养理念及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律,在提升办学实力的发展目标下,培养有区域特色的地理科学专业人才。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政治觉悟高、地理学理论扎实、教学技能过硬、适应现代地理教学发展需要,具有吃苦耐劳品质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地理学教育师资,以及培养能够在教学科研单位、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与地理科学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管理型专门人才[14]。

(二)课程体系

根据“自然科学+应用技术+文化素养”的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基本模型,以增强学生的能力为本位,构建了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综合实践教育“三维一体”的地理科学专业知识体系和相应的课程体系。

1.通识教育类课程体系分为通识必修、通识选修两大模块。理工科专业通用,也是地理科学专业发展的先决基础。

2.专业课程体系由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两部分课程构成,是地理学科专业发展的核心。

学科基础课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气象与气候学、水文学、自然地理学等课程。

专业技术课包括3S技术相关课程、人文地理、经济地理、旅游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地理学实验、教师教育类等系列课程,其中也包括了民族理论与政策、藏文文法、大学藏语文、藏文字学与识字教学、藏羌族简史、藏文化概论、双语教育理论、地理术语汉藏互译、藏汉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学双语地理课堂教学实操、阿坝州地理概况、四川地理等区域特色选修课程。

3.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表2)是体现地理科学专业师范性竞争力的关键。

为更好地培养热爱教育事业,掌握现代教育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师德素养、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人文艺术素养的从事教育工作的专门人才,地理科学专业的教师教育课程应体现出与众不同的优势。本课程体系从教师职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现代教学模式与方法这个三个模块来进行设计,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表2 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设置

(三)专业文化建设

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指导、导师制辅导、学生考研辅导、开辟第二课堂,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科研和创新力。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形成良性专业文化发展循环。顺应当前学校转型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有效实现对学生思想引领、能力提升、职业规划、考研就业指导的无缝对接和全方位覆盖,进一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创新课程教学,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适应现代地理教育发展。通过各类专业教学技能大赛提高学生教师教育技能,提高其就业核心竞争力。教学实习环节、内容要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步调一致,在高考改革的新形势下,赢得家长和学生青睐。

整合已有教学科研团队及实验设备,联系服务地方政府,充分利用民族地区政策优势,积极争取区域防灾减灾工作、生态修复、“互联网+”智慧旅游、乡村振兴等社会经济发展热点科研创新项目,以项目带动学生创新创业、科研能力的提升,全面发展地理科学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

四、结语

阿坝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发展虽刚刚起步,但前景光明,具有自身独特的区域人才培养特色,可实现错位发展。学校地理科学专业将是盆周山区、民族地区中小学地理类教育师资的摇篮之一,也将是省内外藏汉双语地理教师的培训、进修基地。该专业将积极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优质的师资,与各研究团队通力合作,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东风,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地理科学专业人才,达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阿坝师范学院双语
遵义师范学院作品
通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大美阿坝新梦想
《瓷玫瑰》
◉一图
洛阳师范学院
阿坝/红原机场签派放行与运行控制研究——以“成都-红原”往返航线为例
寻找最美校园 牡丹江师范学院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