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面部凹陷整形美容中的应用研究

2019-01-03 13:47任姝锦刘玉丽李正斌
中国医疗美容 2019年7期
关键词:移植术进针注射器

任姝锦,刘玉丽,李正斌

(1 郑州人民医院郑东院区,河南 郑州,450000 2 河南整形美容医院,河南 郑州,450000)

面部凹陷这一症状多在人的面颊部、鼻唇沟、眼睑沟、颞部等处发生[1],属于一种较常见的衰老特征,中老年人是这一症状的主要发生人群,在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对自己外貌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近些年的面部美容率呈不断上升趋势。面部凹陷者的传统治疗方法为硅胶填充法,随着美容技术的不断发展、进展,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术被逐渐应用于面部凹陷治疗中,应用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2,3],能够对患者外表美观要求更好的满足,本文将对这一移植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出于2016 年4 月~2018 年10 月这段期间,美容中心收治的82 例面部凹陷整形美容患者,其中男性20 例、女性62 例,年龄27~54 岁,平均(40.53±4.58)岁,凹陷位置:面颊部凹陷26 例、眼窝凹陷18 例、鼻唇沟凹陷21 例、颞部凹陷17 例。纳入标准:根据症状观察,患者均符合面部凹陷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4]:①患有免疫系统异常、凝血功能异常疾病的患者;②对硅胶等具有相应禁忌症的患者;③严重认知障碍、精神疾病,难以对临床治疗配合的患者。

1.2 手术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相关检查,待病情确诊后,予以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术治疗,治疗过程如下:

1.2.1 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前,操作者要对患者面部凹陷的具体范围加以确定,做好相应的标记,以此为根据对术中所需的脂肪数量进行明确,多数患者在术前可能会产生紧张不安、恐惧焦虑等的消极负面情绪,由此会引起一定的不良生理反应,医护人员应实施相应的心理疏导,告知患者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并详细告知手术操作过程、术后可能法身的并发症,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帮助其消除、缓解心理压力。术前要确定患者抽脂的部位,通常情况下会在脂肪密集处(如腰部、腹部)进行抽脂,让患者站立,以便详细标记其抽脂范围。

1.2.2 采集常规消毒铺单,抽取患者腰腹部或大腿内侧脂肪含量较多处的脂肪,根据所需脂肪体积对肿胀麻醉液的注射量、注射范围进行判断,而肿胀麻醉液的配方为浓度为2%的30ml 利多卡因、1mg 的肾上腺素、1000ml 的生理盐水,确定后予以麻醉肿胀液缓慢注入,直至脂肪供应区肿胀、发硬、发白为止,约5min 后将容量为20mlk(或50ml)的一次性注射器同直径为2mm 的吸脂针相连接,保留3~5cm 的负压真空,进行脂肪颗粒抽取,伤口按压。完成后让注射器呈直立姿势于常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待吸出混合液、脂肪颗粒层次分明后,将下层的血性液体丢掉。

1.2.3 纯化将已吸出的大脂肪颗粒放置在无菌纱布上,将液体成分去除,挑出纤维组织成本,将生理盐水与脂肪颗粒进行混合,使用注射器抽取20ml,反复漂洗(用生理盐水),或者采用离心法去除其中的血液、破碎脂肪颗粒,离心速度需要控制在1000r/min,以免对移植物构成破坏,完成后静置处理,实施纯化。针头向下静置半小时,注射器内混合物可见分为三层,上层为脂肪粒破坏后释放的脂质成分,中层为纯化点黄色脂肪颗粒,下层为生理盐水,将下层生理盐水去除后,用转换头将纯化的脂肪颗粒转移至1ml 注射器内备用。

1.2.4 移植局部浸润麻醉。进针部位:额部注射进针部位共三处,分别为额部发际线内1cm 正中及两侧;颞部进针选择在耳轮上发际内;上睑进针部位一般在眉尾或重睑皱襞外侧;鼻唇沟的进针部位为口角;泪沟的进针部位为下睑缘近外侧呲处;面颊进针部位选择的耳垂后、耳屏、口角及耳轮脚上缘。然后连接备用脂肪粒的1ml 脂肪颗粒注射器及直径为2mm 的纯头吸脂针。注射层次:额部位注射层次为皮下与额肌下层;颞部注射层次为颞肌浅层;上睑注射层次为皮下及肌肉下层;泪沟注射层次为骨膜表面,且对于皮肤交媾的男性患者需要同时实施皮下注射;面颊部注射层次为皮下;鼻唇沟注射层次为皮下及骨膜表面。当注射针头尖端到达注射部位边缘后进针,缓慢注射,用回退式扇形、交叉式及多隧道注射,每次注射量需要控制在0.2ml,注射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皮肤表面颜色及张力,预防有血供障碍、张力过大造成脂肪栓塞现象。注射后,可能出现脂肪颗粒吸收现象,临床为提高脂肪细胞的存活率,因此需要多注射一定的量,脂肪颗粒的最佳注射量应>凹陷体积的30%,整个注射过程中应以“粗针注、细针抽”为原则。那么各部位注射总量分别为:颞部12.0-18.0ml;额部30.0-45.0ml,泪沟4.0-6.0ml,上睑6.0-8.0ml,面颊部16.0-30.3ml,鼻唇沟8.0-12.0ml。

1.2.5 术后处理为减少注射后水肿的发生,需对面部凹陷区进行1d 的轻度加以包扎,2d 内实施冷敷,注射3d 后予以红外线与微波理疗,进而达到吸收水肿的效果。术后,对面部是否出现移位、疼痛肿胀、排斥、感染等情况密切观察,评估效果。

2 结果

观察治疗效果,共有78 例患者完成一次性注射填充,仅有4 例为多次性注射填充,这4 例虽然未达到较理想效果,但面部均对称,凹陷情况已得到非常理想的改善。对所有患者予以3~6 个月的跟踪随访,术后3 个月内,有4 例患者出现血肿,其中2 例发生于术后2 周内,2 例发生在术后第二个月,经及时加以包扎、药物治疗,1 周血肿彻底被吸收;术后6 个月内,有26 例患者的面部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硬结节,但在随访至第八个月时便已恢复,后未再出现异常,未有补充移植。在82 例患者中,共有80 例对治疗满意、2 例治疗不满意,满意度为97.56%。2 例不满意患者随后来院复诊,给予再次填充处理后得到改善。

3 讨 论

目前临床上主要以填充方式对患者的面部凹陷进行治疗,而自体脂肪、注射玻尿酸、异体真皮填充等为最常见的填充材料[5],注射玻尿酸填充虽然可以改善肌肤保水量、填充凹陷处,但可能出现移位、面部异物感情况,且不容易满足患者面部美观的要求;异体真皮组织可能会引起变态反应,在自体吸收后,提高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6,7];而自体脂肪颗粒移植会对上述问题有效解决,既可满足美观要求,又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自体脂肪颗粒具有较高的相容性,移植后不会在患者的面部留下明显瘢痕,且取材便捷,可充足供应,操作简单,在实施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术后,减少包膜痉挛发生几率,降低移位或破裂等并发症的发生[8]。同时,该治疗方面能够对患者面部凹陷处有效填充,并使其皮肤弹性得到明显改善,对身体造成的损伤较小,患者术后7d 左右便能够恢复,术后恢复快。所以,临床上使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术对面部凹陷患者予以整形美容治疗,可对其面部轮廓有效调整,提高面部整体协调性,效果明显[9]。但在行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术时间应注意对肿胀液配置的方法与用量、抽吸脂肪时有效的负压控制、对脂肪颗粒注射量的掌握问题[10]。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注射层次方面,一般注射层次为多层次注射,对于泪沟这类皮肤较薄部位尽量进行深层注射,预防硬结现象发生;注射期间采用回退式扇形、交叉式及多隧道注射,能够确保注射的均匀性,并且注射期间注意观察皮肤表面的颜色及张力,预防脂肪栓塞现此案够;除此之外,坚持少量、多点注射原则,对于局部凹凸不平处可进行轻柔按摩,禁止粗暴按压,引起脂肪颗粒破裂现象。根据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实施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术后,面部凹陷整形美容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硅胶填充治疗更高,且面部感染、肿胀、移位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由此可说明,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术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治疗安全性高,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自体脂肪移植后会出现不同程度吸收的情况,确保脂肪颗粒的成活率是手术的关键[11]。在本次研究中使用细针对脂肪细胞进行抽吸,主要是为了将采集过程中机械性伤害脂肪细胞可能性降到最低。而注射时应用1ml 的注射器缓慢注射,能够对脂肪颗粒的具体注入量准确掌握,以防出现超量注射、大脂肪颗粒堆积现象,同时也能够使注射时所产生的机械力二次损伤脂肪细胞的可能性减少[12]面部凹陷使用自体脂肪颗粒填充的过程中,应有几方面内容需要注意,即脂肪颗粒注射量的掌握、肿胀液用量及调配方法、脂肪抽吸时对负压的控制。而肿胀液的使用剂量应按照具体的脂肪需求量加以确定[13-14]。虽然由于脂肪颗粒注射量由患者的面部凹陷程度(或者说对脂肪的需求量)来决定,但在具体实践操作中,应在需求量的基础上,再增加20%-30%的注射量,以此来对因吸收、消肿产生的脂肪细胞损伤进行抵消,并且能够符合患者的要求,体现了较理想的治疗效果。若患者面部凹陷程度明显,会对自体脂肪颗粒需求量更大,且通常要给予2、3 次手术后,才能完成彻底矫正。但增大注射量会有局部压迫缺血或脂肪栓塞的风险,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尽量采用静置方式对脂肪颗粒进行纯化,注射时采用和吸脂时口径相同的吸脂针头,并用转化头将脂肪颗粒转移至1ml 的注射器内,以便于对注射量进行准确把控,通过精细化操作及科学注射技术来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在本次研究中,将混合液放置于常温环境中静置,通过此方法来进行脂肪纯化,能够使脂肪细胞最大程度上不受到离心处理带来的损伤,而注射方式选多隧道、多层次、间断跳跃式,能够让面部凹陷区、脂肪细胞之间最大面积的接触,既有益于面部血运重建,又有益于脂肪细胞成活率的提高,并能使脂肪液化发生几率有效降低。还需注意的是,过度填充不但无法血运重建,而且还会对血运造成影响,增加局部压力,对毛细血管的再次生长十分不利。另一方面,在对临床医生进行观察后发现,局部制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脂肪细胞成活性产生影响,相比活动量大的部分,活动量少部分的脂肪成活率明显更高。

综上所述,对面部凹陷整形美容患者实施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的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风险低,帮助患者预后效果改善,且更能满足其外形美观的要求,临床推广价值高。

猜你喜欢
移植术进针注射器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与非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对比研究
用错注射器,西班牙浪费上万剂疫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围手术期难治性冠状动脉痉挛临床分析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行动吧, 液压挖掘机!
注射出来的画
从“手枪注射器”说起
探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的护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