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针疗法的方法学研究浅析

2019-01-03 13:47李沛徽吴姗姗
中国医疗美容 2019年7期
关键词:透皮微针角质层

李沛徽,麦 跃,吴姗姗

(长沙美莱医疗美容医院 皮肤科,湖南 长沙,410000)

1 微针疗法的概念

微针疗法在医美作用的医疗技术中,主要采用的是实心不锈钢微针滚轴,利用微细针状器械实施皮肤软组织给药及物理刺激,将皮肤状态所需的有效药物及成分同步施予或导入,并刺激皮肤软组织,启动损伤修复机制和组织再生,以期来达到治疗或皮肤美容的作用[1,2]。

2 作用原理

微针疗法最早被提出主要是用于药物的透皮吸收[3,4],通过不同微针的阵列面积、针体的长度及材料增加皮肤的透皮吸收量,包括大分子、亲水性物质如多肽类、蛋白质、DNA、胰岛素及疫苗等物质的透皮吸收,通过短时间破坏及改变皮肤屏障的方式开放皮肤角质层通道,通过在皮肤表面形成的微小孔道来增加药物的经皮吸收[3]。

影响微针疗法透皮吸收的主要因素有:皮肤的状态、微针的物理参数、透皮药物的理化性质以及微孔在皮肤表面维持的时间。而在临床操作中,皮肤屏障成为微针疗法透皮吸收一个重要的关键因素[5]。我们知道,皮肤具有多种屏障,包括物理屏障、渗透屏障、免疫屏障等[5,6],而影响药物透皮吸收最重要的关键因素即为皮肤的第一道天然屏障——皮肤角质层(SC)。角质层作为亲水性和疏水性的双相层,它不仅可以维持皮肤的水润程度,同时作为皮肤屏障抵御外来物质的刺激。微针疗法中,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主要是从透皮吸收药物的分子量大小、亲脂及亲水性限制其透皮吸收的量[3,7,8]。

3 微针疗法的方法学讨论

微针疗法在医美作用的医疗技术中,其作用优势在于可使皮肤状态所需要的中胚层药物穿透角质层,进入表皮乃至真皮层,而在临床操作过程中,相较于传统的皮下注射,几乎无创伤、无明显疼痛感,生物利用度高。而影响微针透皮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皮肤的健康程度、微针的物理参数以及中胚层药物的性质及微孔在皮肤表面的维持时间[9]。

目前在医美的临床中,我们最常使用的微针是一次性无菌皮肤滚针,滚轮片3-9片,滚轮直径为20mm,针体直径为0.25mm,可选针体长度为0.2mm、0.3mm、0.5mm、1.0mm、1.5mm、2.0mm、2.5mm、3.0mm。通常在皮肤消毒后,操作部位涂抹中胚层药物后使用,而皮肤的活性和透皮时间也是影响药物经皮渗透量的关键,在离体皮肤,药物的经皮吸收与透皮时间成正比,且快速达到最大峰值,而在体表皮肤上,药物的透皮吸收依然与透皮时间成正比,但达到最大峰值后,会因为皮肤的创伤修复过程而导致逐渐下降[1],而微针致其组织创伤修复的早期过程主要包括皮肤组织的弹性回缩及针刺后的红斑水肿。因此,微针在透皮给药的早期,可减缓微针滚轴的滚动速率,缓慢进行滚动操作,延长微针在作用皮肤接触部位的时长,以期增加透皮药物的渗透量,并且在短期内避开皮肤创伤修复的早期所形成的红斑水肿的窗口期,以此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微针的刺入深度并非影响透皮速率的决定因素,而微针的长度在600um-800um之间时[10,11,12],可基本满足药物渗透至真皮乳头层,而不损伤真皮乳头层的血管及神经,有效地减轻了疼痛感及术后副反应的发生,因此,在临床中,我们通常会选择微针长度0.5mm、1.0mm来进行面部中胚层药物的透皮吸收,并在早期的窗口期时间内给予微针滚轴一定的压力,挤压上层皮肤,通过液体的虹吸现象使药物顺延微针形成的微小孔径达到更大的渗透量。

当体表皮肤在针刺后启动其自身的创伤修复机制时,皮肤会出现早期的红斑、水肿等炎性反应,以及体表皮肤组织在针刺反应后的的弹性回缩后,药物通过微针形成的微小孔道进入皮下组织的渗透量已基本达到短期内的最大值[1],且渗透量逐渐下降,考虑患者表面麻醉及术中的忍受程度,将缓慢及压力性滚动微针滚轴转为快速、多方向、均匀轻压力性滚动,充分利用微针对皮肤的物理刺激作用,活化多种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Liebl等在其研究中指出,微针的物理刺激可以影响金属蛋白酶(MMPs)和生长因子-β3(TGF-β3)[13],使瘢痕组织重构,并在穿透瘢痕的同时,给予新生血管生长的空间,从而使纤维母细胞迁移增生,开始瘢痕血管化和胶原蛋白化[14]。微针不仅可以影响瘢痕组织的重构,在皮肤年轻化[14,15]、痤疮[13,16]及脱发[17]等领域多有研究,依靠微针的物理刺激,在不损伤皮肤的整体前提下,启动损伤修复机制,刺激机体分泌多种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上调透明质酸合酶的表达[18],刺激表皮角质层细胞及胶原的增生,从而改善皮肤的细小皱纹、瘢痕、皮肤松弛以及刺激角质层细胞增生,恢复皮肤屏障的作用。

正常皮肤屏障经皮失水量(TEWL)约为2-5 g*cm-2*h-1,角质层通过在皮肤表面“锁水”的方式,维持皮肤的柔韧及弹性[19]。而当微针滚轴作用皮肤后,会形成微小创伤,破坏皮肤的完整性及屏障功能,TEWL值升高,微针所致的伤口在愈合过程中,微孔内形成纤维白栓子,根据目前临床所使用的微针外径显示,微孔在15-24小时基本愈合,因此在微针术后应给予24小时的恢复期,24小时以内不沾水,外用医用补水面膜,以此保障皮肤屏障的修复,同时预防感染[10]。

4 结语

微针疗法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应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为全面部涂抹中胚层药物后,在微针刺激后的机体损伤修复机制启动的早期,红斑、水肿出现之前的窗口期内着重缓慢、压力性滚动微针滚轴,并可在滚动过程中于微针及皮肤连接处滴入中胚层药物,利用虹吸原理达到药物的最大渗透量;第二个步骤为体表部分皮肤刚出现红斑、水肿等炎性反应后,转为快速、多方位轻压均匀的滚动微针滚轴,最大程度的给予皮肤物理刺激,操作范围内的皮肤轻微发红即可冰敷补水面膜,以此来达到药物的透皮吸收,引起皮肤组织损伤效应及胶原的重构,以期达到皮肤美容及年轻化的功效。

猜你喜欢
透皮微针角质层
“微针”疗法命名探讨※
再也不怕打针的纳米微针
透明质酸钠可溶微针的制备及性能特征*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红蜻蜓点痣
面膜的真正作用
什么样的皮肤才需要去角质
透皮给药,贴哪儿最有效
透皮给药,贴哪儿最有效
去角质小心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