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果业如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2019-01-03 14:04陶吉寒
落叶果树 2019年6期
关键词:果业样板齐鲁

陶吉寒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 271000)

《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山东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方案》指出:“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建成一整套齐鲁样板政策体系、制度体系、标准体系和考核体系;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齐鲁样板全面形成。”山东省委副书记杨东奇在2019年10月20日召开的全省果业发展现场会议上指出:“当前,山东省果业发展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要把发展现代果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推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集约化栽培、机械化管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加快建设现代果业强省。”在此背景下,山东果业如何打造“齐鲁样板”,成为果树从业者、行业管理者和提供科技支撑研究者极为关注的一项新课题。

1 打造山东果业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基础

1.1 产业基础

山东省果树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素有“北方落叶果树王国”之美誉。目前,主要栽培的果树树种包括苹果、梨、桃、葡萄、枣、樱桃、核桃、板栗等,面积过百万亩的树种主要有苹果、桃、核桃、板栗、枣、甜樱桃等,其中,2018年苹果栽培面积25.8万hm2(387万亩),苹果的单产、优质果率、鲜果出口均居全国首位。山东省还是国家果品主要供应基地和加工基地,果品产量和产值均居全国首位,果品生产已成为山东农业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1.2 组织基础

近年来,山东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据省农业农村厅统计,截止到2018年4月,全省年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600家,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数量19.4万家,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5.5万家,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21万多家。在烟台、威海两市,从事果品生产经营的农业经营主体占到80%以上,全省市级以上苹果产加销龙头企业300多家,各类微商、淘宝等农产品电商平台更是数不胜数。逐渐发展壮大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者和推动者。

1.3 技术基础

山东省设有专业的省级果树研究机构,两所农业大学都有相应的园艺学院和果树专业,加上地市农业科学院从事果树研究的人员,全省有400余人的果树科研专业队伍。自2010年起建设的省果品产业技术体系,设置有22名岗位专家和试验站站长,涉及全省15家高校、科研单位百余人的果树科研创新团队,致力于为全省果品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这些专业人才和队伍为山东省果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也是山东省果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技术和人才支撑。

1.4 政策基础

2019年召开的全省果业发展现场会议指出,要尽快制定和完善《山东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5)》,组织研究好梨、葡萄、桃、甜樱桃、枣等5个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尽快启动品种更新换代示范、基地设施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品牌提升等工程;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对涉果新型经营主体在信贷、保险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保险机构开展果业商业保险,形成“政策性保险引导,商业性保险补充”的格局。这些政策和举措必将对山东省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1.5 市场基础

山东省果品在市场影响力、市场价格、区域公用品牌和出口创汇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和突出地位。据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山东省果品批发价格常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出口来看,以苹果为例,2018年山东省苹果出口49.1万t,出口额5.87亿美元,均占全国鲜苹果出口总量和金额的40%以上,稳居全国第一。从区域公用品牌来看,在“2018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中,“烟台苹果”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到了137亿元,是全国唯一一个品牌价值过百亿的果品区域公用品牌,连续10年稳居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首。

2 打造山东果业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障碍

《规划》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愿景目标是必须统筹生产、生态、生活一体布局,实现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三生三美”融合发展。对照愿景目标,山东果业仍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

2.1 果树产业区划指导性不强,区域名特优果品特色优势发挥不足

省级果树产业主管部门制定了详细的果品产业区划,划分了山东省各类果树的适宜区、次适宜区,但是地方产业主管部门和技术推广部门往往忽视或者违背区划意见,追求“新、奇、特”,以至于出现了大量的“南果北栽”、“西果东移”现象,次适宜地区和不适宜地区的果品质量低,市场不认可,给部分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另外,全省各地区域性的名特优果品,尤其是地理标志果品的优势发挥不佳,市场潜力和品牌影响力打造不够,比如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喻户晓的莱阳黄梨、沾化冬枣、乐陵金丝小枣、肥城桃等地方特色果品,随着品质的下降和市场价格下滑,在全省尤其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越来越不突出,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砍树毁园的现象。

2.2 栽培模式落后,多数果园郁闭,果品质量和果农收益逐年下降

目前山东省80%以上果园仍采用传统栽培模式,果园郁闭现象严重,通风透光条件差,病虫害发生重,老龄低效果园面积逐年增多。以苹果为主的老龄果园占25%以上,栖霞、沂源等苹果主产县超过50%;亩产值5000元以下的成龄低效果园占15%左右。以板栗、核桃和枣为主的干果低产低效园13.3万hm2(200万亩)以上,占其栽培面积的30%左右。这些传统栽培模式既制约了机械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果品质量和生产效益的提升。另外,由于果农对果品价格预期高,为获取当前最大利益,急功近利,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酸化,矿质营养失衡,树体衰弱,大小年明显,果品质量差,大量处于盛果期的果树提前进入衰老期,果农收益下降。

2.3 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差,“三产融合”亟待破题

山东省果品产业经营主体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家庭分散经营的果园占80%,经营规模小,绝大多数家庭果园面积不足6667m2(10亩),“大产业、小果园,大市场、小果农”现象普遍。据不完全统计,山东省新型经营主体果树种植面积、产量仅占1/10和1/5。特别是果业合作社,多数层次低、产业链单一,管理不规范,资金不足,政府扶持监管不到位,很多合作社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果品生产加工企业规模小,小型企业占80%以上,技术工艺水平低,缺乏正规管理,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差,龙头企业带动效应不明显。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够紧密,有的田园综合体、家庭农场等新兴产业融合模式,疏于田间管理,挖掘果树产业内涵不深,发展几年之后成了纯粹的“农家乐”、“游乐场”。

2.4 果园管理群体年龄偏大,技术水平不高,文化素质偏低

尽管近些年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猛,但在果园劳作的大多还是老年人和留守妇女。年轻人纷纷奔向城市发展,归根结底还是农业的吸引力不足,一没“钱”景,二没前途。据调查,烟台市七成果农平均年龄超过50岁,树龄超过30年,这成为烟台苹果品种更新、郁闭园改造的掣肘。果园的管理群体,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对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慢,市场信息了解的不多,法律意识、风险意识淡薄,承担风险的能力差,是造成山东省果树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难以推开的主要原因。果农文化素质偏低,加上农村交通不便,信息不对称,果农在与市场购销商的利益分配上经常处于弱势地位,是造成果农“丰产不丰收”的因素。

2.5 区域公用品牌市场保护不力,缺乏准确有效甄别的科学手段

山东省果品区域公用品牌较多,包括栖霞苹果、莱阳梨、大泽山葡萄、肥城桃和沾化冬枣等几十个品牌。这些区域公用品牌具有准公共资源的性质,需要地方政府做好保护工作,但有些品牌地方政府保护力度不够,监管不到位,出现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等损害品牌形象的问题,削弱市场竞争力。如每年沾化冬枣上市前,假冒的沾化冬枣已抢先上市。对此,主要是缺乏有效甄别真假区域品牌的科学手段和标准,如外观果形、香气成分和特有区域地质元素构成等标准,以至于市场上很多假冒产品无法用肉眼区分,造成了公众对区域公用名品特产的信誉丧失信心。

3 打造山东果业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途径和

模式

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各地不同的实际和果品产业现状,打造一批各具特色、优势明显、效益突出、带动性强的样板和模式。

3.1 依据产业区划,发挥区位优势,打造不同区域的名特优果品齐鲁样板

果树栽培要尊重科学和自然规律,把好的品种栽植在最适宜区。根据国家和山东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综合考虑全省果树种类的自然分布、资源、区位及技术等优势,着重打造胶东半岛及沂蒙山区苹果优势区域,泰沂山区桃优势产业带,鲁西北、鲁中南及胶东梨集中产区,烟青酿造葡萄重点产地,胶东甜樱桃特色果品产区,鲁中南山区核桃集中产区,鲁中南山区及胶东丘陵板栗生产基地,鲁西北小枣和冬枣特色产区,以茌平、邹城、宁阳为主的圆铃大枣和长红枣产业带。本着“做强优势果品,做精特色果品”的原则,充分挖掘和培优地方名特优果品产业,如栖霞苹果、莱阳黄梨、沾化冬枣、乐陵小枣、肥城桃等,在品种优选、砧穗优组、栽培模式优化上下功夫。政府部门应在招商、金融、保险、土地、物流和科技支撑政策上给予最大保障和支持,适时建立有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的地方果树产业技术研究院,为打造名特优果品产业齐鲁样板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支撑。

3.2 政策支持,示范带动,以老果园改造为抓手打造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齐鲁样板

山东省大部分果园都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成的,80%以上的果园采用乔砧密植栽培模式。现在这些乔砧密植果园已经呈严重郁闭状态,果园通风透光条件差,果品质量水平不高,市场价格低,严重制约了山东省果品产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亟待解决。应通过隔行去行、隔株去株或压缩树冠、调减大枝,疏除外围密生枝、更新复壮结果枝组等措施,优化果园和树体结构,达到通风透光、提高品质的目的。但是这些技术和方法难以被果农接受,果农担心未来两到三年的收益受影响,需要省、市、县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出台相应的补贴鼓励政策,降低果农的损失,提高改造老果园的积极性。山东省栖霞市观里镇、沂源县中庄镇、沂水县四十里堡镇等地都打造了比较成功的老果园改造样板。

3.3 高起点,高投入,以现代化果园栽培模式打造高端果品齐鲁样板

鼓励和吸引社会工商资本投入果品产业,高起点,高投入,以矮砧宽行密植现代栽培模式为主,重点推广包括矮砧大苗建园、宽行密株、设立支架、起垄覆盖、行间生草、防护设施等适于机械化管理的苹果现代矮砧集约栽培模式,以及整形修剪、肥水调控、花果管理等配套技术体系。同时配备果园耕翻、施肥、喷药、割草等机械,逐步实现果园管理机械化;扩大推广肥水一体化和“畜-沼-果”生态循环栽培技术,加快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果园建设进程;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果园环境条件监测、病虫害预警以及实时监控和远程控制,促进果园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从根本上提升山东省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建立与可持续发展。当前,山东省较有代表性的样板有烟台的博士达和通达公司、威海的樱聚缘和悦多等公司的现代化栽培模式果园。

3.4 能人带头,组织引领,以脱贫攻坚为抓手打造示范带动型的齐鲁样板

在打造齐鲁样板中,重中之重就是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党组织带头人,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证。依靠组织引领和政策支持,吸引更多有知识、有情怀、信息广、“两懂一爱”的社会乡贤返乡创业。着力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转业军人、乡土人才为主体的基层科技人才队伍,利用好科技副职、科技特派员、第一书记、千(万)人下基层乡村振兴服务队等脱贫攻坚平台优势,发挥好电视农科频道、广播乡村频道、齐鲁网、农科微课堂、微信等现代新兴媒体的作用,拓展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农技推广站、基层供销社、专家大院、农科驿站、农民合作社、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主体的功能,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党支部引领、返乡能人带头、脱贫攻坚示范的齐鲁样板。寿光齐氏丰泽庄园、栖霞松山街道汉桥合作社、沂源山东中以果业有限公司等都是典型的代表。

3.5 跨界融合,发展新六产,打造以文旅、科普、采摘为一体的齐鲁样板

要树立“大果业”观念,把“小果品”做成“大产业”,把“小果园”做成“大市场”,推动山东省果业“优一接二连三”(优一产,接二产,连三产),积极发展新六产。2017年,中央将“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写进一号文件,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通过旅游助力农业发展、促进三产融合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果树产业在田园综合体发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既具备休闲观光、采摘加工功能,又具备生态涵养和文化传承等功能,在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现代果业生产经营的新业态、新模式上高度契合“新六产”。这种新型的业态能促进产业链、价值链融合共生,实现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在全省形成规模和亮点的样板有泰安市祝阳镇中青松石葡萄酒庄园、威海市临港区麓原果乡农庄、临沂市沂水县尹家峪田园综合体等。

猜你喜欢
果业样板齐鲁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齐鲁声音
林尊文:我的齐鲁之缘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果业电子商务营销体系构建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广告策划在果业推广中的应用研究
果业冷链物流运输现状及对策研究
打造辣椒种植“样板田”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人大样板”
齐鲁声音
欢迎订阅2017年《果农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