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

2019-01-03 02:55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主管部门污染土壤

王 磊

(浙江科工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引言

在当前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很多地区的土壤环境污染超标率达到了16.1%。这些地区的耕地土壤环境质量严重低下,特别是一些工业、矿业废气土地的土壤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经过一系列的土壤污染检测结果,轻微、轻度、中度、重度污染的比例分别是11.2%、2.3%、1.5%和1.1%。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不断加快,很多产业遗留下来的场地,都需要采取有科学措施进行及时的修复,这样才能够保证这些土地资源的合理、安全利用。

1 加强污染场地的监督和管理力度

在针对污染场地的土壤进行修复时,为了保证修复效果,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的力度。相关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要求的监管制度,并且将该制度落实到实处,体现出监督管理制度的作用,为土壤污染的治理提供一定保障。与此同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需要污染场地土壤相互的一些企业,将自己这些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上报,其中包括污染的具体种类、程度以及范围等。除此之外,还会涉及到不同环节,比如运营、并购、再利用以及退出等,如图1所示。这样才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为监督和管理的有效落实打下良好基础[1]。

图1 污染场地企业的行为分析

图2 受污染场地类型划分

2 明确修复责任主体

在针对场地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修复时,不仅会涉及到这些场地污染土壤之前“所有者”企业的一系列“历史”责任,而且还会涉及到很多家企业在其中的连带责任。一般在针对土壤进行修复时,如果土壤本身的污染时间比较长,那么政府在提出处理措施的同时,也会逐渐加大对这些具有大型污染特征企业的整治力度。很多污染型比较严重的企业,相继搬离出原本的生产区域,这样能够尽可能减少场地污染的程度。政府在针对这些企业进行搬迁积极鼓励的同时,还要保证这些企业已经受到污染的区域内,并不会再出现严重的土壤污染现象。一般,受到污染的区域主体,包括工业污染场地、耕地以及矿区等,如图2所示。

3 完善场地污染修复审批制度

在针对污染场地的土壤进行修复之后,需要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实地考察和检验,在检验合格之后,才可以实现二次利用。在检验时,要将修复之后的报告,直接上交到当地的环保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和核实。环保主管部门在针对上报上来的一些场地污染修复情况,要保证每一个环节的仔细审批,对修复工作进行准确有效的验收。与此同时,主管部门必须要将验收监测的结果以及相对应的调查报告,全部都进行仔细核对。污染企业要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方式,将这些报告内容全部都上交到主管部门。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污染企业提出修复的重点内容,在实验室检测、修复效果评价等各个方面,要保证真实性和有效性。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报告在编制过程中的合理性,而且还能够促使其在很多方面逐渐形成制度化,养成一种意识和习惯,对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各个环节质量和效率提升,具有实质性作用[2]。除此之外,还要与一些先进地区的审批管理制度进行结合,适当借鉴,不断完善自己地区的修复审批制度。这样不仅有利于制定出符合实际要求的审批方案,而且还能够通过有针对性的审批方法,实现对污染场地土壤修复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有效审批。

结语

我国在针对污染场地进行土壤修复时,其仍然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由于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工作在开展时,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同时还会涉及到生产企业的责任、类型以及后期二次开发利用等环节。所以在具体开展时,要严格按照相关步骤、计划进行实施,这样才能够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效果提供保障。还要与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选择符合实际要求的修复技术手段。在保证土壤修复效果的同时,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主管部门污染土壤
土壤
灵感的土壤
《安徽园林》通过省主管部门年审
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富?
我国环境立法的演变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对太湖流域水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管体系构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