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城市边缘区生态安全保障机制研究

2019-01-03 02:55吴玥弢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8年12期
关键词:城市边缘宝鸡市城中村

吴玥弢

(西安航空学院经管院 陕西西安 710077)

关键字:城市边缘区;生态安全;保障机制

引言

我国城市化建设基本度过了快速城市化阶段,开始从“量”向“质”的要求转变,推进中等城市边缘区建设,提升中等城市城市化建设质量,已经成为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宝鸡市作为西部重镇,其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同样遇到诸多问题,如土地利用问题、城市拥堵问题、管理制度不健全问题,同时生态安全问题近些年来也不断凸显。城市边缘区作为行政管理的交叉地带,地租不高,引起众多低收入阶层聚集,人口来源混杂,卫生状况不佳,福利政策基本不覆盖,“棚户区”和“城中村”集中于此,存在普遍的生态安全问题。宝鸡市边缘区近些年来也开始出现上文所描述的问题,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地形,经济生产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所以本文从宝鸡市城市边缘区的演化发展模式入手,总结出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有针对性的构建健全的生态安全保障机制。

1 宝鸡市城市边缘区演化发展历程

宝鸡市位于陕西省西部。总面积18161.9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83.90万人,常住人口373.67万人(2012年末)。全市辖渭滨、金台、陈仓3区及凤翔、岐山、扶风、眉县、千阳、陇县、麟游、凤县、太白9个县。西、南、北三面环山,中、东部低而平坦,为关中平原西端。主要河流有渭河、嘉陵江、千河、漆水河、石头河、清姜河。是中原通往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宝鸡市常住总人口3716737人,其中:渭滨区448189人,金台区394538人,陈仓区595075人,凤翔县483471人,岐山县459064人,扶风县416402人,眉县299990人,陇县248901人,千阳县123959人,麟游县90728人,凤县105492人,太白县50928人。2012年末,宝鸡市面积18161.9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839028人,常住人口373.67万人。2013年末,共有15个街道、105个镇,169个社区、1729个行政村。

经历三个阶段的规划发展,宝鸡形成了如今的城市分布态势(见图1),1956年确立宝鸡为以机械工业为主的铁路交通枢纽城市,为第一个阶段;1981年提出宝鸡是机、电工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城市,为第二个阶段;2000后国家批准宝鸡为对外开放和二类陆路口岸城市,成为新亚欧大陆桥上枢纽城市,为第三个阶段。综上,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宝鸡市城市规模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发展、城市整体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

图1显示了宝鸡市城市边缘区的演化及发展模式,与城市总体规划的三个阶段相呼应,宝鸡市城市边缘区的发展也可以总结为如下的脉络:七八十年代城市边缘区覆盖面积小,集中在中部核心区周围,新世纪后,城市边缘区面积向南北发散,北部地区较为显著,边缘区覆盖面积明显扩大,距核心区有一定距离。

图1 1975-2015年宝鸡市城市边缘区与核心区分布

2 宝鸡市城市边缘区面临生态安全问题

宝鸡市的空间城市规划为一个中心城、两个卫星城和四个卫星城。中心城为宝鸡市三各核心区:金台区、渭滨区和西掳区;卫星城为岐山市和凤翔市;卫星镇为长青镇、阳平镇、贾村镇和县功镇。从图1卫星图片显示可以看到中心区周边存在若干激增边缘区,其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凸显若干问题,总结如下文:

首先,土地资源使用低效。宝鸡市边缘区公共管理匮乏,土地开发缺乏规划和分析论证,开发项目未作甄选。另外,宝鸡市土地流转和有偿使用制度不健全,地租极差未能体现市场价值,地租流失严重。这些问题造成宝鸡市边缘区土地开发时机延误,使用低效,规划混乱,生态安全无法保障。

第二,城中村问题。城中村对促进我国城市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城中村成为外来人口主要的聚居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安置猛增的外来流动人口的压力。宝鸡市有将近10万外地农业人口,再加上正在上学或在宝鸡就业的学生以及其他原因无房居住的人口,构成了十几万寻求廉价房屋的城市劳动力大军,对宝鸡市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其中有大部分外来人口居住在城中村中。早期城中村坐落在城市建成区内部,占用了宝贵的城市土地,往往占用了城市级差地租极高的用地,从而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其后向变化园区逐渐扩展,但城中村土地的总体收益相对于周边城市土地的收益仍要低很多,形成了一个“社会一经济塌陷带”。亦影响了城市形象,生态景观构建,从环境、治安等方面为社会带来负面影响,成为制约城市协调发展的绊脚石。

第三,生态问题。渭河横贯宝鸡市东西,跨河沿两岸城市呈现带状发展态势。现今渭河径流量日益减少,河床大片裸露,河岸植被稀疏,河流被工业污水污染,许多沿河地带成为垃圾堆场,沿河路段未加规划,周边产业发展缺乏活力,渭河滩大而积闲置、荒芜,呈现严重的生态问题。

同时,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变导致生物群落的破坏,滨河绿化带、水滨自然保护区构建力度不足,沿河建筑杂乱无序,河两岸的桥梁分布不均,导致河流沿岸发展不均衡,生态景观凌乱,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城市的发展。

4 宝鸡市城市边缘区生态安全保障机制设计

做城市边缘区发展建设应当有效引导、合理开发,保障城市和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配套,协调发展,具体实施见图2所示。

首先,宝鸡市边缘区建设要防止复制性开发,应因地制宜的构建新区,有选择的接受城市辐射,打造核心产业,有选择的安置部分城市扩散功能;要控制过度开发,合理控制边缘区建筑开发的强度,配合城市成体规划进行开发建设。对于城乡矛盾突出的部分城市边缘区,在安排功能用地时尽可能考虑将部分可布局在边缘区外的功能外迁。在开发时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文化构建工作,使边缘区环境变得宜居,吸引居民乐居。

第二,宝鸡市边缘区的规划要突出老村镇的改造。老村镇改造对私人开发商缺乏吸引力,但城市边缘地带各类城中村却是边缘区改造的重点,对他们进行整体规划要坚持建设低密度村镇,同时防止农民自建住房蔓延,应完善配套设施,结合老村镇特有的自然文化资源,相应国家政策开发特色小镇。

第三,距核心区较远的边缘区可大力开发无污染的小区块农业基地,分阶段试点建立绿色食品和有机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开发产业链末端深加工产品,推进生态农业旅游发展。同时提高边缘区居民生活质量,促进边缘区和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最后,宝鸡市边缘区应当以河为轴进行景观设计,创建绿地和休闲区。沿轴线依次布置绿色休闲区、低密度商业区、特色文化体育区、特色加工区以及生态农业区。形成风景独特的边缘区景观。

图2 宝鸡市城市边缘区生态安全保障机制设计

结语

从经验的角度,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然会提升重化工行业的比重,因而从生态环境保护层面必须进行限制和控制,特别是类似宝鸡的中等工业型城市。伴随着产业结构升级与改革,宝鸡市迈向大城市的步伐加快,生态环保问题更成为重中之重。在推广节能减排工作的同时,要围绕城市化建设、城市边缘区规划建设这一领域重点开展工作,科学合理的构建生态安全城市。积极鼓励市民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去,重视生态和谐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城市边缘宝鸡市城中村
2010—2019年宝鸡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分析
宝鸡市普瑞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
潮 汐
城市边缘区乡村聚落空间的更新与发展探析
CONGRETE ISL AND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
宝鸡市陈仓区:五化提升强堡垒 党建引领扶真贫
存续与发展:我国城中村治理的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