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70年

2019-01-03 06:59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9年48期
关键词:学校发展教育

热点聚焦

2019年9月26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举办第二场新闻发布会,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介绍了70年来教育的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70年风雨兼程,70年春华秋实。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的教育面貌焕然一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70年教育改革发展波澜壮阔,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贡献,教育的总体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70年教育事业发展进步,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抬高底部、缩小差距、提升质量,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时评选粹

教育事业发展步履铿锵

◎赵婀娜

抚今追昔,方知来路之多艰。

曾几何时,在很多地方,教育还是民生短板;曾几何时,多少孩子还因为家庭贫困失学;曾几何时,义务教育区域、城乡和校际之间还存在着鲜明的“鸿沟”;曾几何时,走出大山考上大学,对很多孩子来说还只能是遥远的梦想……

今日之中国,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最真切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看,城乡义务教育差距逐渐缩小。2012年,国务院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制度,截至2018年底,已有2717个县级单位通过评估认定,占比92.7%。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许多农村学校成为当地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

看,困难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保障。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和社会积极参与,覆盖从学前至研究生各个教育阶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已经建立。2007年至2018年,全国累计资助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等各阶段学生(幼儿)9.7亿人次(不含义务教育阶段“两免”和营养膳食补助)。农村学生营养健康水平得到提升,截至目前,共有29个省份1631个县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达3700多万人。

看,特殊教育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残疾学生受教育机会不断扩大。2018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152所,比1953年的64所增长了32倍。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方式更加多样,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

看,贫困地区与农村地区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机会显著扩大。2012年以来,国家陆续啟动实施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考生的国家专项、地方专项和高校专项三个专项招生计划。三个专项招生计划规模从2012年的1万人增至2018年的10.38万人,累计达到47.84万人,初步形成了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

看,少数民族学生接受优质教育机会逐步扩增。保障少数民族学生享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绝大多数毕业生回到家乡成为各条战线的中坚力量。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70年教育事业发展进步,培养了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人才之基。

教育是民生之本、强国之基。70年教育事业发展进步,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展望未来,70年教育事业发展积淀的磅礴力量,必将持续激励我们锐意进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教育事业一定会续写华章,大有作为!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9月24日)

青年观点1

有选择,有收获

◎姜泓冰

“教育的价值观念、课程理念、教育资源供给方式、学生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学校管理、学段关系都已发生变革。以前高中最关心成绩,看有多少孩子考上好大学。现在还要考虑学生是否适合大学学习、是否为未来的人生做好了准备。”作为高考改革试点省份,上海的新高考已历时5年。说起高考改革为高中教育带来的新变化,百年老校大同中学的校长郭金华感慨地说:“现在,学校教育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刚过去的暑假里,大同中学高二(1)班学生丁家妮只有一个字:“忙!”喜欢编程的她参加了4项机器人比赛,编程、作机械设计、上网查资料,还有写方案、申请经费,作项目答辩……开学了,她照样忙,创新创业课程、民乐队活动、志愿服务,哪怕晚上七八点钟在学校“加班”,也不稀奇。

“活动满满”是如今大同中学学生生活的常态。而这正是始于“3(语数外3门高考科目)+3(选考的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考科目)+综合素质评价”的高考招生新模式。新高考,致力于让每个学生都“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有所长”。记者问几位学生,考试科目多了、活动多了,新高考是不是更累?一致的回答是:“有选择,有收获,做自己喜欢的事,累也开心,值得!”

在郭金华看来,过去高中上课是“配给制”,大家都一样,而今更多是“自助餐”,课程设置更丰富多样,更有选择性,更注重研究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高考从“3+1”变成“3+3”,意味着高中进入“走班制时代”,七成课程要走班,每个学生的课表各不相同,教学管理、课程设计都要全面重构。

拓展课程与课题研究多了,缘于新高考对“高中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的要求。从高校自主招生到综合评价录取批次,都将以每个学生整个高中阶段动态表现的“综合素质评价”列为重要录取依据。按新高考方案,上海高中学生必须完成60学时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使学生有了更多走出校门感知社会、了解现实的机会。

(选自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2019年9月24日)

青年观点2

提升软实力

◎禹丽敏

为了补短板、强弱项,宁夏吴忠市将盐池、同心、红寺堡连片贫困地区的18所学校与市区优质学校组建为城乡一体化教育均衡发展共同体。

“共同体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平台不仅有实地的课程观摩指导,还有线上的资源交流和共享。”语文教师刘艳榕习惯用教室内的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授课。“我在备课的时候,看到有用的素材,只要用手机一拍,就可以互联到电子屏幕上共享给学生。”

刘艳榕所分享的只是授课形式变革的一个小方面。宁夏在2017年便完成了以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应用为核心,融合教育资源、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功能的“教育云”建设,“教育云”为150多万名师生、2000多所学校和广大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使“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变为现实。去年,宁夏成为首个获批的“互联网+教育”示范区,计划在5年建设期内,实现在教育资源共享、创新素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党建思政和现代教育治理方面的引领示范。

(选自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2019年9月24日)

猜你喜欢
学校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学校推介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