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抗棉花黄萎病新基因

2019-01-04 18:24
种业导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黄萎病细胞壁抗病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李付广团队对陆地棉核糖体蛋白基因GhRPL18A-6在棉花抗黄萎病过程中功能和机制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发表于《工业作物和产品》(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研究通过干涉GhARPL18A-6基因的表达,使得棉花对黄萎病菌(大丽轮枝菌)表现出敏感性,结合基因在病菌侵染下的表达模式,证实GhARPL18A-6参与棉花的抗病调控。转基因植株的苗期抗黄萎病鉴定及连续两年的病圃成株期抗病鉴定表明,GhARPL18A-6的过量表达能够增强棉花的黄萎病抗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大丽轮枝菌侵染条件下,转基因材料相对于受体材料,其木质部薄壁组织细胞壁的木质化及活性氧爆发均更为明显,茎秆及根中大丽轮枝菌的定殖量更少,一些与抗病相关的标记基因表达量有更为明显的上调表达。表达谱分析表明,转基因材料在接种大丽轮枝菌后引起不同于对照组的细胞壁合成、木质素合成、蔗糖代谢等相关通路基因的上调表达。

(中国科学报)

猜你喜欢
黄萎病细胞壁抗病
棉花GhIQM1基因克隆及抗黄萎病功能分析
我国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取得突破
全球首个作物黄萎病菌资源和基因组数据库正式上线
科学家发现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新型抗菌蛋白
温室条件下中棉所96B 对新疆棉花黄萎病菌的抗性评价
植物细胞壁对有害金属与盐分耐受性作用研究进展
植物初生细胞壁纤维素晶体结构新特征(2020.9.19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植物细胞内存在“自杀神器”
浅谈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机制
抗生素